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赵士静;周玉红
目的探讨成年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方法对32例眼球摘除患者进行问卷式的调查分析.结果出院前的眼球摘除术患者面临自身与环境双重压力源,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外貌的改变和别人的歧视与偏见分别是来自自身和环境的首要压力源.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制定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康复计划提供了指导依据.
作者:马环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24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3%.结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抢救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精心护理,规范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到定位,用时得心应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如音;谢素音;陈映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前我院的网络覆盖范围包括各门诊科室、医技部门、挂号部门、药品发放部门、收费部门、病房各医生值班室、护理站等,庞大的医疗机构和巨大的接入单元需要强劲的网络中心以确保整个网络的高效运行.此外,医疗网络中保存了患者病历档案、医生处方、药品库存等众多数据,而且部分内容涉及医院机密与患者隐私,为了保证这些重要档案数据免受非法盗取和恶意损坏、篡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安全的档案数据防护措施.
作者:何丽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的经验及方法.方法对我院血透中心1996年1月~2004年12月间,开展的血液透析个体化治疗的36例老年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通过个体化透析治疗后,透析期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老年CRF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吴武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有益的语言促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反之,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只有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文结合门诊实际工作浅谈语言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秋梅;戴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单纯的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能维持重要脏器暂时的血供,要彻底维持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以及正常的心律,必须依靠进一步药物治疗和电除颤.长期以来,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论[1].复苏中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溴苄胺、纳络酮、碳酸氨钠等[1].
作者:楼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由于DN导致的慢性肾衰竭而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在我院位于血液净化者的第2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DN,现将我院66例DN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乔爱民;杜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伪膜性肠炎(PME)是指由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引起的肠道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疾病.尤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及运用广谱抗生素者多见.本文总结我院1995年~2005年收治的伪膜性肠炎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楚流;陈健芳;郑锡元;郑洁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各类药物的佳给药时间,结合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临床用药若能选择佳用药时间,确定给药方案,既可提高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余健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总结154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病因,救治的重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救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54例.结果首发年龄4个月~1岁52例;6个月~3岁78例,此两组共占84.4%,3岁~6岁24例.首次发作113例占73.3%.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肠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季节性明显,冬季发病高.治愈143例,好转9例,死亡2例.结论救治重点为快速止惊,及时降温及吸氧,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作者:翁雪梅;曹玉兰;黄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骨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腰椎板开窗减压神经根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5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较为突出.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掌握其特点以指导临床,使患者在精神放松下施行手术,将对增加抵抗力,增强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蓉;卢毕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对35例貌似脑血管病而收住神经内科的低血糖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35例患者分别以昏迷、精神症状、偏瘫、四肢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起病,对其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经血糖测定诊断为低血糖症,静脉注射高糖后症状消失迅速.结论许多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起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病,建议常规检测血糖,勿因不必要的检查而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陈玉珺;秦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及超声波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2例.结果治愈4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8%.结论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能有效松解腰三横突周围软组织粘连,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刘红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辨证分型与胆囊局部B超声像变化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42例不同证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声像特点,探讨胆囊局部改变与各个证型临床表现之间对应的病理机制.结果气郁型占多数,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A型;瘀滞型次之,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B型;温热型少,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C型和D型.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胆囊声像改变之间有正性的对应关系,可作为临床上辨证论治的一个参考依据,此外还显示,气郁是慢性胆囊炎的病理关键.
作者:晏华勇;蒋开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显露挛缩带,暂不行松解;继续分离至大转子后缘,再向上分至挛缩带,直视下分解臀肌筋膜挛缩部,切除约2 cm挛缩组织.松解完毕后,曲伸肢体,髋关节内收、内旋各达10°,由伸直可屈曲至120°,即达到要求.结果手术治疗38例,2年随访,优35例,良3例.结论臀肌挛缩症是臀肌筋膜及肌纤维挛缩,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治疗,术中松解要彻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福;刘波;蔡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也不高,病人的耐受性较好.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用药的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诊,出现反复及并发症.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有150例返流性食管炎病人服用奥美拉唑,其中有45人出现停药后复发.
作者:杨丽;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臀位产的三种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对降低臀位围产儿的死亡率进行探讨.方法对四年来在我院分娩的326例臀位产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与三种分娩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分娩方式中,臀牵引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6.1%,臀助产为4.68%,剖宫产为1.92%.结论臀牵引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后出胎头困难,臀位剖宫产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剖宫产时机把握不正确.
作者:何志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起病缓慢,由于目前对其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因素之一.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单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实施效果.方法96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和传统的治疗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48例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的满意率、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明显提高,P<0.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患沟通率变化不大.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凤雪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