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密达和贝飞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万志敏;刘兰英

关键词:思密达, 贝飞达, 联合治疗, 小儿腹泻, 现报告如下, 儿科常见病, 营养不良, 发育障碍, 婴幼儿, 腹泻病, 多因素, 死亡, 年龄, 疗效, 发病, 病原
摘要: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但其他各年龄均可发病.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院采用思密达、贝飞达治疗小儿腹泻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妈咪爱与庆大霉素治疗腹泻病60例疗效观察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仍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我院自2002年10月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并与庆大霉素作对照,观察疗效.

    作者:梁山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法治社会的建立,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日益凸现.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己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裴向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胃镜下止血后静脉应用奥美拉唑43例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胃镜下成功止血后仍有一定的再出血率.本研究以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后经胃镜成功止血的病人为对象,观察静脉应用奥美拉唑能否降低再出血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陈云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对颅内压的影响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GBS对血压、心脏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对颅内压的影响还没有专题报道.现将我们近年来遇到的3例(2例为颅内压升高、1例为颅内压降低),报告如下.

    作者:孔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浅谈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

    随着中西医的结合,中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也日趋增多,因此不合理的配伍亦随之增加,但目前尚未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怎样才能合理使用中西药,以求达到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目的,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今对中西药的配伍作一浅析,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山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倍它乐克治疗扩心病12例临床体会

    倍它乐克治疗扩心病在理论和研究上均已成熟,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上却有很大争议.现将我们临床上的一点实践作以下小结,以供探讨.

    作者:任恩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西咪替丁、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24例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又称许兰-享诺紫(HSP),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常用大剂量维生素C,扑尔敏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我们使用西咪替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付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纳络酮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

    我科试用小剂量纳络酮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2004年,我科共收治中枢性眩晕症状的患者74例,均经过X线片检查,大多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病变.

    作者:王嫦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思密达、茵栀黄联和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0例临床报告

    随着母乳喂养率和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已往认为母乳性黄疸无需治疗,这一观点并不全面.有人研究,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之可能性[1].因此及时治疗母乳性黄疸是需要的.我们应用思密达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惠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乌甲素对大鼠膀胱福尔马林刺激诱发脊髓及肾上腺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乌甲素对福尔马林刺激大鼠膀胱诱发的脊髓和肾上腺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刺激膀胱模型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ISO组脊髓及肾上腺均未见明显Fos表达.其余三组脊髓背角内均出现Fos阳性细胞,以腰6、骶1节段数量多且集中,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内侧缘、双侧I层内侧部、中间带外侧核(IML)和后联合核(DCN)处,以后联合核处比较集中.在肾上腺皮质均发现Fos阳性细胞.肾上腺髓质未见明显Fos表达.高乌甲素(6 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减少脊髓及肾上腺Fos阳性细胞数量.结论高乌甲素可抑制膀胱福尔马林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及肾上腺Fos表达.

    作者:于天英;黄科昌;张忠霞;高尔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误诊为阑尾炎6例临床分析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一般认为,阑尾炎诊断较易,手术治疗相对简单,一般基层医院均能开展此类手术.我院自1990~2003年共行阑尾切除手术640例,其中6例临床症状与阑尾炎非常相似,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并非是阑尾炎,现分析如下.

    作者:郭忠友;戴华满;刘宏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护理操作过程中孕产妇对心理护理需求238例调查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早巳取代了旧的护理模式.我院产科自2002年1月~2002年6月,收治分娩产妇238例.对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需求进行调查.

    作者:李建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非典期间铁路职工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非典期间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抽查铁路各单位一线暴露职工434人,采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与1986年1388例正常成人结果相比人际关系因子极其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非典型肺炎对一线铁路职工的心理影响比较明显.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干部、工人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干部各项指数均高于工人.各年龄段之间30~40岁组恐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组,40岁以上组饮食睡眠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组,40岁以上职工在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其它等项略高于其它年龄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非典型肺炎对铁路职工的影响说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作者:赵晓东;郝春菊;裴艳芳;王群英;李建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及预防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临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肌梗死等病人的治疗.尽管ACEI药物不断开发,品种繁多,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低,常见的咳嗽可高达15%~40%.本文即将ACEI可能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做一概述.

    作者:赵越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增高趋势.目前据资料报告全世界每年死于乳腺癌者达30万人之多,乳腺癌已成为35岁至65岁女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展普查和探索预防途径,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是本文研究和阐述的主要课题.

    作者:李树玲;马守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忻州市1990~2002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1 资料来源1990~2002年食物中毒年报资料及食物中毒个案的调查报告等资料.2 中毒情况与分析2.1 中毒基本情况每年均有食物中毒报告,1990~2002年全市共发生100起,中毒3 568人,死亡14人,病死率为0.39%.

    作者:张智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腹腔引流所致并发症4例报告

    引流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之一.正确的腹腔引流可以排除积液、积血、积脓、坏死组织和异物,消灭死腔,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还可监测腹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胃、肠、胆、胰漏的发生.操作不当则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1984年以来遇到的4例腹腔引流管所致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任文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丽珠固宝骨折外固定夹托115例临床应用

    丽珠固宝又名丽珠树脂绷带,是近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新型骨科外固定材料,具有重量轻、透气性好、可塑性强、不怕水、可洗澡等优点.笔者通过近3年对115例骨折患者采用丽珠固宝制作夹托外固定,效果满意.现将操作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庞景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大剂量静滴抗生素的副作用

    本文重点讨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静滴时的毒副作用.青霉素、头孢菌素通常量应用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肾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大骨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骨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方法局麻下,据CT或MRI片定位,切口选择在血肿厚处,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扩大骨孔至直径约2.0cm,硬膜电灼后切开并悬吊,显露血肿包膜后电灼切开,置入10#~12#硅胶引流管.抽尽血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引流管另戳口引出,将头颅调整至切口位于高处,向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使其内气体排出,缝合切口(硬膜不缝).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开放,3~5天拔除.结果手术126例(145侧),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易于止血、置管,冲洗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可靠等优点,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勤;陈习;岳喜龙;王顺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