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艳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对1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病人均行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镇静、营养脑神经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加强舒适护理及安全管理.[结果]本组病人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症状均好转并转回普通病房.[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应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陈洁瑜;谭颖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小学生地震救生包的置备.[方法]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社区小学生地震救生包的配置工作,并听取任课教师的指导建议.[结果]本组实践得分28分(满分30分),成绩优异;配置救生包所需物品的判断上还有差距,部分物品质量尚有欠缺.[结论] 为社区小学生配置地震救生包的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本组成员在社区青少年和学校健康保健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侯琨;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收缩,不仅可以挽救和延续病人的生命,更主要的是恢复了病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起搏技术的迅猛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病人日益增多.为使起搏器安置成功,积极的心理疏导、科学的健康宣教、耐心细致的护理非常重要.2010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安置永久起搏器 162 例.现将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小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有异常产史的孕产妇心理非常不稳定,其紧张、焦虑较正常孕产妇反应强烈,而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怀孕到分娩的全过程.因此,正确的护理对有异常产史的孕产妇的护理有着重要意义.我院收治1例有鱼鳞病患儿产史的孕产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光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系统健康教育基础上加上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后SCL-90评分中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加上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可改善AMI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作者:黄明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从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医疗基础设施、病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强调通过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荣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活动,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操作考核是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人为评价影响因素很多,缺乏系统的操作考核体系,急需探索一套与现代护理服务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我院自2008年开始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尝试,增加了技术理论相关知识和构建程序步骤,增加了人际沟通能力和场景模拟的内容,让每个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实习护士工作过程反馈,效果较好.
作者:胡加鹏;刘月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5例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总结慢性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强调应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强饮食护理、预防与控制出血、预防与控制感染、合理选药等.
作者:李卫红;袁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74例在一般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FEV1、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闵燕萍;金勇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对新毕业护士实施岗前培训是帮助护生适应医院环境和角色转变的有效手段.我院是1所二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共设7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450张.2008年起,我院对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明显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各护理单元和病人对新护士的满意度提升.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小伟;艾锡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护理本科学历新护士走上了工作岗位,由于本科学历护士在理论教学阶段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大专、中专学历护士相比更扎实、更全面、思维开阔、信息接收及处理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等特点,导致了大专、中专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本科护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科为本科毕业护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规范化培训计划,实行教学护士长、教学组长、临床带教导师三级负责制的教学形式,选择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主管护师专人带教.
作者:银志英;何春红;黄好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心肌由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冠状动脉闭塞,使血供中断,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并伴有心肌的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表现[1].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痛、烦躁不安、大汗.梗死范围大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广泛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病人合并一系列并发症,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韵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使用全身麻醉技术,使病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处于短暂睡眠,手术完毕立即清醒如常,并对整个手术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的手术[1,2].2008年3月-2009年2月我院妇产科与手术室、麻醉科合作开展了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526例,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护理及医护间的密切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利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同时治疗前执行严格的预防处理措施,并加强相应的护理.[结果]本组21例病人未出现严重变态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反应、神经毒性反应、脱发等,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加强乳腺癌术后病人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护理是顺利完成化疗的保证.
作者:郭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分析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主要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药物疗效差、易出现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安全隐患多等,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陈建芸;戴兴珍;马宁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较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肠和直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致该肠段痉挛狭窄,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灌肠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措施.传统的灌肠方法是用50 mL灌肠器或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反复注入、抽吸灌洗,缺点是肛管粗硬,易损伤直肠黏膜,且操作困难、费时费力、容易污染,增加患儿的痛苦.目前,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对灌肠器材、操作方法、技巧、灌肠效果的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放疗病人的全程护理.[方法]对51例宫颈癌病人行放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和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全程护理.[结果]本组并发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放射性膀胱炎1例,25例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低,配合升血细胞治疗,均进行正常治疗,病人放疗反应均可耐受,治疗结束均可正常出院.[结论]加强宫颈癌放疗病人的全程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陆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方法] 选择2009级4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批改模式,观察组采用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流程.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多数学生认可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应用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方法.[结论] 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梁文娟;孙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6例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病人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结果]26例创面植皮后愈合,6例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4例7 d后更换VSD材料1次,创面行转移皮瓣修复后全部成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愈合平整.[结论]加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病人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