学术投稿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陈如音;谢素音;陈映奎

关键词:创伤性, 失血性, 休克,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24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3%.结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抢救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精心护理,规范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到定位,用时得心应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11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明确诊断7例,误诊为肝破裂3例、宫外孕出血1例.1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脾切除8例,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受伤间隔时间长,腹腔内出血症状隐匿,故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36%).诊断依靠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作者:陈万安;张伟达;陈殿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骨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腰椎板开窗减压神经根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5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较为突出.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掌握其特点以指导临床,使患者在精神放松下施行手术,将对增加抵抗力,增强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蓉;卢毕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起病缓慢,由于目前对其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因素之一.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单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目的观察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24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3%.结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抢救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精心护理,规范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到定位,用时得心应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如音;谢素音;陈映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气颅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1~4周内完全吸收.治愈19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结论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顽固性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当原发病无法解释的时候,要高度警惕气颅的发生,头部CT可协助诊断.遇张力性气颅者,紧急钻孔排气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江辉;马劲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1.05%,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21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胎盘旱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8例患者中死亡5例,围产儿死亡11例,死亡率分别为17.86%及39.29%.结论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江少如;吴素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实施效果.方法96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和传统的治疗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48例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的满意率、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明显提高,P<0.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患沟通率变化不大.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凤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同时服用自拟复肝汤(治疗组)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分别为10%、7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6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由于DN导致的慢性肾衰竭而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在我院位于血液净化者的第2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DN,现将我院66例DN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乔爱民;杜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前长期缺氧致心肺功能减弱及手术与麻醉占用同一呼吸道等特点,使得手术风险大,对麻醉与护理的要求高.现将术中配合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清;申翠香;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危重创伤病人手术室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淑华;霍燕萍;张婷婷;陶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预激综合征类似下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18岁,以偶有心悸半年就诊,体检心肺(-),所做心电图HR 50次/分,PR间期0.10 s,QRS增宽0.16 s,Ⅱ、ⅢaVF见向下的δ波跟随一个主波向下的QRS波群,其他导联可见明显向上的δ波,V1主波向上.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A型预激综合征.

    作者:罗小莲;罗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返流性食管炎病人服用奥美拉唑的护理指导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也不高,病人的耐受性较好.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用药的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诊,出现反复及并发症.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有150例返流性食管炎病人服用奥美拉唑,其中有45人出现停药后复发.

    作者:杨丽;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合理使用补药

    补药是一般人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微量元素等)、补血药或某些中药补益药(如中药人参)的俗称.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要量并不大,一般从日常膳食中即可得到充分供应,不必另外再求补充.只有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儿童、孕产妇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的病人(如慢性腹泻),才需要适当地补充维生素.即使是这些真正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的患者,也不可随便给予维生素,而是应该缺什么补什么,适当掌握其用量.不合理使用维生素,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还可能引起维生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中毒.

    作者:薛子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尿激酶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堵塞中的应用和护理观察

    目前,深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恶性肿瘤病人本身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经化学治疗后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血液黏滞度增高,易在导管内壁形成沉积物及纤维素血栓形成物而堵塞导管,故除感染外,导管留置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1].更换导管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纤溶激活剂有效地恢复导管通畅[2],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近年来我科对20例堵塞的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芳;卢志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几点体会

    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类型心肌梗死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致死率上位于恶性肿瘤之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临床心肌硬化较少见,发展缓慢,多未引起重视.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到左前臂内侧及小指,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等特征,易于鉴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高.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起病急,死亡率高.

    作者:侯伟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设置了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和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的护理方法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红;赵士静;周玉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婴儿营养性贫血与添加辅食的关系

    为了解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简称贫血)患病情况,2000年~2005年我们对6~12个月龄母乳喂养儿采取干预措施,提倡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添加辅食,以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为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作者:张明慧;李兴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再发脑出血23例外科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我院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再发脑出血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72.4岁.其中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次出血部位相同的17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1~7年.首次出血量平均为30 ml,再次出血量平均为65 ml.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8例在6小时内手术.

    作者:何思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