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规范化指导用语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陈淑琴;林素燕

关键词:规范化指导语, 术前访视, 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 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工作, 社会医学模式, 手术后恢复, 医学科学, 心理状态, 心理特点, 术前病人, 焦虑情绪, 交流技巧, 基础, 护士, 共同特征, 手术室, 转变, 性质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只有掌握了每位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达到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恢复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术前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病人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手术病人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并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利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来解除病人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注中减轻病人疼痛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是在实际上或潜在造成组织损伤引发的情感经历[1].静脉输注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如何减轻静脉输注造成的疼痛是病人和护士都密切关注的问题,笔者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现将静脉输注中减轻病人疼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梁洁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蒋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浅谈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占有很大比重,几乎贯穿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科学、规范的护理操作,能高效、安全地完成日常护理工作,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护士岗位技能练功活动,各医院按标准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但由于某些操作程序不尽符合临床实际,使培训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影响了培训效果.故对临床常用操作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护理操作培训和水平的提高.

    作者:胡爱娣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病案管理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病案是有关病人健康状况的文件资料,包括病人本人或他人对病情的主观描述和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依据,是医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也是评价和衡量医院技术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作者:樊娣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放射治疗脑瘤病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瘤病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脑瘤病人在放疗期间出现颅内高压、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等情况,并探讨应用脱水药、消毒隔离、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饮食指导和口腔、皮肤护理指导的效果.[结果]4例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1例白细胞<1.0×109/L、2倒白细胞<3.0×109/L.2例出现浅Ⅱ度放射性皮炎,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放射性口炎发生,全组病人未因并发症而中断治疗.[结论]放疗常引起各种并发症,但通过认真的观察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缓解各种症状,使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陈金姣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静脉输入氨基酸引起疱疹1例

    1 病例介绍病人,51岁,工人,诊断胃脘痛,2008年2月22日病人因胃脘部不适,食欲不振,收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经中医中药、行气止痛、健脾益胃等治疗,病情明显好转,2月28日静脉输入氨基酸500 mL,滴速10 gtt/min,液体开通后约10 min,病人感头晕、欲呕、恶心,立即中止输入液体(氨基酸),同时,肌肉注射异丙嗪25 mg,30 min后病人感头晕、恶心、欲呕等症状消失,但颜面皮肤有虫蚁爬之感,继之嘴唇、颜面、颈项等处出现豌豆到蚕豆大小不等之水疱,水疱呈圆形,疱壁奇薄,触之即破,疱液微黄,病人感疼痛、瘙痒.

    作者:徐红;贾丽华;牟雪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规范化指导用语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只有掌握了每位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达到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恢复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术前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病人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手术病人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并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利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来解除病人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淑琴;林素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产房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产房护士职业性腰背痛(OLBP)情况和护士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探讨OL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产房和妇科72名护士进行OLBP现状调查.[结果]产房和妇科发病率分别为100.0%和81.8%(P<0.05);29.4%的护士了解概念,16.7%的护士了解其分布情况;OLBP常见致病因素归结于月经、生育、工作负荷重、用力方法不合理及工作压力大等.[结论]产科护士OLBP的发生率较高,工作因素为OLBP常见致病因素,护士对OLBP知识了解及重视程度较低.建议护理管理者给予重视,落实工作技能培训,加强护士的自我保健,降低护士OLBP的发病率.

    作者:陈仙;许红璐;高明榕;李敏宜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03:00~06:00点稍低,17:00~19:OO稍高.体温在37℃~38℃为低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作者:王宁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的护理

    作为临时性血液净化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由于插管适合大多数透析病人,可在多部位留管.广泛用于急、慢性肾衰竭病人、中毒抢救病人、腹膜透析病人临时性血液透析治疗等,不换需反复穿刺血管,插管的置入和更换简单易行并可保留相当长时间.我科现有血液透析病人95例,其中中心静脉置管40例,占透析病人的42.1%,临时性导管37例.长期性导管3例.置管病人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0例,颈内静脉置管17例,股静脉置管3例.短保留1周,长14个月,其并发症也相对较高.因此规范的静脉置管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在肺结核咯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消除或减轻肺结核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肺结核咯血症状,降低因咯血导致的窒息率和死亡率.[方法]将22例肺结核病人分成常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结果]B组比A组病人的咯血量及次数明显减少,无一例发生窒息.[结论]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肺结核咯血症状,从而减少窒息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止职业性劳损的对策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肌肉骨骼运动系统损伤的调查及原因剖析,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安全和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指导护理人员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升护理人员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并提升服务素质.

    作者:陈文清;邓晨晖;郭苇航;梁少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2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结果]治愈16例,显效5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达9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柯彩霞;成守珍;陈玉英;刘琼慧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胰岛细胞瘤围术期的应用体会

    胰岛细胞瘤是胰岛内分泌瘤中常见的一种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和高胰岛素血症[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中青年,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术前或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对28例胰岛细胞瘤进行手术治疗病人围术期健康教育的实施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萍;尹秀芬;谭李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复发的干预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复发导致病人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使病死率明显增加.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高的阶段,在脑卒中病人中有近50%为复发病人[1].所以在脑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干预,以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整体化护理中的应用

    整体化护理实习的教学方法,即将护理实习的教学过程分为3辅助阶段、执行阶段、责任阶段进行教学,其中每个教学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实习生通过各种途径必须达标的项目.分阶段目标教学应用于整体化护理模式中,对护理临床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念;胡运秋;蔡金辉;肖介文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利用休克指数指导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观察与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多种有害因素侵袭时所发生的以血压下降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为主要表现,以微循环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失血量常超过总血量的30%~40%.

    作者:张秀英;何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看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因其特殊性而受到医生、病人和专家的重视.医患沟通是一门学问,医生只有用自己的真诚唤醒病人的真诚,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才能坚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得以全新构筑.

    作者:刘卫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情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工作倦怠感量表(MBI-HSS)对140名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高分百分比为:情绪衰竭占47.1%、去人格化占49.3%、个人成就感占74.3%,工龄和婚姻状况等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倦怠水平有一定影响.[结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水平偏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临床带教及护理质量.

    作者:刘丽华;范晓玲;李琼蕾;叶莎;李兵发;成彩云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基础操作技能的研究与探讨

    [目的]观察应用改进后的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内科实习的全日制实习护生设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传统的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由老师全程进行基础护理操作示范.将2006年7月-2008年6月在内科实习的全日制实习护生设为实验组,对其应用改进后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方法.[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平时基础护理操作成绩及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的培训方法优于传统的培训方法.

    作者:蔡金辉;成守珍;关锦美;梁碧宁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