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杜丹丹;黄万琪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护理本科生, 核心能力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现状,评价本科护理教育改革的效果.[方法]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13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7个维度高低依次为法律伦理实践、领导能力、专业发展、人际关系、教育咨询、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不同性别的护理本科生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上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年级学生的核心能力达到中等水平,护理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应加强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加临床见习机会与临床实习的时间.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目的]提高门诊病人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就诊的194例门诊病人为对照组、2013年2月就诊的194例门诊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病人排队等候时间、服务水平和服务技巧、就诊舒适度3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排队等候时间、服务水平和服务技巧、就诊舒适度3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活动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力群;蒋丽;曾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20例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护理

    从心理、营养支持、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对20例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给予护理,有1例病人发生静脉炎,2例发生静脉外渗,积极处理后均痊愈,未发生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秦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210例辅助生殖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实施常规护理的210例辅助生殖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妊娠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妊娠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辅助生殖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病人的妊娠率及满意度.

    作者:薛志红;张红梅;朱瑞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大学生眼药水使用率及正确滴法认知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保健类眼药水使用率及正确滴法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60名郑州大学生保健类眼药水使用情况及正确使用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保健类眼药水的使用率为56%;大学生对眼药水用药前的检查认知较好、对眼药水的开启后使用期限和不良反应的掌握一般、对滴眼方法和滴眼时手卫生掌握较差、对眼药水保存的认知差.[结论]大学生对眼药水正确滴法的认知情况较差,应对其普及正确使用眼药水的知识.

    作者:李萌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1例儿童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护理

    百草枯商品名为克芜踪,是一种新型广谱除草剂,对人、畜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其病死率高.我科2010年4月收治1例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肾衰竭患儿,予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取得明显疗效,已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姜汉兰;潘德华;文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

    介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现状,针对现状采取合理配置护士、重视ICU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加强护理人文教育、重视ICU护士心理状况、优待ICU护士等对策,以减少ICU护士的流失,保证ICU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余红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一对一培训法对脑病科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对一培训法在脑病科新护士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脑病科轮转的60例新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培训法,对照组采用岗位轮转培训法,阶段性培训结束后对新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绩效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脑病科对新护士实施一对一培训法,有效提高了新护士自身护理技能,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作者:黄宗钦;陈雪莲;叶励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2例置入胃管误入气管的护理安全分析与探讨

    临床上留置胃管主要应用于胃肠减压、洗胃和鼻饲等,在置管过程中胃管误入气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1]是误入气管的典型症状,护士立刻拔出胃管,病人症状即刻可缓解.但在临床胃管置入中病人的不典型症状不易观察,采用常规判断胃管在胃内的3种方法,也不能帮助护士正确判断胃管是否置入气管,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困惑.2012年-2013年我科发生了2例胃管置入误入气管的案例.现将护理安全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梁勇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对108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行心包剥脱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心力衰竭控制和规范抗结核治疗,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循环功能和血电解质,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引流管护理.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1例,死亡2例,心律失常48例,肺部感染30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106例均治愈.认为加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病人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作者:曾娟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

    加强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确保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使用安全,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保证,也是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丽琴;唐宁娟;张颖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小儿急性喉炎的救治与护理

    回顾性分析86例患儿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经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85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Ⅲ度喉梗阻患儿严重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认为小儿急性喉炎救治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的应用,避免小儿窒息发生.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1例结肠气囊肿症病人的护理

    结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又称囊样肠积气结肠气囊肿症,为一少见病,大多发生在横结肠脾曲以下结肠,以乙状结肠多见,可以多发[1, 2].因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误诊和漏诊.我科2011年收治1例结肠气囊肿症病人,经肠镜下抽气及高压氧等治疗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郑慧红;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随访管理

    报道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随访观察.针对PCI术后病人遵医行为重视度不高,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从服药指导、饮食宣教、康复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随访,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降低病人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作者:刘娟;白玲;吴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西安市中专护理学生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中专护理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水平状态.[方法]对西安市中专护理专业30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有67.53%的中专护理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中专护理学生常采用的应付方式是解决问题、幻想和求助;面对应激事件中专护理学生应付类型以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为主,占55.52%,其次是不成熟型(自责-幻想-退避),占38.96%.[结论]多数中专护理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应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应付方式的类型和特点,训练学生面对问题时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

    作者:冀萌;张少茹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预防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96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在基础护理上采取护理干预,术后观察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96例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共10例,经有效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陈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1例输液港植入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病人的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静脉化疗、输血、胃肠外营养及支持治疗的血液肿瘤病人.它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具有护理维护简单、病人日常活动和自我形象不受影响等优点,既攻克了普通中心静脉导管无法长期留置的难题,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对病人较大活动时造成渗透和对血管的损伤[1].但也存在着血栓形成、抽回血困难、注射座处并发症、导管断裂、药液外渗、相关性感染等问题[2,3].我科遇到1例输液港植入22 d即发现纤维蛋白鞘形成,而拔除输液港.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郭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从健康教育、心理辅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方面对10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经过2周至3个月的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Ⅰ级(优)79例,Ⅱ级(良)19例,Ⅲ级(差)5例,护理有效率为95.15%.

    作者:周桂清;钟芳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阴囊真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也日趋增多,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首位[1],易并发其部位的真菌感染,并发阴囊真菌感染的病例鲜见报道.阴囊皮肤真菌感染因其部位特殊,不容易保持局部干燥,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科收治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老年病人,住院期间并发了阴囊部位的真菌感染,经过精心的护理后,感染部位痊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薇薇;李春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JCI标准在肝移植病房口服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加强肝移植病房住院病人口服药安全护理管理.[方法]运用JCI标准对肝移植病房口服药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和总结相关问题,进行持续整改,包括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用药管理制度、个性化给药、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增强沟通与宣教等措施.[结果]病房口服药安全管理更规范一致,降低了口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实现了JCI标准设定的病房口服药物安全管理目标.[结论]将JCI国际标准运用于肝移植病房口服药安全管理中,有助于强化护士安全意识,提升口服药管理水平,提高病人用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蒋树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首次无偿献血者人性化的护理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已渐渐深入人心,大多数人把无偿献血作为献爱心的一种具体形式.在献血过程中绝大部分献血者不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但有极少数因精神、体质等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其中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献血不良反应率的78%,可见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献血者人群.虽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经过专业护理能很快缓解,但对献血者终归是一种身心方面感觉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如果献血者首次献血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对发展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和降低首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我站对首次献血者加强采血过程心理、生理评估,注重采血中心理、生理护理以及采血后的人性关怀等全方位的护理,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彭德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