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蒋芝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
摘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评价,为更好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起到积极作用。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45例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和预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粒细胞缺乏可能与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剂量有关;32例病人服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4 h 后粒细胞数开始上升,平均5 d 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但6例病人服用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周后粒细胞数上升至4.0×109/L 以上;白细胞数、粒细胞数、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提高粒细胞数,但易导致粒细胞数回升过高;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病人易并发感染;护理时应注重对病人体温、白细胞及粒细胞的监测,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王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病人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病人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00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肝硬化病人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前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做好术后康复指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后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及肝功能情况。[结果]100例病人术后1年存活率100%,其中52例大量腹水病人术后腹水逐渐减少直到消失,4例术后3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Ⅰ度~Ⅱ度肝性脑病。移植术后6个月、12个月肝脏合成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肝弹性测定均有显著改善,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改善晚期肝硬化病人的肝脏功能、肝组织形态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围术期护理可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凤;姚豫桐;李福宣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深圳市670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670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0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总分78分~167分(131.12分±19.7分),其中优4.78%,好57.76%,一般37.16%,差0.30%。各维度按标准化得分高低排名依次是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管理、健康责任、运动与锻炼。[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引导病人杜绝不良个人习惯,保持合理膳食,营造良好精神情绪及坚持运动等生活方式,从而阻止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向高血压病发展。

    作者:文月珍;王英蓉;周芳;王韵;饶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离退休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入院前后采用 QOL 调查问卷(SF 36)评价两组病人的 QOL。[结果]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提高离退休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旭丽;邓旭;钟毅;覃秋菊;韦兰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部推拿在降低食积发热患儿体温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在降低食积发热患儿体温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如口服清热解毒液、体温超过38℃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组加用腹部推拿,每天2次。所有患儿均在住院后每2 h 监测体温1次,观察两组患儿体温降低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温降低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部推拿可以辅助降低食积发热患儿的体温,无副反应。

    作者:刘金萍;丁红英;杨玉霞;韩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专业化发展现状

    2013年,我国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关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2014年5月1日正式执行,对于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的管理和发展,都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就国内外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熊恩平;邓洁;胡应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均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中西结合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的治疗,观察组治愈40例,有效21例,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20例。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12±2.13)d 和(9.25±3.51)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人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芹;全小明;唐丽平;陈晓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罕见巨大腹腔间质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腹腔间质瘤是起源于腹腔内任何器官或组织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尤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多见。我院普外科于2015年3月收治了1例罕见的腹腔巨大间质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与多科协作经过2次手术(特异性肠系膜下动脉部分分支栓塞以及右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巨大腹腔间质瘤完整切除、回肠部分切除吻合、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成功实施了难度极高的巨大腹腔间质瘤完整切除,经过普外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樊慧;廖春燕;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护生自身因素,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开展带教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家素;段宝凤;杨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双管型喉罩在产房紧急剖宫产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由于产科麻醉存在其特殊性,麻醉方式的选择必须慎重。对于大多数剖宫产而言,目前国内普遍采取椎管内麻醉[1],但当产妇或胎儿出现危急情况影响母婴安全时,手术医生必须保证尽快取出胎儿,麻醉医生若为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则操作时间长、药物起效慢,耽误抢救时机,此时必须采用全身麻醉,这就对麻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陈丽丽;沈晓凤;付东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评价,为更好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蒋芝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辅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及满意度。[方法]将85例盆腔炎性疾病病人按1∶3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四黄水蜜外敷,观察组则予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两组病人均按医嘱执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6,P =0.038)。[结论]与传统四黄水蜜外敷相比,标准化四黄水蜜外敷膏能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样能改善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文希;张广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关于正式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本刊从2010年1月开始正式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作者所投稿件均将进行检测,如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则一律按退稿处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经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全国科研诚信管理委员会等有关方面指导,将成为本刊把好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关的重要辅助工具和手段。

    作者:《全科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皮瓣下引流管的效果观察及护理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引流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对术后皮瓣下引流管效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护理,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6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多,术前悉心的心理开导和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加强引流管的观察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肺栓塞老年病人的护理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病人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止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检出率偏低、漏诊病例较多、病死率高,如能及时得到诊断并积极的治疗,其病死率明显降低,其需抗凝治疗。然而两个在治疗方面相互影响的疾病同时出现在1例病人,相应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于2015年1月收治1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肺栓塞的老年病人,经过抗感染、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平稳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科学化的护士岗位管理。[方法]成立护士分管理委员会,依据护士的基本年资、工作量、资质要求、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及同行评议对全院护士进行层级划分,并制订针对性的分层级培训计划,实行定期考核,并将分层管理与岗位绩效相结合。[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与岗位绩效相结合,完善护士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结论]将护士分层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使护士的付出与薪酬待遇相匹配,更好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优化护理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久、深入的发展。

    作者:顾岩;郭放;张光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护理路径方面研究,从综合、整体、舒适、循证、持续、家庭护理等6个方面介绍 COPD的护理模式,从心理、氧疗、饮食、运动、健康教育5个方面介绍 COPD 的临床具体护理方法。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情景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沟通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校2013级4个班10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4个班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讲授法,观察组给予讲授法及情景教学法。[结果]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学习积极主动性测评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标”“扎实学习”3个维度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生对情景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结论]《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

    作者:马晓璐;宋冰;李小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诊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观察SBAR 沟通交接模式在

    [目的]观察 SBAR 沟通交接模式在急诊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4年4月抽样选取200例由急诊科转入病房住院病人为观察组,采用 SBAR 沟通交接模式;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以口头交接为主要方式的急诊转出病人2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转出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两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急诊病人转科交接时间缩短将近10 min,两组病人在转科过程中问题发生率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4%,观察组病房医护人员对急诊科护士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61%,观察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 SBAR 沟通交接模式不但可以为危重病人节约抢救时间,保证病人安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了病房护士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吴林燕;周燕;龙翔玲;彭春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