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
1病例资料男,68岁,2003年3月例行体检时,B超诊断肝右叶有7.0 cm×6.0 cm的低回声团块,建议进一步检查,遂进行了CT、MRI检查,均诊断为肝癌.查体:血压120/80 mmHg,心率56次/min,律齐、心界不大.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入西安某大医院行介入治疗,一个月后复查,发现介入后碘油沉积不良.再次入院行B超引导下肝细胞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肝右叶)肝细胞轻度增生,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作者:刘红萍;冯榆爱;冯卫东;王宪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中、重度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怎样使昏迷病人尽快苏醒,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36例,经过综合催醒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秋云;张玲;齐延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尿液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尿液检验,作为一种干化学方法测定尿液的过筛试验,既简便又快速,但对其潜血(OB)与镜检红细胞(RBC)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报告较少,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30日之间尿液检测OB阳性(+以上)者213例的镜检RBC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民;李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刺性跟痛症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小针刀疗法并配合手法,严重者使用跟骨垫,对18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所治疗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一次治愈者占82.22%,有效率1O0%.结论小针刀治疗骨刺性跟病症,损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朱恪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机械、建材行业也较发达,接触粉尘工人众多,粉尘危害严重,尘肺病约占全省总病例的三分之一.为了解全市尘肺病发展趋势,为尘肺病的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1957~2002年全市的尘肺病病例按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田旺;陶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女性,36岁,畏寒,高热,出汗,全身不适一日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畏寒,高热,热度高达39.5℃,口服解热镇痛药体温可稍许下降后又上升,同时伴出汗,全身不适.无咯脓痰,无乏力,盗汗,无尿频,尿急等症状.全身皮肤未见节肿.无头痛,腹痛、腹泻等.
作者:王晓玲;张玉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2002年7月至12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极重度肺动脉高压(指主动脉压力与肺动脉压力相近,心脏彩超检查出现双向分流者),在我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并痊愈出院.现将术后观察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梅;李玲芳;师吉艳;张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矿是一个特大型现代化煤炭生产、加工企业.近年来,在煤炭作业,尤其是井下作业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的职业卫生问题,如噪声、不良气象条件、粉尘等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其中,特别是对粉尘所致尘肺病的防治,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我矿井下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已接近国家标准;连续数年,我矿无新发尘肺病病例产生;所有被确诊的尘肺病患者,都取得了有效的治疗及其他一些应有的福利待遇.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我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其作用,希望籍此抛砖引玉,与各界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作者:张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临沂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趋势.方法对临沂市1956~200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沂市急性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2 342.29/10万,1960年高为13608.02/10万,2002年低为77.81/10万;急性传染病1996~2002年发病率为91.22/10万较1956~1965年的5 491.32/10万下降了98.34%:47年来先后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天花、黑热病、白喉、疟疾、丝虫病、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麻疹、流脑、百日咳、乙脑等传染病亦降至历史低水平;传染病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仅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上升.结论临沂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流行趋势和构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逐渐转变为以高发病率、低死亡率为主的传染病,提示今后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的变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张忠诚;陈桂兴;张素洁;邹学奎;孙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嗜血杆菌是苛养性细菌,是引起脑膜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也与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关.其生长不仅需要X、V因子,而且受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分离培养极为困难.6岁以下的儿童易感,特别是对吸烟告和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病原菌.有文献报道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培养情况及耐药现状,我们做了以下初步研究.
作者:雷桂华;刘保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肾脏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确诊为肾痛综合征的病人,在B超引导下向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每周2次,共10次,治疗前后观察病人24h尿蛋白定量、血压、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肌酐变化.结果18例病人中16例(88.9%)病人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性,且未发现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结论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且避免或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王树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骨髓细胞增生紊乱,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AL)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病[1].分类学上处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边缘,并具有转化为AML的倾向.至今,MDS的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主要依赖周围血表现一系、二系或三系血细胞的减少及骨髓三系中至少有两系呈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见幼稚前期细胞异常定位(ALIP)、幼红细胞岛、小圆巨核细胞等病理特点作出诊断.且疗效及预后均不尽人意.本文分析我院及通医附院1994~2002年收治的成人MDS117例,对其诊断标准、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刘地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溃疡系指十二指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一种局部缺损.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于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9月~2001年9月曾被误诊的十二指肠溃疡36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增;刘海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我院1999年12月后尚存病例,以问卷加病历调查281例.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以频数、逐步回归及方差等分析比较.结果281例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好的占62.1%,好的占9.6%.16个自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方程有6项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病期、是否手术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方差分析为生存年限越长,其生存质量越好,与一年内生存相比较有差异(P<0.05),其他组别相比未取得统计学的证实.结论食管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中根治性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德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iesis,简称IM)是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没有特异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经过,约有1/5的患者嗜异性凝集试验(HA)阴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IM患者33例,入院时误诊12例,误诊率36.36%,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任厚德;汤海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肝硬化140例,其中并发急性肝衰9例,占6.43%.本文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并就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加以讨论.
作者:田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病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病理诊断是医院对病人的医疗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后的诊断.准确的病理诊断可使病人获得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判断病人预后.病理诊断不能只着眼于病理科内部,而忽视影响诊断的诸多因素,如病人的临床病史、症状、用药情况等.当然有些典型病变不需要临床病史就能做出诊断.但是,多数情况下病理医生作出诊断前需要参考病史,否则可能出现与临床实验情况不符的诊断,导致临床医生的误解.病理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病理知识,如果只管看片,毫不关心病人的临床发病情况,则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果病理科能和临床科室更好地配合,不但可以减少影响因素,提高病理质量,还能更好地发挥病理作用.具体如下.
作者:许海莺;陈宏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动态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X线早期诊断及病灶活动与否的准确判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我们临床肺科医生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阅读分析了1987年10月至2000年7月曾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系列胸片,报道如下:
作者:侯忠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空管药物疗法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它涉及到根管治疗学中根本的理论,即被治疗的根管是不是一定要充填.实验证明,覆盖在根管口的药物通过扩散和毛细血管吸收作用对根尖部有杀菌作用.空管药物可使根管口呈现无菌状态,从而封闭根尖孔.因空管药物疗法方法简单,有一定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欢迎,我科于1998年开始用此法治疗根尖周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占录;白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病例介绍女,38岁,已婚,农民.2002年5月确诊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NLL-M4b),住院后经过HA方案联合化疗后部分缓解.
作者:宋桂芬;姜梅杰;赵爱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