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慧;陈长英;魏璐
2003 年Kamisawa等[1-2]提出了IgG4 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 的概念.Ig G4 相关性疾病 (Ig G4-related disease,Ig 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纤维炎症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主要好发于胰腺、胆道、唾液腺、泪腺、腹膜后组织以及淋巴结.临床表现为肿块形成,组织损伤甚至导致受累器官衰竭.其特征为血清 Ig G4 水平升高组织学表现为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周围纤维化和嗜酸粒细胞浸润,闭塞性静脉炎及 Ig G4 阳性的浆细胞浸润[3-4].由于Ig G4-RD 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常难以与胰腺癌、胆管癌相鉴别.我院于2016年11月收治1例Ig G4-RD病人,经手术加激素治疗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朱小华;付文兰;严金秀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经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免疫抑制因素、相关医疗与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等.提出术后护理要点,对病房环境、物品进行控制;护理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有效的咳嗽.
作者:陈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伴随液以微量泵泵入预防微量泵低流速泵入药物时静脉回血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外周静脉小剂量泵入多巴胺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为伴随液微量注射泵泵入,对照组为伴随液静脉滴入;观察两组静脉回血、堵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24 h伴随液总量及24 h护理工时.[结果]两组静脉回血、堵管、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4 h伴随液用量及24 h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用于预防微量泵使用中静脉回血的效果相当,且以微量泵泵入伴随液的方法减少24 h伴随液总量及24 h护理工时效果显著,使微量泵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佘莉萍;常芸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采用预案管理前患有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病例中选择93例为对照组,从预案管理得以实施后患有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病例中选择91例为实验组,比较这两组抢救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复苏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复苏抢救成功率为94.62%,实验组优越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实验组复苏抢救时间、复苏后5 min Apgar分别为3.2 min±1.1 min、8.41分±2.75分,对照组分别为6.7 min±2.6 min、5.82分±1.12分,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证明,实施预案管理机制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效果有较好的优化提升作用.
作者:王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基于《西游记》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形式结合临床实际向学生传授普外科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观察组采用情景教学带教方法,出科前评价学生普外科专科理论、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普外科专科理论、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普外科专科知识和沟通能力及提高教师的临床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接触.
作者: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陈雯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针对脑梗死病人偏瘫的发病机制、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目前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缺乏弹性与科学性,没有为病人制定科学化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作者:黄亦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82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实施护理,观察组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发热消除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依从度为87.8%,对照组护理依从度为65.8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2.68%,对照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70.73%.[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黄美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护理配合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方法.[方法]选取45例在本院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分析无瘤技术护理配合在术中的方式方法.[结果]45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时间2.5 h~4.0 h(3.3 h± 0.3 h);手术完成后住院8 d~15 d(12.4 d±1.6 d);出院后所有病人随访12个月~24个月,其中1例女性病人于术后17个月发生卵巢转移,行卵巢切除术并辅以化疗治疗后,病情稳定,预后良好,其余病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无发生转移和肿瘤细胞植入.[结论]无瘤技术在配合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中意义重大,应严格实施;无瘤技术在降低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方面有明确效果,且能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直肠癌病人生存率.
作者:冯迎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对促进病情观察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40例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在ICU期间的护理.[结果]通过在ICU期间的密切监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40例病人中发生高血压危象10例,均被及时发现,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及护理.[结论]ICU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集中管理及术后护理,对于存在潜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在ICU可通过先进的监护,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通过有效干预,提高生存质量.高龄病人术后入ICU监护过渡,待病情平稳后第2天再转回原病房,既有利于术后观察,也能减轻手术医生压力.
作者:徐培;李瑞;王晶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感染该病毒后的重症病人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肌肉酸痛等症状.该病病情发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我院于2017年1月31日收治了1例H7N9禽流感危重病人,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努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病人已康复出院,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席明霞;郑露晴;覃琴;柳娜娜;肖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可有效地提高其肘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夏燕;夏群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以PDCA循环模式为框架的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骨创伤病人对其疼痛管理及功能康复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照护模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96例骨创伤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护,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以PDCA循环模式为框架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出院前进行数字疼痛评分法;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进行LySholm评分;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第2周接受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出院后研究组病人的数字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屈曲能力及行走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9%(47/48),高于对照组的81.3%(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创伤病人而言,引入以PDCA循环模式为框架的持续质量改进策略,能提高病人对自身躯体疼痛的管理力度,且能促进躯体功能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江春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入室及出室时应用PARS评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前30 min、术后10 min及麻醉苏醒后 6 h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出手术室时PARS评分、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拔管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0 min、麻醉苏醒后 6 h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前列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出室时PARS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RS评分指导下对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将有助于减轻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可降低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留室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作者:陈碧艳;袁启洪;王景泉;李志鹏;黄翠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在医护一体化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单纯实施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模式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护理文书质量、出院指导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分别为96.56%与87.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基础上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可明显提高儿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祖媛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选择2016年入院分娩的二次分娩产妇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上半年300例设为对照组,下半年300例设为观察组,并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护理安全状况与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护理安全性(危险事件发生率4.33%)与护理满意度(满意度96.67%)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率9.00%,满意度91.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提分娩护理安全性,降低产妇损伤率,且能够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瑶;王建英;莫志怀;曹建用;张悦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肺部肿瘤直接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表明原发肿瘤已属晚期,远期预后极差,手术根治切除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以往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忌证[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部分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病人能够得到根治性手术治疗.2016年10月本院普胸外科对1例肺恶性肿瘤侵犯上腔静脉病人行肿瘤切除合并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软组织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长期不愈可导致严重的伤口并发症,如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经费增加[1].随着创面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新型敷料逐渐替代传统敷料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加速了慢性伤口愈合,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2].2016年9月28日-2016年11月17日采用湿性愈合疗法对1例软组织感染伴糖尿病病人的伤口进行了护理,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肖禾;施宗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护理依赖情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V2)和护理依赖量表(CDS)对212例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老年病人的CDS得分为49.77分±11.39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躯体疼痛维度与护理依赖呈正相关(r=0.24,P<0.05);生理功能(r=-0.32)、生理职能(r=-0.28)、一般健康(r=-0.26)、活力(r=-0.27)、社会功能(r=-0.31)、情感职能(r=-0.25)、精神健康(r=-0.23)维度均与护理依赖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制定不同途径的临床干预,降低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依赖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作者:李泉慧;陈长英;魏璐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护士对营养风险筛查的认知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改善筛查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4名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将访谈资料导入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 10,用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①营养风险筛查的利弊:病人受益、护士提升、矛盾激化;②对营养风险筛查的认知存在误区:概念混淆不清、角色定位偏颇;③营养风险筛查的阻碍因素:医疗资源局限、体制政策缺位、病人态度导向、护士缺乏自信;④营养风险筛查的促进因素:组织支持鼓励、工具简便适用、护士学习能力强.[结论]管理者应根据目前营养风险筛查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规范合理的流程机制,以满足病人对营养健康的需求.
作者:娄敏;吴玉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干预在结直肠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两个病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病人,每个病区各选49例,共98例.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同伴支持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实施同伴支持3个月后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体验及应对方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同伴支持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病人的疾病应对方式.
作者:李倩;袁颖洁;申丹丹;罗昭锋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