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荻华
2001年~2005年,我科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岁~50岁;左侧19例,右侧11例.骨折类型均为粉碎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19例,外踝骨折5例.受伤原因:重物砸伤8例,交通事故22例.开放性骨折13例,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损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小时~14天.
作者:王德鸿;谢延祥;吴景国;胡鹤利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大约400万因胸痛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被收入院,且有部分送到重危病人监护室;其中150万人是急性心肌梗死,然而3%~10%因胸痛或心肌梗死就诊的患者被不恰当地放回家.对心肌梗死(MT)的误诊是危险的,不仅是诊断,对MT的早期认识和治疗都是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在门、急诊工作中以胸痛为主诉就诊的病人十分常见,因此快速评价胸痛对判别威胁生命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武国新;杜丰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实践中应用为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充分体现了因人而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心理、体质等因素及病理、病性、病时、病势等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等原则,切合病证实际,确立治疗法则而遣药配方,有的放矢地治疗疾病.它的优点是吸收快、疗效迅速.尤其是急病,汤剂更具优越性.
作者:张蓉;贾雪梅;黄富宏;陈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脊柱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5年3月间,应用该方法 治疗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全瘫及不全瘫病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1岁~55岁.CT检查本组病例均存在外伤性椎管狭窄.24例病人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Profile及Z-plate钢板内固定术;4例应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Mossmaimi钉棒系统.选用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法来评价病人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CT检查对比了解脊髓减压、植骨块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8例中22例病人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感觉、运动评分明显恢复(P<0.05),椎体高度恢复且稳定.2例出现脑脊液漏,8天~14天伤口自行愈合.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及椎菅狭窄病例采用脊髓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 ,可直接去除脊髓前方的骨性压迫,符合损伤病理.植骨固定不仅恢复椎体高度,而且可获得脊柱的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组病例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
作者:刘世桢;刘先银;郭建恩;吴容;温志勋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首先讨论代酸的产生.代酸分为高AG代酸和正常AG代酸.如果体内盐酸以外的固定酸增加,则产生高AG代酸;如果体内盐酸(摄入盐酸、盐酸精氨酸和氯化铵等)增加或丢失碱,则产生正常AG代酸.
作者:刘景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式桩冠与传统桩冠修复前牙的固位效果.方法 186例前牙缺损患者(278颗患牙)分为两组,每组139颗患牙分别进行桩冠修复,对照组为传统桩冠修复,实验组为改良式桩冠修复.对患者3年内因修复体松动或脱落而复诊所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两组修复体粘固后出现松动或脱落,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式桩冠修复前牙对解决桩冠松动或脱落现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绍春;朱军利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肩关节半脱位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有人进行调查时发现脑卒中后3周进行垂直坐位X线检查,上肢全瘫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半脱位[1].其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使患者难以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ADL)的独立.因此,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关键,能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很大程度上提高ADL能力.
作者:吴永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居第1位[1].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5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估计为11万,约占1/4.由于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因此,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介绍置胃管术的一些实用性技巧.方法 回顾笔者近年置胃管术的经验.结果 对不同病人、不同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采取多种相应措施可顺利置胃管.结论 置胃管术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体会操作时的感受,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才能保证成功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作者:高山;黄马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1 病例介绍新生儿,男,出生后4天.因在他院护士为其洗澡时水温调节不当,导致热液烧伤后躯干、双下肢、双臀部、会阴部总面积达28%Ⅱ度,于伤后5小时转入我院.入院时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烦躁不安、哭闹不止、足背动脉摸不到,呈休克状态.入院后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输入血浆、平衡液,保暖,积极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加强创面护理和营养支持,住院18天痊愈出院.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电视下胸腔镜行肺大泡切除是随着电视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型器械的不断革新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病人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小、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院自开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手术以来,共完成39例手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张倩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评估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入院后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抽取静脉血做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检测,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及TnⅠ水平分组,观察各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随访1个月~6个月.结果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较正常心电图组明显增多.所有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31.9%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TnⅠ阳性,TnⅠ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Ⅰ阴性组多,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TnⅠ阳性因素较ST段压低因素的敏感性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Ⅰ阳性较ST段压低因素对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独立预测价值.结论 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TnⅠ阳性因素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作者:任秀芬;刘雅峰;曾秋;陈一之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在基层医院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中心供氧不能实施,仍需应用氧气瓶供应氧气.特别是内科、儿科,吸氧病人多,而氧气瓶少.用传统的一对一给氧法,从体力上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很大负担,又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利用一次性输液器通气管针头做一个三通分流吸氧,先经多次试验,然后用于临床实践,办法切实可行,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旭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d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及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自拟儿童生长发育及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对儿科神经专科门诊ADHD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和影响因素分析,同时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瑞文测验联合型(Combined Raven's Test,CRT)了解患儿的行为问题和智力情况.结果 ADHD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98.26%,且以中重度为多(占83.68%),单因素分析表明,感觉统合失调程度主要影响因素与儿童学习成绩,智商,伙伴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气氛等有关.结论 ADHD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且失调程度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王晨虎;唐洪丽;闻建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1996年4月~2006年4月,我院为120例患者使用膀胱半周形套管穿刺器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留置Foley导尿管引流尿液,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孙伍柒;赵卫红;王增利;张铁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麦门冬汤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小鼠膀胱癌细胞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麦门冬汤灌胃,检测其抑瘤率,以免疫学方法检测小鼠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Mφ、NK、IL-2、TNF-α、T淋巴细胞转化率),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结果 麦门冬汤能抑制肿瘤生长,其主要机制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免疫监视功能,使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及时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结论 麦门冬汤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免疫监视功能,使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及时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
作者:林玉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噩梦.数十年来,不同领域的专家们一直在寻找有关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但都收效甚微.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作者:胡玉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CT引导下定位,行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 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个月~26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T示囊肿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
作者:袁志友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尤其Ⅲ度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临床治疗18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其中12例Ⅲ度脱位病人中有10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2例无法修复,用喙肩韧带代替喙锁韧带,所有病例根据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了10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优良16例,满意2例,优良满意率为100%.18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X线提示复位满意,拆除内固定后无再脱位情况.结论 肩锁钩板内固定结合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Ⅲ度肩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肩关节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作者:夏小君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