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标管理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周丹;高岩;贾雪媛

关键词:目标管理法,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临床综合能力, 学习目标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83名,随机分为观察组(n =41)和对照组(n =42),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法带教,对照组按照传统带教方法带教,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目标管理法进一步明确了实习生的学习目标及教师的教学目的,有效提高护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综合能力,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方法.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出院病人随访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探讨出院病人随访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出院病人50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出院病人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模式,观察组采用随访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的随访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对随访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6% vs 76.8%,P<0.05),随访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36.74±5.41)分vs (30.08±5.69)分,P<0.05],遵医行为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病人采用随访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病人的满意率、遵医行为的依从性、自我效能评分,效果优于常规随访模式.

    作者:范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择期手术病人禁食与禁饮护理现状

    阐述导致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原因,长时间禁食、禁饮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以及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新原则可行性的研究.做好围术期禁食、禁饮管理,需要临床医疗、麻醉和护理等多个领域密切配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围术期禁食禁饮方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作者:卢彩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媒体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信、网络平台、电视视频等新媒体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评价其效果,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微信平台、医院门户网站、病房内电视视频等新媒体的手段对2014年4月-2015年3月大内科16个病区收治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利用新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后病人满意度调查、病人住院时间与2013年同期比较,满意度从93%提高到98%,住院时间从9.8 d缩短到8.5d.[结论]新媒体健康教育具有补充和完善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拓展病人院外健康教育的新渠道、提高护理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病人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等优点,是病人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建立新媒体健康教育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制度保障是今后尚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士职业应激及职业疲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应激及职业疲劳状况,探讨其相关性,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员工疲劳综合征问卷对600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本研究对象SCL-90总分(130.99分±45.03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护士SCL-90总均分、症状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应激源5个维度及护士疲劳综合征得分均较高,其职业应激受多因素的影响.[结论]护士群体中职业应激状况普遍存在,导致其疲劳综合征易感性增强.医院管理者在关爱和促进护士心身健康的同时,应注重护士的职业健康管理,引导护士正确认识和舒缓职业应激,增强心理适调能力及应对技巧,积极促进护士的职业健康.

    作者:施楚君;林恺;王妙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例碘克沙醇造影剂引起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碘克沙醇系等渗的非离子型对比剂[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降低已有肾损害和糖尿病病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2-4].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感觉异常,变态反应偶尔发生,短暂性血清肌酐上升也很正常,通常无临床意义,但肾衰竭非常少见.1 病例介绍病人,男,69岁,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7d,加重1d于2015年10月26日由门诊入我院.既往高血压史10余年,3年前患脑梗死未留后遗症,有心房颤动病史3年~4年.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桥脑、双侧丘脑、侧脑室旁及额叶皮层下多发腔隙性梗死,左侧顶叶异常信号影,出血?入院后测尿蛋白(++).给予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明确病情,于入院后第4天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提示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可能,术中、术后无不适,给予补液治疗.

    作者:王天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阐述护患关系的本质,解析人文关怀的内涵,探讨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指出人是护患关系的核心,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属性,并提出通过采取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文关怀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相关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培训等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充分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

    作者:段丹;万长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痛导尿技术在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导尿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导尿技术在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导尿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65岁以上全身麻醉的男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导尿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痛导尿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前导尿过程中疼痛的发生及程度、麻醉前导尿完毕尿道黏膜损伤的例数、术后清醒期(术后1h内)躁动情况、尿管刺激反应的程度.[结果]麻醉前导尿,观察组病人2级、3级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病人,发生尿道黏膜损伤病人少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2级程度尿管刺激反应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2级程度尿管刺激反应病人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导尿过程中应用无痛导尿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对导尿的抗拒,增强留置导尿病人的舒适度.

    作者:王倩倩;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管理

    2014年初,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发布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1],对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注血小板提出的建议有:“首选与受血者ABO/RhD血型同型血小板输注;在紧急抢救病人生命时,发现病人血型难以判断或血小板供应短缺时,可以选择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输注;输注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应选择抗-A、抗-B效价≤64的供者,儿童应尽量减少血小板中的血浆量”等.2014年7月全国临床输血研讨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做了“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风险与可行性”的报告[2].由此看来,对于危重症病人,需紧急输注血小板而同型库存短缺时,是可以选择不同血型的血小板输注,但是要求在输注非同型血小板中要密切观察,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现将我科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陶雪江;姚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健康宣教的真实体验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对健康宣教的真实体验,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心理、情绪变化为焦虑、渴望、接受、积极配合4个阶段,原因主要有文化程度、饮食结构、家庭社会支持.[结论]根据孕妇不同时期的心理、情绪变化,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褚慧慧;邓燕红;伍丽婵;陈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连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连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点血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9.6 min±1.03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89%,穿刺点血肿发生率8.89%,家属满意度85.56%,观察组采血时间为7.8 min±0.8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8%,穿刺点血肿发生率1.11%,家属满意度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线定位法行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优于触摸法,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作者:权小香;杜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延续性护理对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病人233例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4年12月110例病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123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9例,发生率为8.18%,干预组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2例,发生率为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管艮霞;王丽雅;彭文骏;赵丽敏;阮超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种静脉输液安全控制装置的设计

    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病人输液由护士或陪护人巡视观察,输液滴尽应及时拔针或加药,否则出现少量空气进入血管将会造成回血及凝血堵塞针头的不良后果.输液环境温度低造成病人血管痉挛、肢体不适.为防止输液医疗事故的发生,关注输液安全是必要的,在现有技术中未发现输液安全控制装置在医院中的应用,因此有待研发一种有效的输液安全控制装置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宁;李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性自我管理教育新模式对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自我管理新模式对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晚期癌痛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自我管理新模式护理.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分,简明疼痛问卷(BPI)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治疗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3周NR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改善也更加明显;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均出现阿片类止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自我管理教育新模式可提高癌痛病人治疗效果及依从性,明显改善癌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廖小凤;廖红霞;梁桂花;莫乙瑜;高铭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艾滋病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与情绪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对25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入院艾滋病病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SF-36量表中5个维度得分低于四川常模(P<0.05),表明生活质量相对差;POMS-SF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存在较严重的情绪问题;SF-36中生理机能与疲劳呈负相关,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与除困惑外其他6项呈负相关,躯体疼痛与生气、疲劳、抑郁、活力以及总分呈负相关,精力与POMS-SF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除活力外其他6项呈负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入院初期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且生活质量相对较差,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作者:梁冰林;曾志励;莫小云;伍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基层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研究探讨

    通过阐述护理创新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和对护理基层创新人才评价的文献分析,提出不同层次的护理创新人才应有对应的评价体系,从护理职业发展、护理创新人才培养和护理创新人才职业生涯规划3个角度阐明开展护理基层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倩;张培莉;高晓红;柳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PM机结合康复训练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结合康复训练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按传统的方法由其家属协助进行髋关节训练,观察组78例采取CPM机结合康复训练,制定护理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术后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物理疗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持续被动运动相结合,注重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随访评定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78例患儿康复疗效优50例,良2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6%.对照组56例患儿康复疗效优28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应用CPM机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康复带来的痛苦,缩短训练时间,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效果优于按传统的方法由其家属协助进行的髋关节训练.

    作者:蒋林峻;瞿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诊断的护理综述

    介绍国内外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形成因素、风险评估、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提出围术期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动态评估,同时预防措施应由单一向综合进行转变并应就个体病人额外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尤伟方;周鹭;金艳;刘雪莲;蔡恩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诊分诊护士准入与培训的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急诊分诊护士的准入资质、培训现状、培训方法及效果进行综述,提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分诊护士准入制度及培训体系的迫切性,以我国以后急诊分诊的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田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层次毕业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老化知识及护理意愿的比较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毕业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和老化知识及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方法]随机抽取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315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及老化知识问卷(FAQ1)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层次毕业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的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其中中专护生意愿强度高(68.58%)、大专次之(58.70%)、一本低(36%);护生的KAOP总得分为155.01分±20.80分,不同层次护生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两两比较显示:中专、大专及一本护生与三本、二本护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层次毕业护生的老化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不同层次毕业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的强度有差异,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强度随学历层次上升呈下降趋势,持不确定态度者占1/3,潜在发展空间较大;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均呈正向,但中专、大专及一本护生较二本和三本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更趋正向;护生的老化知识均非常缺乏.

    作者:郑晓妮;王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例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术中封堵器脱落的手术配合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高,据统计,人群中心房颤动总发生率0.4%~2.0%,随着年龄的增加逐年上升,年龄每增加10岁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1.4倍.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每年的发生风险1.9%~18.2%.尤其对于高龄合并左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而言,其因心房颤动引起的脑卒中,从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成倍数增加[1].鉴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病人90%以上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心房颤动病人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左心耳封堵术通过介入途径,使用特殊的封堵器关闭左心耳开口,从而达到降低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目的[2].目前国内仅数家医院开展该手术,我院于2016年5月18日对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的病人行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术中封堵器脱落,经股动脉逆行应用抓捕器将封堵器伞片成功取出,返回监护室进一步观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许莘浙;朱霞;陈莎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