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体会

谭永红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疫源性传染病, 乙型脑炎病毒, 意识障碍, 蚊虫叮咬, 病理反射, 潜伏期, 乙脑, 头痛, 特征, 呕吐, 脑膜, 临床, 高热, 传播, 抽搐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临床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任为特征.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小针刀治疗骨刺性跟痛症1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骨刺性跟痛症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小针刀疗法并配合手法,严重者使用跟骨垫,对18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所治疗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一次治愈者占82.22%,有效率1O0%.结论小针刀治疗骨刺性跟病症,损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朱恪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1例小肠功能紊乱X线分析

    目的提高对小肠功能紊乱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1例小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结果钡剂通过时间在2小时以内者7例,2~6小时者1例,6小时以上者3例.肠管腔缩小者8例,扩大者3例;黏膜涂布不良、钡剂絮状沉淀者11例:肠管呈分节状者2例.结论小肠功能紊乱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不具特征性[2],要密切结合病史进行诊断.

    作者:王立兴;夏巍;丁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不同年龄人群慢性肠炎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我们为了解不同年龄人群慢性肠炎患病率的差别,选择了在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都基本相同的两个地区部队干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梁艺华;张莉;李继金;张红;张惠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临沂市1956~2002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临沂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趋势.方法对临沂市1956~200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沂市急性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2 342.29/10万,1960年高为13608.02/10万,2002年低为77.81/10万;急性传染病1996~2002年发病率为91.22/10万较1956~1965年的5 491.32/10万下降了98.34%:47年来先后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天花、黑热病、白喉、疟疾、丝虫病、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麻疹、流脑、百日咳、乙脑等传染病亦降至历史低水平;传染病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仅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上升.结论临沂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流行趋势和构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逐渐转变为以高发病率、低死亡率为主的传染病,提示今后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的变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张忠诚;陈桂兴;张素洁;邹学奎;孙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刍议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往往因过度忙碌的工作、紧张的情绪,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以及遗传因素,造成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则是脑出血常见的病因.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实践,认为对脑出血病人,不仅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积极迅速准确配合医生抢救,还需要我们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

    作者:杨思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心先安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临床观察

    心先安是近年合成并应用于临床的非强心甙类强心药物.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内科对60例经利尿、扩血管、洋地黄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应用心先安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使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报告如下.

    作者:晋相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慢性乙肝大三阳转阴一例报告

    患者,男,49岁,1993年3月12日于我院就诊,查肝功能:TTT8 U、ALT 400U、TBiLL正常、DBiLL正常、HBsAg (+),诊断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治疗后ALT恢复正常,但HBsAg(十),仍时有腹胀、纳差、肝区隐痛等症状.

    作者:李学灵;张风菊;于登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规避医源性护理事故纠纷的常用方法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高,同时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更大的提高,对于医疗、护理事故或差错也不再是忍气吞声.如此以来,造成了医疗纠纷上升的趋势.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者来讲怎样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作者:张卫萍;周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嗜血杆菌的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嗜血杆菌是苛养性细菌,是引起脑膜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也与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关.其生长不仅需要X、V因子,而且受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分离培养极为困难.6岁以下的儿童易感,特别是对吸烟告和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病原菌.有文献报道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培养情况及耐药现状,我们做了以下初步研究.

    作者:雷桂华;刘保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失血性休克120例术中抢救体会

    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手术中,如何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2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术中抢救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善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催醒治疗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中、重度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怎样使昏迷病人尽快苏醒,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36例,经过综合催醒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秋云;张玲;齐延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是指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二位,主要见于中年人,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1].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近3年来,我们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翠萍;田芳;齐延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怎样识别心脏病危险因素

    心脏病的危险不仅取决于总胆固醇的水平,还有其它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和低水平的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以下几点可判断心脏病发病的危险性.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iesis,简称IM)是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没有特异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经过,约有1/5的患者嗜异性凝集试验(HA)阴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IM患者33例,入院时误诊12例,误诊率36.36%,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任厚德;汤海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8例中、晚期妊娠阑尾炎诊治体会

    妊娠阑尾炎有其特殊性,常引起诊断和治疗困难.特别是中、晚期妊娠阑尾炎,更有其特殊性.我科自1998年8月~2003年5月共收治中、晚期妊娠阑尾炎28例.现将诊治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职业病防治中的信息交流

    我矿是一个特大型现代化煤炭生产、加工企业.近年来,在煤炭作业,尤其是井下作业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的职业卫生问题,如噪声、不良气象条件、粉尘等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其中,特别是对粉尘所致尘肺病的防治,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我矿井下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已接近国家标准;连续数年,我矿无新发尘肺病病例产生;所有被确诊的尘肺病患者,都取得了有效的治疗及其他一些应有的福利待遇.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我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其作用,希望籍此抛砖引玉,与各界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作者:张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病一例

    家族性黑斑息肉病(PJS)是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特征性黏膜,肢端皮肤色素沉着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临床上不常见,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秦国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病综合征18例

    目的观察肾脏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确诊为肾痛综合征的病人,在B超引导下向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每周2次,共10次,治疗前后观察病人24h尿蛋白定量、血压、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肌酐变化.结果18例病人中16例(88.9%)病人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性,且未发现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结论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且避免或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王树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睾丸切除关闭外环口治疗老年腹股沟疝36例体会

    我院自1985年至1998年,13年来用同侧睾丸切除,常规疝囊高位缝扎悬吊,并将腹外斜肌腱膜及联合肌腱做一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关闭外环口,治疗老年性腹股沟斜疝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长仁;夏士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50例临床体会

    腹股沟斜疝在小儿外科疾病中占首位,其手术方法很多.我院自1998~2001年来采用经外环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350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斜疝复发、睾丸萎缩、睾丸回升及精索粘连等并发症.该术式操作简单,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愈合无疤痕,手术费用低,已达微创技术,患儿家长易接受.

    作者:晁岱建;刘秉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