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辛丽;甘秀妮

关键词:Autar 量表, 腹腔镜,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分析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 Autar 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 Aut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 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 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 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0.01)。同时术后 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 DVT 发生率呈正相关(R 2=0.9357,P <0.05)。[结论]Autar 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聚焦解决模式对子宫颈癌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对子宫颈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颈癌病人100例,于入院第1天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入组测评。然后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病人进行干预。干预的时间为6个月,6个月后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重复测试。[结果]干预前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之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缺乏、疾病不可预测性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提示干预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明显减轻。[结论]对子宫颈癌病人存在的疾病不确定感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可收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丘美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多发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异常代谢综合征。2007年—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研结果表示,我国可能已成为 T2DM患病人数多的国家[1]。T2DM 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指导,会引起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和损害,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DM 健康教育被定义为一种 DM 自我管理教育,它向人们提供所需的知识及其各种疾病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DM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投入少、收效大的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然没有形成针对 T2DM 病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工作,但是许多医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就国内外 T2DM 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及健康教育模式、相关理论依据进行综述。

    作者:隋伟玉;魏丽丽;闫甜甜;周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例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并发严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 TGA)是严重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该病预后凶险[1]。目前广泛应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治疗 TGA,但该术复杂,需在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2]下进行;发绀型心脏病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较高,术后有更大的血液稀释度,且患儿年龄小[2],这些都易导致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发生。我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TGA 新生儿,术后并发严重 CLS,经精心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有效的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黎;杜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病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均给予关节镜手术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89.7%,对照组为75.8%,两组比较χ2=4.46,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3.26分±9.9分,对照组为79.45分±8.8分,两组比较 t=-2.3,P <0.05;观察组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97.1%,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χ2=4.75,P <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和定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晓君;司联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在调节胃管固定带中的妙用

    留置胃管术是建立肠内营养或者胃肠减压的一种途径,术后胃管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胃管的通畅,防止胃管脱出。留置胃管术后的病人常规使用细条塑料带固定,因长度有限又比较滑导致不容易打结固定,胃管容易滑脱甚至脱管,巡视病房发现滑脱现象时,都要及时调整胃管长度,这样反复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容易导致鼻黏膜的损伤。如何固定好胃管固定带?经反复实践,发现利用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可起到固定的良好效果,现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肿瘤病人术后电子镇痛泵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提高病人对镇痛泵的知识掌握率,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本科室220例妇科肿瘤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镇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 PCA 泵的管理,结合 PDCA 循环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电子镇痛泵知识掌握率、疼痛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提高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沙;李九红;谌永毅;袁玉莲;曾红娟;张克强;肖凌志;林鲜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良胃管前端侧孔在预防堵管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前端侧孔在预防胃管堵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后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20例,传统组病人的胃管不进行修剪,改良组病人的胃管在插管前先用无菌小剪进行修剪,比较两组病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留置胃管期间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 <0.05)。[结论]改良胃管前端侧孔出口可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减轻再次插管对病人的影响。

    作者:陈紫红;杨薇;黄丽静;邓燕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32例躯干及肢体大血管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总结躯干及肢体大血管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躯干及肢体大血管损伤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分析其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2例病人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病人因血栓行再次手术后康复,其他病人均经抢救护理、重建血管术后肢体存活,经6个月随访,存活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大血管损伤的判断、快速止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以及心理护理是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玉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责任组长在提高护理绩效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中责任组长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医院对责任组长的要求选拔护理责任组长,让责任组长对本组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结果]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静脉输注、基础护理等各项护理质量均提高,护士专科理论成绩、护士绩效成绩也有明显提高。[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责任组长对本组护士进行绩效考核,能够激发护士潜力,责任组长的实行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起到帮带作用,也促使责任组长要不断进行新业务的学习,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护士长的管理。

    作者:徐春美;张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了7位90后实习护生。采用 NVivo10分析资料。[结果]关于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萃取出5个主要的结构概念:观察到利他行为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以后也会做更多的利他行为;在实施利他行为时,内心充满矛盾和纠结;理解和宽容不帮助其他人的护士;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既有利又有弊。对态度的影响因素萃取出4个主要的结构概念:同理心和认知观念;当时所处的状态;对护理服务意识的敏感性;科室多年来形成的护理工作氛围。[结论]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导向性激励机制,为护生多树立良好的榜样,进一步改善护生的临床实习环境,以加强对护生同理心的培养。

    作者:李君;王兰;曹立云;贾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例肠造口脱垂临终病人的护理

    肠造口脱垂主要是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腹壁肌层开口过大,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由数厘米至20 cm。多发生在术后2个月~7个月,常见于游离性较大的结肠部位,以横结肠造口的发生率高,均系袢式造口术。表现为轻者黏膜水肿、呈环形脱出,重者表现为外突性肠套叠引起水肿、出血、溃疡等。轻者指导造口者平躺放松,医护人员戴上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缓慢地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严重者要切除脱垂的肠段,重新做肠造口[1,2]。本例病人肠造口术后3年,病人从不让他人参与造口护理,直到生命垂危,不能如厕,此时病人肠造口脱垂,让医护人员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利萍;李乐;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牙髓炎病人治疗配合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牙髓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时的焦虑程度、配合度、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 min、治疗中的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心率低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牙髓炎病人的配合度,降低牙科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蒋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在优化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巩固护理教学成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激励机制,即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变能力,促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评价、创新并完善操作技能大赛。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一种多功能F型孕妇抱枕的设计与应用

    孕妇这一特殊的群体,容易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水肿、不科学睡眠姿势、产后颈椎、腰椎疼痛等问题[1]。为了促进孕妇孕期的舒适、安全和健康以及缓解她们孕期的不适,市场上出现了 F 型孕妇抱枕。这种孕妇抱枕具有帮助孕妇保持科学的左侧睡姿、缓解下肢水肿、减少膨隆腹部不适的优点。但是,不足的是普通 F 型抱枕的连接带可伸展度有限、孕妇睡姿不能灵活调整、不能很好地缓解下肢水肿、使孕妇下肢压力太大。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更好地满足孕妇的需要,笔者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和对调查结果的收集、统计与分析,针对有以上弊端的普通 F型抱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了一种多功能 F 型孕妇抱枕。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春燕;陈欣怡;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口腔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相关控制措施,从而提高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针对100件受到污染的牙科小器械采用手工刷洗配合超声波酶洗液机械清洗,通过目测法、镜检法及 ATP 生物荧光法进行清洗质量检测。[结果]目测法合格率100%,镜检法合格率96%,ATP 生物荧光法合格率93%。[结论]做好清洗质量的检测,去除影响因素,促进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的提高,确保牙科小器械安全有效使用。

    作者:胡薇;刘宗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和应付模式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妇科化疗病人的应付模式、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CSQ)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0例妇科化疗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包括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 36)、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应付方式量表(CSQ)。[结果]妇科化疗病人的 SF 36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 <0.05);CSQ 幻想、退缩和自责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在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 <0.05),GSES 评分上明显低于常模(P <0.05);躯体相关生活质量与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P <0.05);心理相关生活质量与幻想、退缩和自责呈负相关(P <0.05),与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明显降低,自我效能、应对模式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应协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应对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平;武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 Autar 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 Aut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 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 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 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0.01)。同时术后 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 DVT 发生率呈正相关(R 2=0.9357,P <0.05)。[结论]Autar 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作者:辛丽;甘秀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万里;贺连香;李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简化 OSCE 在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简化 OSCE 模式在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级156名本科护生作为实验组,采用简化 OSCE 模式;选择2010级152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基础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组护生对 OSCE 模式的评价。[结果]对照组护生的考核总成绩为80.92分±4.02分,实验组护生的考核总成绩为85.62分±3.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评估病人、沟通与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流程方面,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也高于对照组学生(P <0.05)。实验组大部分护生对简化 OSCE 模式持赞同态度。[结论]简化 OSCE 模式能比较全面、客观、公平地评价护生基础护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作者:赵丽红;廖璟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达标互动理论对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达标互动理论对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达标互动理论干预,干预前后应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出院时治愈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达标互动理论可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自护能力,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满意率。

    作者:包燕萍;姚全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