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瑶
原发性肝癌及门静脉高压症多发生于肝炎后肝硬化,因此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比较复杂.根据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采用肝癌切除的同时行脾切除术及停产胃底静脉断流术.
作者:杨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老年甲减由于起病隐袭,症状无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3年8月~2002年12月诊治老年甲减29例,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亚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大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IPC)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全组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接受154疗程770次IPC.化疗期间观察毒性反应、对肝功影响及并发症等.随访6~42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全组无严重毒副作用和并发症.随访结果与同期其它化疗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PC简便易行、安全.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有前途的辅助化疗措施.
作者:王立义;侯国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动态心电图是监测病人心律失常的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明显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可产生多种心律失常.高校教师由于职业特点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较高,常发生并发症而影响教学工作.为探讨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我们对我院10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迟修成;杨金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肝汤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49例抗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复肝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肝泰乐,静脉点滴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注射液.结果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肝汤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效果较好.
作者:谷灿立;付月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动态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X线早期诊断及病灶活动与否的准确判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我们临床肺科医生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阅读分析了1987年10月至2000年7月曾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系列胸片,报道如下:
作者:侯忠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性质决定的.不同的体位不仅要使手术操作者、麻醉师能准确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还须顺应病人的呼吸及循环功能.骨科手术涉及范围较广,体位较特殊,摆放不当容易导致损伤.
作者:朱文瑶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腹股沟斜疝在小儿外科疾病中占首位,其手术方法很多.我院自1998~2001年来采用经外环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350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斜疝复发、睾丸萎缩、睾丸回升及精索粘连等并发症.该术式操作简单,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愈合无疤痕,手术费用低,已达微创技术,患儿家长易接受.
作者:晁岱建;刘秉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心脏病的危险不仅取决于总胆固醇的水平,还有其它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和低水平的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以下几点可判断心脏病发病的危险性.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996年1月~2000年12月五年间,来院门诊急诊的胸、腹外伤约350例,收治335例,占96%,本文就门诊急诊抢救处理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刺性跟痛症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小针刀疗法并配合手法,严重者使用跟骨垫,对18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所治疗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一次治愈者占82.22%,有效率1O0%.结论小针刀治疗骨刺性跟病症,损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朱恪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iesis,简称IM)是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没有特异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经过,约有1/5的患者嗜异性凝集试验(HA)阴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IM患者33例,入院时误诊12例,误诊率36.36%,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任厚德;汤海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自1985年至1998年,13年来用同侧睾丸切除,常规疝囊高位缝扎悬吊,并将腹外斜肌腱膜及联合肌腱做一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关闭外环口,治疗老年性腹股沟斜疝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长仁;夏士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临床并不少见.笔者通过对17例TBP的CT征象和病理改变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
作者:贺同庆;郝雨卓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女性,36岁,畏寒,高热,出汗,全身不适一日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畏寒,高热,热度高达39.5℃,口服解热镇痛药体温可稍许下降后又上升,同时伴出汗,全身不适.无咯脓痰,无乏力,盗汗,无尿频,尿急等症状.全身皮肤未见节肿.无头痛,腹痛、腹泻等.
作者:王晓玲;张玉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胆囊部分切除术是指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前后壁的大部分切除,仅胆囊床上的胆囊后壁全部或部分留在原位,对其残留黏膜予以剔除或破坏,胆囊管行常规分离后结扎.此术式主要用于难做的胆囊切除,不能按常规行经典的胆囊完全切除,被迫采用之.本院自1987年元月~2003年3月,共行胆囊部分切除术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乃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妊娠阑尾炎有其特殊性,常引起诊断和治疗困难.特别是中、晚期妊娠阑尾炎,更有其特殊性.我科自1998年8月~2003年5月共收治中、晚期妊娠阑尾炎28例.现将诊治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护士多重角色的作用1.1教育者的角色不少病人及家属认为预防感染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没有主动预防的概念.因此,护士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座、交谈、示范等,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疾病病因、病原体侵入途径、潜在并发症,在预防和治疗中病人及家属如何配合等,解释探视、留陪等规章制度在预防感染中的作用.教育者角色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者讲解,使病人及家属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和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防范措施.
作者:金娥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溃疡系指十二指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一种局部缺损.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于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9月~2001年9月曾被误诊的十二指肠溃疡36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增;刘海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颅内动脉瘤是指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二位,主要见于中年人,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1].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近3年来,我们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翠萍;田芳;齐延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