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路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与治疗

郭秀英

关键词:下尿路感染, 病因, 发病机理, 肾盂肾炎, 发病率, 上尿路感染, 治疗不当, 诊治水平, 医务人员, 女性人群, 防治工作, 发生部位, 新疗法, 全身性, 尿毒症, 尿道炎, 抗生素, 复发率, 常见病, 膀胱炎
摘要: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约2%,若治疗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在尿毒症的病因中,肾盂肾炎已列居第二位.虽然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和新疗法日新月异,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下降,因此,不断提高对尿路感染的诊治水平,加强防治工作,仍是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课题.尿路感染按其病变发生部位,分为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和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病人有无全身性和尿路局部疾患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仙游县龙腾村改水降氟效果调查报告

    仙游县榜头镇龙腾村的将南、三井、下窑三个高氟水自然村总人口786人,村居坐落于古溪床翻道的地带上,地下地质结构情况不明.从1984年开始改水,先后打井13孔,水氟指标均在1年~3年后恢复为氟化物超标水,1995年投入近5万元打深约70米大水井一口,使用时检测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但2年后,水氟指标又回复到1.3~1.5 mg/L.1998至1999年再次检测高达到2.1 mg/L而报废.该病区村民多年来要奔波于1里以外村庄挑运水,枯水期没有劳力的则常恢复饮用高氟水.2001年新一届村委主任了解群众疾苦,认真听取了市、县防治人员意见,积极与镇办自来水厂联系,争取优惠条件达成协议.为实现改水,自己先垫启动资金,并发动干部宣传,说干就干,从3公里外该镇自来水厂架管引水,引发周边村共同响应而实行联片改水,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了高氟病区的饮水困境,同时也使联片改水村近万人同时告别手提肩挑的取水时代.为了解该病区地氟病改水后的现状与效果,并为今后的改水降氟工作策略提供可借鉴依据,我县于2005年对该村改水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俊洪;陈清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几点体会

    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属于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药物疗效及预后均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张素侠;钟宝权;于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卒中病人危重症之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两者合计占全部病例的50%~80%.且易并发血管痉挛、再出血、蛛网膜粘连及脑积水.因此,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根治;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力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作者:陶志兰;刘瑰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危重创伤病人手术室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淑华;霍燕萍;张婷婷;陶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躯体化形式障碍24例临床体会

    躯体化形式障碍作为癔症分类中的疾病单元,其症状复杂多样,常出现类似其它多种疾病的症状,常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此类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语言护理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有益的语言促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反之,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只有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文结合门诊实际工作浅谈语言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秋梅;戴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气颅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1~4周内完全吸收.治愈19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结论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顽固性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当原发病无法解释的时候,要高度警惕气颅的发生,头部CT可协助诊断.遇张力性气颅者,紧急钻孔排气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江辉;马劲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的沟通技能探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病人提供信息,给病人以指导和咨询,向病人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病人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病人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病人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作者:黎勤;霍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再发脑出血23例外科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我院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再发脑出血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72.4岁.其中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次出血部位相同的17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1~7年.首次出血量平均为30 ml,再次出血量平均为65 ml.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8例在6小时内手术.

    作者:何思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前长期缺氧致心肺功能减弱及手术与麻醉占用同一呼吸道等特点,使得手术风险大,对麻醉与护理的要求高.现将术中配合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清;申翠香;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

    目的研究分析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65例,男83例,女172例,大年龄72岁,小年龄33岁.手术方法: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结果治愈211例(79.6%),基本治愈54例(20.4%),总有效率100%.结论①分段齿形结扎环状痔能防治肛门狭窄及肛门不全失禁的并发症.②消痔灵注射能消除残留内痔,并使松弛的直肠黏膜硬化、固定萎缩.③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是目前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世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任务,而且负有维持健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1].尤其在产科病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中心,现根据我院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启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尿路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与治疗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约2%,若治疗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在尿毒症的病因中,肾盂肾炎已列居第二位.虽然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和新疗法日新月异,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下降,因此,不断提高对尿路感染的诊治水平,加强防治工作,仍是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课题.尿路感染按其病变发生部位,分为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和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病人有无全身性和尿路局部疾患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作者:郭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提高假冒伪劣药品的识别能力

    假药即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成份不符;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劣药是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标准的药.为了帮助基层医院、医疗室的药剂人员及广大消费者提高识别假冒伪劣药品的能力,现将笔者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知识、经验介绍给大家.

    作者:李树会;田良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加强基层医院母婴同室的感染管理

    目的使在基层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认识的重要性,减少母婴同室易发的交叉感染.方法观察我院预防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所制定的措施及实施.结果母婴均能康复出院,无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及普及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是母婴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如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两种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应用咪康唑与克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咪康唑400mg外用,1次1天,每月6天,共6个月;B组60例:克霉唑片500mg外用,1次/月,共6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前口服氟康唑150 mg,qd×1d,3天后重复1次,连服6个月.对RVVC在治疗结束14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短期疗效相仿,但疗程结束后随访治愈率比较: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A组明显优于B组(P<0.05),但于停药后14天、1个月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愈显率比较:于停药后6个月A组明显优于B组(P<0.05),但于停药后14天、1个月和3个月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比较:于停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皆明显优于B组(P<0.05);实验室检查比较:于停药后14天、1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真菌学及清洁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RVVC是一种常见的黏膜感染疾病,咪康唑或克霉唑治疗6天的短期效果较理想,克霉唑治疗依从性较好,但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咪康唑组明显优于克霉唑组.

    作者:黄蝶影;梅玉华;邝翠萍;王苹;黄巧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婴儿营养性贫血与添加辅食的关系

    为了解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简称贫血)患病情况,2000年~2005年我们对6~12个月龄母乳喂养儿采取干预措施,提倡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添加辅食,以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为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作者:张明慧;李兴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乳腺癌钙化灶在钼靶X线诊断中的分析及评价

    乳腺导管原位癌多数是由乳腺钼靶X线片发现的.钙化和肿块是乳腺癌的基本征象,显示钙化是乳腺摄片的大优势,也是早期乳腺癌在乳腺片上常见甚至是惟一的X线征象,其他检查如(CT、MR)均不能较好地显示乳腺癌的钙化.钙化灶是乳腺片乳腺癌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点.

    作者:包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起病缓慢,由于目前对其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因素之一.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单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