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波;曹木荣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高发,肺血栓栓塞(PTE)已逐渐受到关注,其发病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漏诊、误诊率高;同时对PTE的警惕性不高;不经治疗死亡率高.笔者收集我院1996年~2005年4月间共31例PTE住院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作者:杨晓春;韩飞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诊断时多为晚期,治愈率不到2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P53、HSP70基因在卵巢癌发生、预后及治疗中的研究日趋深入,生物学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P53、HSP70基因在基因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雅静;石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42例阑尾切除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2例阑尾切除术后,2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7%.主要感染病例为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 随着阑尾炎的病程进展,术后切口感染率逐渐增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郑培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由穿刺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或制成涂片做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肝脏疾病诊断,或了解肝病演变过程、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1].该检查为创伤性检查,易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肝穿刺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慧琴;陈小玲;张萌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麻醉药品主要用于除手术外伤之外的晚期癌症止痛.为了评估我院麻醉性止痛药品的使用情况,本文对我院2004年~2005年麻醉性止痛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性止痛药提供参考.
作者:李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1 概述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增殖性疾病,以发热、贫血、出血、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多无困难.但有些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基层医生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不典型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8月~2005年3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的8例初诊误诊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杨兆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06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输卵管切除术71例,输卵管开窗术34例及卵巢电灼修复术1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47分钟.结论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治疗是满意的、安全的.
作者:徐春慧;杨莹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近几年在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管管径的选用中多采用细管为主,如应用深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吸痰管及小导管应用于临床,确实有一定优点,既减少患者痛苦、又能获得引流成功.我们临床上采用闭式引流同样选择以细管(内径2mm)引流,同样取得良好效果,但我们在临床对自发性气胸113例闭式引流过程中,遇到18例患者在细管引流肺不复张的情况下,更换粗管(内径12 mm)引流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孙开宇;甄永强;滕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左腰背部疼痛2个月,肉眼血尿10天常诊入院.查体:左肾区叩痛阳性.B超示左肾积水,左输尿管全程扩张.IVP示左肾、输尿管未显影,膀胱左侧壁可见充盈缺损.膀胱镜检见膀胱左侧壁乳头状肿物大小约5 cm×4cm×4 cm,蒂细长,似从左侧输尿管口长出.病检为黏膜慢性炎症.术前诊断:膀胱占位、左输尿管息肉、左肾积水.在连硬外麻醉下行经尿道电切脱入膀胱内的大部肿瘤组织后,观察见肿物的蒂位于左输尿管口内,输尿管口明显扩张,F24号电切镜可顺利进入,见肿瘤的蒂位于输尿管口上方约2 cm处的输尿管内壁上,直径约5 mm.电切肿瘤基底部,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退出电切镜,留置导尿管结束手术.病理诊断输尿管息肉.术后3天拔除尿管,痊愈出院.
作者:王璟琦;王建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为了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抗菌药物作为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尤其是对于产妇及新生儿这一特殊人群更为重要,因此,本文对本院3年剖宫产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李熔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智齿萌出与邻牙龋蚀的关系.方法 通过门诊病例及大学生查体,对智齿进行拔除,对邻牙龋齿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智齿萌出后邻压龋蚀及相应并发症增多,拔除智齿后邻牙龋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早期诊治.结论 智齿萌出与邻牙龋蚀及并发症有关.
作者:赵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1 恐惧临近死亡患者的心理有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常常表现为紧皱眉头,闷闷不乐,心理上想否认这个事实.护士应亲切地和病人交谈,在交谈中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使用合适的语言,根据患者需要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
作者:李海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下称AOSC),亦称重症急性胆管炎,为胆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多见于结石、蛔虫、胆管狭窄及肿瘤等致胆管梗阻,在此基础上出现化脓性感染、全身中毒休克表现.1995年~2005年我院共收治AOSC患者57例,现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汪青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MCV)对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集全血,用EDTA-Na2抗凝.实验分为三组,每组100人.第1组血小板(PLT)降低,MCV正常;第2组,PLT正常,MCV下降;第3组,PLT正常,MCV正常,分析三组血小板直方图之间的差异.结果 第1组: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出现异常变化,形态不规则,随着血小板体积的大小和浓度数的变化而变化,曲线峰有左移,也有右移.第2组:血小板直方图表现为曲线峰右移.第3组:血小板直方图无异常变化.结论 血小板直方图出现曲线峰右移,正确区分病理性血小板还是红细胞MCV降低,只有用显微镜油镜镜检才是金标准.
作者:康会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为进一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效果,2004年1月~2006年3月,我们在临床上应用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UAP 260例,结果表明,较大剂量的疗效优于较小剂量,报告如下.
作者:屈家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手术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应用LASEK治疗近视35例62眼.结果 LASEK主要并发症有角膜瓣剥离困难、角膜瓣上皮不完整或破碎、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佳矫正视力下降、激素性高眼压、上皮瓣下异物、上皮瓣皱褶.结论 LASEK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术后随诊的完善,合理的用药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作者:杜敏;陈庆民;孙琴;吴扣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治疗各类宫颈糜烂的佳方法.方法 用爱宝疗液、射频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①Ⅰ度糜烂:两种方法无差异(P>0.05);②Ⅱ度糜烂:射频自凝刀与爱宝疗液有差异(P<0.05);③Ⅲ度糜烂:射频自凝刀与爱宝疗液有显著差异(P<0.001);④单纯型:射频自凝刀与爱宝疗液有差异(P<0.05);⑤颗粒型:射频自凝刀与爱宝疗液有显著差异(P<0.001);⑥乳头型:射频自凝刀与爱宝疗液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宫颈糜烂的程度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进胜;白晓丽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IL-2、sIL-2R、IL-6、IL-8水平,探讨其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ASA法分别检测30名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IL-2、sIL-2R、IL-6、IL-8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 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体内淋巴因子网络失衡.IL-2水平降低,sIL-2R、IL-6、IL-8水平升高现象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
作者:虞昆;吴育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自1998年1月~2005年8月,我院内科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治疗急性吸入性肺不张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华;李蔓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研究药物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及发病机制.方法 本组56例.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28例,毛细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哮喘8例.常规药物加硫酸镁和氨茶碱联合用药,同时进行专科护理.结果 观察组治愈36例,显效17例,无效3例,有效率94.64%.对照组治愈31例,显效10例,无效15例,有效率73.21%.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 ①小儿喘息性疾病与病理因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神经介质有关,其病理基础是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②硫酸镁和氨茶碱联合应用平喘效果呈协同作用.③合理的专科护理有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马培芳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