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芬
重型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多有语言障碍,我科自2000年2月~2005年7月收治的25例因脑出血或脑外伤术后所致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早期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行强化语言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靳春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31例CHD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CHD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心绞痛组(UAP).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UAP组次之.它们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且AMI组的hsCRP与UA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HD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sCRP水平的增高与CHD的发生和发展显著相关,可作为诊断CHD与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何伶俐;杨敏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其发病率近几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细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已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所以了解医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怎样去预防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3年来我院发生的102例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进行分析,在该类疾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面得出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昱;傅庆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功能变化,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86例施行心包剥离手术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后发生心衰7例,各种心律失常23例,严重低血钾2例.86例手术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85例均已治愈,治愈率98.84%.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剥离手术前后应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电解质,减轻低排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危害,提高患者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亚玲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性学说已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而黏附分子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本文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占海;杨志明;肖传实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聚肌胞、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带状疱疹患者施行给予聚肌胞、西咪替丁交替湿敷局部疱疹,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疗程7天.结果 止痛效果好,皮疹消退结痂快.结论 聚肌胞、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卫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明确医院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及法律责任,便于卫生行政人员、医务工作者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传染病防治法>条文的规定.方法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条文释义之规定,对医院应当承担的传染病防治法定义务,以及对医院违法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医院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归纳有22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医院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结论 作为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传染病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应当准确理解、全面掌握<传染病防治法>条文的规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正确行使法定职权,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作者:蓝小云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年轻消防人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比较40例18岁~29岁年轻男性消防人员与40例同龄公务员相关心电图数据.结果 年轻消防人员心电图特点为:①心率明显减慢伴显著心律不齐;②QRS波群增宽时限延长平均达99.20毫秒;③QRS波群电压增高Rv5+Sv1≥3.62 mV;④多数人ST-T呈现早期复极改变.结论 年轻消防人员与同龄公务员心电图在心率、QRS波群时限、电压、ST-T呈早期复极改变这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诊断标准应区别于同龄男性青年.
作者:宋米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曲肽治疗流行腮腺炎并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奥曲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32例,与未用奥曲肽治疗的20例做随机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痛、呕吐、腹部压痛、胰腺水肿情况以及血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腹痛、呕吐、中上腹压痛、胰腺水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脂肪酶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奥曲肽可明显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陈文梅;刘金旭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设联合组与单用干扰素组两组,联合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胸腺肽200 mg联合干扰素300万单位,干扰素组80例采用干扰素300万单位,总疗程1年,胸腺肽疗程2个月.结果 联合组ALT复常率升高,且治疗结束后仍维持较长时间,血清HBV-DNA阴转率提高.且治疗终止半年后仍较单用干扰素组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效果,维持肝功能稳定.
作者:王炳娥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自1964年Bohle报道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颈椎退行性变疾患和颈椎肿瘤的治疗.我科从1999年7月至2004年8月以来应用颈前路钢板螺钉治疗颈椎创伤21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水生;陈硕敏;钟向阳;邓宇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和评价整体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 统计3年来冠脉介入治疗及手术例数,分析手术增长的原因.结果 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结论 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开展,应注重健康教育,提高建康教育的覆盖率.
作者:王麦玲;雷爱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是实验室的基本任务.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检验医学的更高需求,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尤为重要.通过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实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了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实时地满足了申请方的需求.即使如此,实验室检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仍会影响检测结果,影响服务质量,值得检验人员的重视.
作者:刘冰;陈华根 刊期: 2006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G2P2,剖宫产,孕41周,体重2 600 g,Apgar评分6,羊水约600 ml.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哭声低,呼吸略促,头小,枕部突出,双外耳畸形,耳位低,眼裂小,口小,小下颌,胸骨柄3.8 cm.
作者:季坚卫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鼻腔黏膜术后创面外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其恢复有无促进作用.方法 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创面涂抹rhEGF,48小时后抽除鼻腔凡士林纱条并每日涂沫rhEGF-次至痊愈,对照组观察其自然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鼻腔黏膜完全修复治愈的鼻腔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其P值小于0.05,且无1例并发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论 rhEGF对鼻腔黏膜术后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菊芬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大体型实验动物应用大量激素24小时内(国际脊髓急性损伤研究委员会推荐用药方案)股骨头血供灌注方式及凝血状态.方法 随机选取9只动物静脉大量注射甲强龙(30 mg/kg)作为起始量,而后23小时内5.4mg/(kg·h)维持,另外九只作为对照组.血供区被详细分为股骨头、股骨近端、髋臼关节软组织,并在未用药前(1期),首剂激素后(2期)和实验完成后(3期)通过微球技术检测其改变.凝血功能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结果 实验组股骨头骺端和干骺端松质骨血流起初未改变,但24小时后有减少,股骨头各区血供普遍减少,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于24小时后明显升高.结论 24小时大量激素应用可造成正常清醒猪股骨头血运减少,血浆高凝.这些发现可能是早期激素性骨股头坏死的发病原因.
作者:左红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治疗乙肝的目标是抗乙肝病毒(HBV)的治疗,但如何抗病毒治疗,在何种情况下抗病毒治疗,是我们大多数基层医生应该正确理解认识的问题.
作者:侯志敏 刊期: 2006年第1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以反复发作性上腹痛3个月余入院,发作时为阵发性针刺样痛,不向他处放射,不伴发热,无恶心呕吐,可经保守治疗缓解.
作者:沈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后者主要指心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有脑出血和脑梗死,约占89.1%[1].脑梗死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易出现病情加重.现将我院2003年7月~2005年3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康素芝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ALT指标.结果 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平均为1.24 ×105 copies/ml;血清ALT水平平均为326IU/L;血清AST/ALT平均为1.15;血清HBV-DNA含量与ALT之间无相关性(r=-0.43、P>0.05);与血清AST/ALT成明显负相关(r=-0.314、P<0.01).结论 血清HBV-DNA含量由高到低变化与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无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评价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提示疾病会向不良方向转归.
作者:马斌;慈莉娅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