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童童;陈滕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控制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74例1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7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变化及用药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7% (P<0.05).[结论]对1型糖尿病患儿开展循证护理管理,可提高患儿用药治疗依从性,继而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古建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方法]将长治医学院2012级护理学专业实习生98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实践教学,观察组接受实践教学人文素质培养模式,观察两组实习效果.对护理实习学生考核成绩进行评估和评价,采取调查问卷方式针对两组学生从临床带教教师、病人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绩考核:理论成绩总分对照组为(70.92±7.46)分,观察组为(82.23±5.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3,P<0.001);操作成绩总分对照组为(82.11±2.03)分,观察组为(91.53±4.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7,P<0.001).对两组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教师问卷调查,对照组总分为(81.72±4.29)分,观察组总分为(94.16±3.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2,P<0.001);对两组护理实习生进行病人问卷调查,对照组总分为(83.48±5.63)分,观察组总分为(95.89士4.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01).[结论]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实际解决能力,提高医惠满意度,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郝丽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神经外科N1级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N1级护士28人,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N1级护士为对照组(14人),2016年1月-2016年11月N1级护士为试验组(14人).试验组护士采用医院护理部规范化培训和目标管理模式,对照组予以医院护理部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86.71±1.59)分、(88.65士1.7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6,P=0.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入院介绍、健康教育、服务人性化、病房管理、总体评价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73,-2.908,-3.571,-2.580,-2.550;P均<0.05).[结论]目标管理可提高神经外科N1护士临床专科能力,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任兴珍;袁慧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反馈(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3月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班的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7年7月按照SBARR沟通模式逐条进行交班的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交接班耗时、交接班完整性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交接班耗时有所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接班的完整性和病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R沟通模式的床旁交接班缩短了EICU床旁交接班耗时,提高了交接班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亚楠;臧舒婷;芦良花;耿延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人口素质、专业素质、职业待遇等职业化建设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提供参考意见,以期促进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水平的提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杭州市选取21家具备长期照护功能的住养型养老机构作为调研单位,对其中的养老护理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全部293份有效问卷纳入统计分析.[结果]养老护理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辛苦,收入待遇不高;护理员的职业教育不够规范,但总持证率较好,达81.9%.[结论]护理员的基础照护知识得分不够理想,照护知识水平与规范的职业教育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洪少华;陈雪萍;傅圆圆;张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作为一所百年职业院校,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通过历练教师技艺,立“工匠精神”标杆;重视实践教学,锻造“工匠”技艺;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培育“工匠精神”;竞技比赛搭平台,“工匠精神”结硕果;就业择业凭能力,“工匠精神”引领成才.
作者:侯继丹;朱宝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时间和影响带管时间的因素,探讨预防PICC非计划拔管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PICC导管门诊置入PICC导管的4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电话访谈.[结果]PICC导管平均保留时间为(5.69士2.73)个月,非计划拔管率为97.87%(治疗结束、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生活不便、维护不便及出现并发症);病人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情况、PICC院外使用情况与带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护士出院随访、置管后住院复查次数、日常活动强度与带管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加强护士出院随访、置管后住院复查次数多、有PICC院外使用情况存在会增加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而日常活动强度越大,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越小,带管时间越短.[结论]肿瘤病人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高,技术性问题不是影响肿瘤病人带管时间的关键所在,应重点关注PICC导管合理应用问题,制订相应管理对策,降低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作者:缪云仙;杨晓娟;徐嘉苑;刘艳;李华芳;赖文婷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便利抽样法对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96名PICU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ICU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4.41士16.26)分,4个维度得分为不明确性(39.15±8.81)分,复杂性(29.23±4.95)分,信息缺失性(14.59±3.02)分,不可预测性(11.45±2.63)分,处于中等较高水平.焦虑得分为(38.01±9.54)分,阳性者26例,占27.1%,其中轻度焦虑16例,中度焦虑5例,重度焦虑5例.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5).[结论]PICU患儿父母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及时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持,从而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减缓其心理压力.
作者:王新;阐玉英;杨巾夏;张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总结将抽吸式牙刷及其结合不同的口腔护理冲洗液应用于OETT病人的口腔护理,并就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临床护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优劣点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抽吸式牙刷的认识及其应用,从而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李芸青;孙静;颜叶超;陶银霞;陈翠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在三级医院门诊量居高不下现况下,探索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的佳方式.[方法]借助医院HIS预约诊疗系统,实现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多种预约方式,配合持续改进的专科护理门诊管理措施,护士主导的预约诊疗全程宣教措施等,比较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在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前后的运行效果.[结果]医院HIS系统中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预约就诊率和门诊量数据显示,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后,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预约就诊率较同期显著提高,门诊量稳步增长.病人满意度调查显示,门诊诊疗秩序明显改善,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提高.[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缩短病人诊疗等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铭霞;钱薇;徐静;郁海芹;胡馨予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体位改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中对手术效果、静脉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采用常规体位的病人4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采用体位改进的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不同时段静脉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腔感染、腰肌酸痛、尿潴留、皮下气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进运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稳定静脉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彐娜;鲁静靓;戴途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前,我国95%输液仍采用玻璃瓶包装,在输注液体和配制液体时,因为液体药品类型多样,剂量包装不同,生产出了各种包装规格大小不同的玻璃输液瓶.在使用过程中护士需要配置不同大小的输液瓶套将玻璃输液瓶安全的挂置于输液架上.有文献报道输液网套的污染率高[1-2],使用麻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不便.随着塑料软袋输液药品使用的普及,需另外准备挂置塑料软袋输液药品的装置,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负荷,我科室设计了一种适合不同规格输液瓶和挂置塑料软袋输液药品的装置.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舒雨;司婷;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前,临床中,病人在进行手部动脉穿刺或者手腕处静脉输液时,手部皮肤通常裸露在外界,由于药液冰冷,输人人体后容易使病人产生冷感,特别是在寒冷季节,而且在穿刺和输液的过程中,手部是不能运动的,长时间手部裸露在外界,病人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的医用暖手袋,可防止手部冻伤和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现介绍如下.
作者:文丽娜;罗飞云;李灵;蒙凤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周围神经病变(PN)是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时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之一,常见于万珂的治疗方案中,其临床表现为新发的周围神经炎和原有的神经病变加重,但是万珂导致PN发生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旦发生PN,一般需通过减少剂量或改变方案来继续完成治疗.现就含万珂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现状作一综述,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徐蔡涛;鲁桂华;牛玉玉;艾慧慧 刊期: 2018年第34期
高龄是高危妊娠因素中的一种,高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孕妇,导致高龄孕妇剖宫产率高,围生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增高[1].近些年,随着高龄产妇的逐渐增多,我科也加强了对高龄经产妇的关注.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医学知识,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生理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病人进行评估[2].2016年12月我科收治了1例64岁高龄胚胎移植产妇,为了降低风险,我们采用了预见性护理模式,考虑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魏敏;吕春香;刘阳;赵冬梅;张宝丹;韩敬华;陈玉凤;于伟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女性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平衡问题现状,分析影响其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珠海市某3所综合性医院的女性医护人员发放工作-家庭平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调查显示:58.65%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偏低;导致工作-家庭不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冲突和工作压力;当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79.81%的女性会优先选择家庭.[结论]工作-家庭平衡是保障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激励政策,积极开展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训;家庭成员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分担家庭职责.
作者:朱芳琳;朱芳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指体表皮肤受到暴力的作用而造成大片皮肤从深筋膜上被撕脱或潜行剥离,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负压封闭引流(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具高效引流、迅速封闭创面、降低感染风险等多方面优势,被广泛使用[1].我科于2017年4月收治1例因外伤导致全身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截肢病人,经积极抢救,抗休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病人病情稳定,使用VSD负压引流技术+植皮术,治疗效果显著,病人住院72 d,全身创面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绮兰;周远远;熊礼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主动脉夹层是病人出现局部的内膜撕裂,并且在血液强有力的冲击作用下,不断出现内膜扩展和剥离效应,从而有真假腔在病人动脉中形成,继而使病人出现一系列撕裂性疼痛[1].如果不及时手术很有可能造成病人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高效、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保护全身脏器功能得到恢复.现将1例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芬;辜洁;张晓芳;尹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谵妄是心脏外科术后的常见症状之一,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延长住院天数,影响术后生存质量.因此,及时识别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心脏外科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心脏术后谵妄的识别和及时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许晨;张艺雄 刊期: 2018年第34期
扑热息痛为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成分中含有乙酰氨基酚,用于治疗普通感冒等,成人每日多于6 g的超剂量服用将导致药物中毒[1],引发胃肠道不适及代谢紊乱,救治不当或不及时将导致病情发展,发生多脏器损伤甚至死亡.酮症酸中毒(DKA)是1型糖尿病病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可使病情更加错综复杂,临床少见,给临床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非洲裔由于地域文化、语言、饮食的差异[2],给护患沟通、治疗增加了难度.我科于2017年1月成功救治了1例非洲裔女性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青;周惠娟;巫海娣;刘丽珺 刊期: 201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