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伪膜性肠炎31例临床分析

陈楚流;陈健芳;郑锡元;郑洁莲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 免疫功能低下, 现报告如下, 广谱抗生素, 炎症疾病, 芽胞杆菌, 结肠黏膜, 老年人, 坏死性, 运用, 小肠, 渗出, 侵袭, 肠道
摘要:伪膜性肠炎(PME)是指由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引起的肠道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疾病.尤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及运用广谱抗生素者多见.本文总结我院1995年~2005年收治的伪膜性肠炎31例,现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臀位分娩方式3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臀位产的三种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对降低臀位围产儿的死亡率进行探讨.方法对四年来在我院分娩的326例臀位产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与三种分娩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分娩方式中,臀牵引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6.1%,臀助产为4.68%,剖宫产为1.92%.结论臀牵引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后出胎头困难,臀位剖宫产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剖宫产时机把握不正确.

    作者:何志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方法对32例眼球摘除患者进行问卷式的调查分析.结果出院前的眼球摘除术患者面临自身与环境双重压力源,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外貌的改变和别人的歧视与偏见分别是来自自身和环境的首要压力源.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制定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康复计划提供了指导依据.

    作者:马环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11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明确诊断7例,误诊为肝破裂3例、宫外孕出血1例.1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脾切除8例,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受伤间隔时间长,腹腔内出血症状隐匿,故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36%).诊断依靠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作者:陈万安;张伟达;陈殿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尿激酶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堵塞中的应用和护理观察

    目前,深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恶性肿瘤病人本身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经化学治疗后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血液黏滞度增高,易在导管内壁形成沉积物及纤维素血栓形成物而堵塞导管,故除感染外,导管留置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1].更换导管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纤溶激活剂有效地恢复导管通畅[2],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近年来我科对20例堵塞的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芳;卢志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目的观察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24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3%.结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抢救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精心护理,规范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到定位,用时得心应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如音;谢素音;陈映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正确区分使用抗微生物药和抗炎药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抗微生物药就是抗炎药,将抗微生物药当作抗炎药或将抗炎药当作抗微物药来使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使病情得不到缓解或治愈.现就抗微生物药和抗炎药的区别加以阐述,以供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和群众参考.

    作者:吴增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肺脑复苏药物治疗新进展

    单纯的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能维持重要脏器暂时的血供,要彻底维持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以及正常的心律,必须依靠进一步药物治疗和电除颤.长期以来,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论[1].复苏中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溴苄胺、纳络酮、碳酸氨钠等[1].

    作者:楼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前长期缺氧致心肺功能减弱及手术与麻醉占用同一呼吸道等特点,使得手术风险大,对麻醉与护理的要求高.现将术中配合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清;申翠香;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颅脑伤后双瞳散大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求颅脑损伤后双瞳散大的救治措施,提高其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方法自1996年8月~2005年4月,对因颅脑伤后双瞳散大的62例患者救治转归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经多方及时抢救和恢复治疗,存活41例(66.13%),死亡21例(33.87%).经ADL统计,其中恢复良好25例(60.98%),中、重残13例(31.71%),植物性生存3例(7.32%).结论对颅脑伤患者的动态密切观察是提高此类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查明原因、果断决策、针对病因、紧急稳妥的处理是成功救治的保证.

    作者:周明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38例体会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显露挛缩带,暂不行松解;继续分离至大转子后缘,再向上分至挛缩带,直视下分解臀肌筋膜挛缩部,切除约2 cm挛缩组织.松解完毕后,曲伸肢体,髋关节内收、内旋各达10°,由伸直可屈曲至120°,即达到要求.结果手术治疗38例,2年随访,优35例,良3例.结论臀肌挛缩症是臀肌筋膜及肌纤维挛缩,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治疗,术中松解要彻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福;刘波;蔡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婴儿营养性贫血与添加辅食的关系

    为了解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简称贫血)患病情况,2000年~2005年我们对6~12个月龄母乳喂养儿采取干预措施,提倡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添加辅食,以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为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作者:张明慧;李兴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

    目的研究分析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65例,男83例,女172例,大年龄72岁,小年龄33岁.手术方法: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结果治愈211例(79.6%),基本治愈54例(20.4%),总有效率100%.结论①分段齿形结扎环状痔能防治肛门狭窄及肛门不全失禁的并发症.②消痔灵注射能消除残留内痔,并使松弛的直肠黏膜硬化、固定萎缩.③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是目前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世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提高假冒伪劣药品的识别能力

    假药即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成份不符;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劣药是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标准的药.为了帮助基层医院、医疗室的药剂人员及广大消费者提高识别假冒伪劣药品的能力,现将笔者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知识、经验介绍给大家.

    作者:李树会;田良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两种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应用咪康唑与克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咪康唑400mg外用,1次1天,每月6天,共6个月;B组60例:克霉唑片500mg外用,1次/月,共6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前口服氟康唑150 mg,qd×1d,3天后重复1次,连服6个月.对RVVC在治疗结束14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短期疗效相仿,但疗程结束后随访治愈率比较: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A组明显优于B组(P<0.05),但于停药后14天、1个月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愈显率比较:于停药后6个月A组明显优于B组(P<0.05),但于停药后14天、1个月和3个月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比较:于停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皆明显优于B组(P<0.05);实验室检查比较:于停药后14天、1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真菌学及清洁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RVVC是一种常见的黏膜感染疾病,咪康唑或克霉唑治疗6天的短期效果较理想,克霉唑治疗依从性较好,但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咪康唑组明显优于克霉唑组.

    作者:黄蝶影;梅玉华;邝翠萍;王苹;黄巧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气颅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1~4周内完全吸收.治愈19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结论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顽固性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当原发病无法解释的时候,要高度警惕气颅的发生,头部CT可协助诊断.遇张力性气颅者,紧急钻孔排气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江辉;马劲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危重创伤病人手术室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淑华;霍燕萍;张婷婷;陶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类型心肌梗死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致死率上位于恶性肿瘤之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临床心肌硬化较少见,发展缓慢,多未引起重视.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到左前臂内侧及小指,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等特征,易于鉴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高.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起病急,死亡率高.

    作者:侯伟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貌似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35例分析

    目的对35例貌似脑血管病而收住神经内科的低血糖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35例患者分别以昏迷、精神症状、偏瘫、四肢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起病,对其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经血糖测定诊断为低血糖症,静脉注射高糖后症状消失迅速.结论许多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起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病,建议常规检测血糖,勿因不必要的检查而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陈玉珺;秦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任务,而且负有维持健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1].尤其在产科病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中心,现根据我院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启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几点体会

    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