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伟;艾锡芬
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强调应强化法制观念、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强化证据意识、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护理人员入院评估的风险教育及护患沟通等.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30例14 d以内进行康复护理,非早期康复组30例15 d~30 d进行康复护理.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ADL评分采用改良Barthe指数(MBI) 评分.[结果] 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非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非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苏瑞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活动,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操作考核是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人为评价影响因素很多,缺乏系统的操作考核体系,急需探索一套与现代护理服务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我院自2008年开始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尝试,增加了技术理论相关知识和构建程序步骤,增加了人际沟通能力和场景模拟的内容,让每个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实习护士工作过程反馈,效果较好.
作者:胡加鹏;刘月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任务不断加强,就诊病人越来越多.然而,日益凸现的护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功能发挥和医疗救治的主要瓶颈.因此,深刻认识并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分析制约乡镇卫生院护理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张梅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介绍APN连续排班在妇科的实施,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实行APN连续排班和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结果] 实行APN连续排班后,部分护理工作时间、流程有明显变化;护士和病人的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 APN连续排班模式体现了护士对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精神,提升了护理管理,特别是根据护士意愿排班,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作者:杨俊华;温贤秀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同时治疗前执行严格的预防处理措施,并加强相应的护理.[结果]本组21例病人未出现严重变态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反应、神经毒性反应、脱发等,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加强乳腺癌术后病人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护理是顺利完成化疗的保证.
作者:郭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从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医疗基础设施、病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强调通过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荣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对新毕业护士实施岗前培训是帮助护生适应医院环境和角色转变的有效手段.我院是1所二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共设7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450张.2008年起,我院对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明显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各护理单元和病人对新护士的满意度提升.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小伟;艾锡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的案例教学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7级30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习课授课方法教学;2008级78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循序渐进的案例教学法开展<健康评估>的讲习课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同时调查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应用循序渐进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和综合能力.
作者:唐丽;李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科新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对骨科新护士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注重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强调应指导新护士了解骨科病人的特点、熟悉病情观察内容、掌握病情观察方法、加强观察技巧的训练.[结果] 通过对骨科新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巩固了新护士骨科专科知识,激发了新护士的主动观察意识,使新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病情观察能力是专业护士必备的特征和素质要求,应注重对骨科新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吴小青;段清萍;王燮衡;程小芸;谭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系统健康教育基础上加上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后SCL-90评分中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加上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可改善AMI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作者:黄明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放疗病人的全程护理.[方法]对51例宫颈癌病人行放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和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全程护理.[结果]本组并发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放射性膀胱炎1例,25例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低,配合升血细胞治疗,均进行正常治疗,病人放疗反应均可耐受,治疗结束均可正常出院.[结论]加强宫颈癌放疗病人的全程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陆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5例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价病人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0 d、治疗60 d后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江华;张素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分析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主要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药物疗效差、易出现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安全隐患多等,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陈建芸;戴兴珍;马宁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分析护士法律意识的现状,阐述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在建立教育、制度、监督等长效机制方面提出了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的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韦少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使用全身麻醉技术,使病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处于短暂睡眠,手术完毕立即清醒如常,并对整个手术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的手术[1,2].2008年3月-2009年2月我院妇产科与手术室、麻醉科合作开展了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526例,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护理及医护间的密切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利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对优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影响.[方法] 在护理工作流程中的排班模式、连续基础护理、出院流程、计划输液、日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沟通、护士工作持续改进分析等方面制订、实施新流程并形成制度.比较流程再造前后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持续改进后各项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P均<0.05).[结论]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可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将106例择期胸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呼吸情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胸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前焦虑情绪,稳定相关生理指标,对病人术后的心身康复有积极影响.
作者:刘五妮;张莉;刘新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小学生地震救生包的置备.[方法]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社区小学生地震救生包的配置工作,并听取任课教师的指导建议.[结果]本组实践得分28分(满分30分),成绩优异;配置救生包所需物品的判断上还有差距,部分物品质量尚有欠缺.[结论] 为社区小学生配置地震救生包的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本组成员在社区青少年和学校健康保健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侯琨;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