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痛-压力性损伤规范化管理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张翠萍;曹艳;康璇

关键词:恶性肿瘤, 癌痛, 压力性损伤, 规范化管理,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对恶性肿瘤病人癌痛相关性压力性损伤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将压力性损伤管理与癌痛管理相结合,建立癌痛-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小组,由护理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恶性肿瘤癌痛病人相应癌痛评分等级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比较实施规范化管理前(2015年10月-2016年3月)和实施后(2016年4月-9月)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住院第10天时Braden评分变化.[结果]实施癌痛压力性损伤规范化管理后恶性肿瘤癌痛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72%实施前为6.32% (P<0.05);病人住院第10天时Braden评分中身体活动能力、体位改变能力得分较实施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病人实施癌痛压力性损伤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格林健康教育模式在本科护生职业防护干预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改善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态度,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其职业防护行为能力.[方法]将本科实习护生189名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格林组(96名)和对照组(93名).以格林模式为框架构建调查问卷,在实习前对两组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格林组护生进行系统持续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护生只接受传统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讲座.[结果]3个月后,格林组护生的职业防护态度、知识和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格林组护生的职业暴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格林模式框架下的健康教育干预改善了护生的职业防护态度,提高了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增强了职业防护行为能力,从而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蒋燕;史齐;郭兰青;吴亦男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不同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评估量表预测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效果.[方法]使用Caprini量表、Autar量表和JFK量表对329例确诊为VTE病人进行评估,观察3种量表的整体预测效果;并将病人分为手术与非手术两组,分析3种量表对两组病人的预测效果.[结果]Caprini量表、Autar量表和JFK量表评估出高危及以上层级的比例分别为90.9%、48.3%和21.0%,进一步行两两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4;Caprini量表在非手术组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但在风险分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tar量表在评分和风险分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FK量表在评分和风险分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结论]Caprini量表、Autar量表、JFK量表预测VTE风险一致性弱,其中Caprini量表强,JFK量表弱.Caprini量表对非手术病人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但需警惕是否存在预测过度的可能;Autar量表可能同时适用于非手术病人的VTE风险预测;JFK量表对所有病人尤其是手术病人的VTE风险预测价值较弱.

    作者:陈亚萍;张慧;王婷婷;王晓杰;徐园;马玉芬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五音疗法辨体施护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五音疗法对不同体质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1例,在养老机构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质进行五音疗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等对两组老人进行测评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在躯体自理能力、抑郁、认知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干预后2周随访时虽有个别维度发生反弹,但干预效果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五音疗法辨体施护能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躯体自理能力、抑郁状态和认知能力.

    作者:宋艳丽;刘伟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弹性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心理弹性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简表(RS-14)和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对长期居住于泰安市2所疗养院的237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62.59±10.82)分,心理弹性总分为(75.01±10.33)分,心理弹性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581,P<0.01).阶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可以单独解释老年住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12.4%的总变异.[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弹性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心理弹性显著影响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刘太芳;张爱华;颜爱英;魏凌云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亲体肾移植受者术前免灌肠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亲体肾移植术前灌肠与否对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亲体肾移植手术的11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术前晚机械灌肠1次,干预组术前免灌肠.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内腹痛及腹胀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腹痛腹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体肾移植术前不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有利于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谷波;周美池;谭其玲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国内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发展现状及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6年-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文献,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与Excel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263篇,其年度分布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四川省发文量大,占22.4%;47.6%的文献发表于核心期刊,研究内容以临床应用和专项管理为主.[结论]我国已初步形成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雏形,但尚未形成医院管理理论体系支撑下的可持续稳固发展的组织结构模型;当前研究对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缺乏报道与深入分析,对医护合作的程度缺乏量化评估.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促进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的规范与完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纵深发展.

    作者:刘雨薇;李卡;杨婕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卒中后抑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干预方法

    [目的]了解国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护理的研究现状并探究对PSD病人实施护理须采取的核心干预方法.[方法]通过普赖斯定律确定与PSD护理有关的高被引论文,从中剥离出干预性研究,再将干预性研究分为采用单一方法干预PSD的研究和采用组合方法干预PSD的研究,将后者涉及的护理干预方法全部摘录出来,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对其进行编码,后归纳为15种独立的护理干预方法,用二项分类法记录这些方法的被引频次,使用SPSS 22.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与PSD护理有关的高被引论文共69篇,其中51篇采用干预性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从1 5种护理干预方法中提取出5个公因子,分别为舒缓情绪、保持互动、改变认知、情感交融、改善睡眠.[结论]国内趋向于对PSD护理采用干预性研究尤其是应用组合方法的研究;除仅对延续性照护、认知干预、家属与病人协作了解比较多外,研究人员对PSD护理干预方法的认识总体上不够深入;对PSD病人实施护理,须从舒缓情绪、保持互动、改变认知、情感交融、改善睡眠5个方面考量.

    作者:郝雅丽;刘鹭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中美肿瘤专科护士的现状与思考

    着眼于中美在肿瘤专科护士的差异,从肿瘤专科护士的定义、发展历史、资质、培训内容和认证方式等方面入手,对肿瘤专科护士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肿瘤专科护士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成芳;闻曲;罗洋;刘圆;郑婷方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直肠温度的佳测量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80例新生儿,体温正常、偏低及偏高的足月儿、早产儿各30例,分别测得其在0.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时的肛温.[结果]体温正常和体温偏高状态下的足月儿、不同体温状态下的早产儿,肛温测试0.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所得的体温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偏低时的足月儿测得的肛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足月儿体温偏低时肛温测量需1.0 min外,其余新生儿肛温测量时间0.5 min就可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

    作者:吴小花;徐红贞;俞君;秦奎英;章舒姗;江明华;金婷;徐月静;沈贵兰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护理操作技能床旁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护理操作技能床旁训练与考核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3年内规范化培训的护士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在示教室接受培训练习,观察组采取在病床旁进行培训练习.两组经过1周的培训练习后,均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病床旁的考核评价.[结果]观察组操作考核的平均成绩为92,47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7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评估能力、应急能力、心理素质、护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操作技能床旁训练能使护士较好的将操作技能运用于临床,且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作者:熊亮;朱丽辉;谢鑑辉;刘新;丁川中;李枝国;熊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巴林特小组干预对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152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76)和对照组(n=76),干预组接受8次巴林特小组干预,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并在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采用护理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NWLS)调查两组职业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组的职业生活质量得分(141.93分±13.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2.39分±10.6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干预组的工作家庭平衡维度得分和社会需求维度得分在干预后期有显著增加,分别从干预中期的(25.93±3.53)分和(16.97±2.86)分增加到干预后的(29.17±3.43)分和(21.57±2.58)分.[结论]巴林特小组干预能提高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且在一定的干预时间内,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章华双;黄惠根;谢永标;崔虹;李立华;李雪丽;唐毅;邵华;王黎;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体验式教学融合心理教练技术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联合心理教练技术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名本科护理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在心理教练技术辅导下亲自参与体验式授课,对照组则以听课、讨论的形式参与体验式授课.[结果]授课结束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各项能力评分都得到有效提升,其中学习兴趣为突出.此外,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2.5%的学生赞成教学改革.[结论]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联合心理教练技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或品质,尤其是学习兴趣,学生在教练辅导下亲自授课更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振玲;绳宇;姜雁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伤科黄水应用于下肢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的研究

    [目的]评价亚热带地区伤科黄水运用于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60例骨科住院行经皮骨穿针外固定或骨牵引的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75%乙醇组、0.2%安尔碘组及伤科黄水组,病人都按常规宣教及护理,唯一区别为钉道护理液不同,进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后第1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疼痛、舒适度观察.在第28天进行钉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4组中伤科黄水组及75%乙醇组不良反应率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科黄水组优于生理盐水组及0.2%安尔碘组(P<0.05);钉道感染情况及分泌组培养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中,伤科黄水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科黄水组疼痛及舒适度评分在第1天、第14天、第28天均优于75%乙醇组及0.2%安尔碘组(P<0.05).[结论]在亚热带地区,对留置外固定支架病人采用伤科黄水进行护理,可预防钉道感染且不良反应低及治疗舒适度高.

    作者:陈玉梅;熊惠秀;谭艳庆;胡克萍;陈惠雅;陈小舒;傅秋媛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产科护士对胎母输血综合征知晓率的远程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对胎母输血综合征的知晓情况,为提高疾病知晓率提供依据,了解胎母输血综合征疾病知识,掌握胎母输血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对江苏省部分产科护士进行远程调查研究,以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与整理.[结果]得到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病率很低,产科护理人员对有关疾病知识缺乏;知识来源于继续教育培训及文献阅读;胎母输血综合征护理流程缺乏;产科护士希望获得知识途径更多元化4个主题.[结论]改善目前产科护士的继续教育、自主学习的模式和理念,能提高产科护士对胎母输血综合征疾病知晓率,掌握抢救胎母输血综合征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胎母输血综合征护理工作流程,增加产科护理人员的信心,数字化、信息化继续教育可增加知识获得途径.

    作者:邹丽;郑雅宁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98例择期行PCI术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总分为(21.49±3.96)分,生活质量总分为(34.76±8.56)分;病人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知程度维度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得分较低,提高病人的感知控制水平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董彩梅;肖霞;何丽亚;王月华;陈晓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不同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血压的影响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吸痰前后血压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深度吸痰对此类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51例,在术后第2天随机监测病人6次吸痰(其中深部、浅部吸痰各3次)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总结吸痰前后此类病人血压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深部、浅部吸痰对此类病人血压的影响.[结果]病人血压在吸痰后先增高而后逐渐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深部、浅部吸痰前后病人血压的变化规律类似;病人血压在深部吸痰后5 min左右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在浅部吸痰后3 min左右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吸痰后3 min内深部吸痰较浅部吸痰使病人血压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气道管理,吸痰会使其血压刺激性增加且深部吸痰的影响更大,在保证吸痰效果的前提下,浅部吸痰是一种更为安全的吸痰选择.

    作者:曾梁楠;江涌;黄雨佳;梁瑞晨;杨昌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社区高龄老人综合支持体系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社区高龄老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社会支持体系对跌倒的影响,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某市社区7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1年中跌倒次数1次者824人(23.9%),2次者194人(5.6%),3次及以上者79人(2.3%),跌倒发生率为31.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与子女交流、子女看望频率、子女提供帮助、邻里来往、亲戚朋友来往、社区心理咨询、社会活动频率对社区高龄老人跌倒有影响.[结论]社区高龄老人跌倒发生率较高;社区高龄老人的跌倒受家庭、社区、社会支持因素影响.

    作者:张祥荣;陈长香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造口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分析全球造口相关的SCI期刊文献情况及研究热点,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其自带检索结果分析功能,应用Histcit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和Excel办公软件对造口研究相关SCI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从1910年-2016年全球48个国家地区、涉及1 347所研究机构、321种发文期刊、4 048名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共发表论文1 262篇;全球每年学者发文量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加拿大和土耳其也较为活跃,中国发文量处于世界第14位;刊载论文量多的期刊为《Journal of Wound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ing》;造口相关研究学科交叉做多的是外科学和护理学;该领域高产作者为“Grant M”,被引频次高、备受关注的论文题为“Living witha stom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结论]全球造口相关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壮大阶段,研究的热点是造口手术及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国与该领域的领军国家美国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应紧跟世界潮流、与时俱进,以期提高在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高岚;曹秀真;张营;张爱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入院期间营养风险现状,分析影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营养风险的因素.[方法]以2016年4月-11月沧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纳入人群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其营养状态及相关因素.[结果]436例病人中,营养风险发生者171例(39.2%);年龄、个人月收入、婚姻状况对病人的营养状态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2%,影响因素为年龄、人均收入、婚姻状况;应早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开展临床营养干预.

    作者:刘洁玲;张小丽;邢凤梅;李昕蒙;刘敬敏;黄巍;汪凤兰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癌痛-压力性损伤规范化管理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恶性肿瘤病人癌痛相关性压力性损伤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将压力性损伤管理与癌痛管理相结合,建立癌痛-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小组,由护理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恶性肿瘤癌痛病人相应癌痛评分等级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比较实施规范化管理前(2015年10月-2016年3月)和实施后(2016年4月-9月)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住院第10天时Braden评分变化.[结果]实施癌痛压力性损伤规范化管理后恶性肿瘤癌痛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72%实施前为6.32% (P<0.05);病人住院第10天时Braden评分中身体活动能力、体位改变能力得分较实施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病人实施癌痛压力性损伤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张翠萍;曹艳;康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