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丽;卢咏梅;杨艳文;田想;魏燕红;李海燕;许丹华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6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术期知识调查问卷及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 )对两组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调节、术前准备、术后疼痛干预、压疮预防、并发症预防、科学饮食、功能锻炼及总知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围术期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付利华;石赞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气管切开手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一般病人在意识状态恢复或病情平稳后会考虑拔除气管插管,当病情允许拔除气管套管时,要先试行堵管,堵管方法为先堵气管套管口的1/2,再堵气管套管口的3/4,后全堵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堵管塞有橡皮塞、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现有的堵管塞均不能精确调节堵管面积;且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气管套管。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敏;侯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诱发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未合并感染的1256例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256例恶性肿瘤病人中61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8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16.39%,下呼吸道感染占31.15%,胃肠道感染占22.96%,口腔感染占13.11%,泌尿道感染占9.84%,皮肤软组织感染占6.56%。61例医院感染病人检出61株病原菌,其中30株革兰阴性菌,21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恶性肿瘤病人的年龄、住院天数、放化疗次数、营养状况、抗菌药物应用和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出现医院感染。因此应该准确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易感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靳甜;姚薇;付占昭;毕然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心理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首次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人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估病人心理状况。[结果]心理干预前脑梗死急性期病人SCL 90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试验组SCL 90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人负性心理。
作者:刘燕;李智;徐亚萍;胡善友;徐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了解眼部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减少超声探头带菌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 M 100型医用耦合剂行B超检查,每完成20例对B超探头进行1次细菌培养(对照组),共10次;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进行眼部B超检查,同样在完成20例检查后对B超探头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组),共10次。[结果]应用医用超声耦合剂的B超探头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80%,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90%,微球菌和相关菌属阳性率为20%,真菌阳性率为0。应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的B超探头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10%,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0,微球菌和相关菌属阳性率为0,真菌阳性率为0。[结论]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医用耦合剂行B超检查可降低超声探头带菌率,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作者:方梅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的特点及相关性,为提升护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423名高职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不同年级护生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04.00±15.07)分,不同年级护生职业认识评价、职业挫折应对和职业自我反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护生职业认同感有相关性,其中求助、自责与护生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幻想、合理化与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结论]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总体水平与职业认同感趋向积极,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对应对方式的提高具有积极效应,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有差异,对其培养应有针对性。
作者:陈玲;张栋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了解肾移植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心理痛楚量表(K10)对方便抽取的66例肾移植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肾移植病人K10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成人;肾移植病人心理弹性与K10得分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可以解释心理健康变异的21.3%。[结论]肾移植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心理弹性是影响肾移植病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姚伟;申世玉;李娜;许翠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某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门诊随访的136例 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医疗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为(62.48±18.08)分,4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性支持、社会互动性支持、实际性支持、讯息与情绪性支持。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总分为(74.31±14.05)分,健康感受维度得分差为(54.19±19.21)分。抗病毒治疗初期病人生存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口学资料与生存质量无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初期病人获得社会支持度不足,人口学资料与社会支持得分无相关性(P>0.05)。 HIV感染者/AIDS病人医疗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初期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
作者:李慧文;胡雁;鲍美娟;张林;潘承恩;施明凤;李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足高危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病人的足部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效能、足部自我护理频率、足部皮肤情况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足部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效能、足部护理行为改善优于对照组,足部皮肤干燥情况得到改善。[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建立规律的自我护理行为,从而延缓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秦玲;高俊香;田素斋;王磊磊;王红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调查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2010年—2012年我科行肝移植手术康复出院的39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结果]肝移植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时间较长,体能锻炼时间、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的沟通得分较低。性别对自我管理行为中的运动锻炼有影响,年龄对自我管理行为中与医生的沟通有影响。[结论]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健康教育需要考虑病人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做到个体化教育,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张成芝;何宁宁;陈婧婧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安普贴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住院发生静脉穿刺处皮下淤血的60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冰敷后用安普贴贴敷,对照组冰敷后热敷,观察两组淤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淤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普贴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蕾;郭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对我校2011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教学实施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比较老年护理和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情况。[结果]学生对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安排基本持赞同意见;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以及感悟生命意义方面得分均高于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结论]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高级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作者:王汕珊;王燕;李新帝;王天琦;胡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轮转护士业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轮转护士170人,成立轮转护士培训小组,以规范轮转护士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为圈名,推荐一个职业能手作为圈长。由8名资深的护士长组织考核、培训等辅助工作,以品管圈(QCC )小组为培训单位对纳入研究的轮转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轮转护士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轮转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培训前,病人对轮转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结论]将QCC用于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轮转护士整体业务能力。
作者:程晓霞;董西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的91例机械通气病人,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91例机械通气病人中发生VAP18例,发生率19.8%。[结论]加强病区环境管理、手卫生依从性及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等护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范永红;王娟娟;索艳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了解中医药高校护生对护理软技能的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便利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全日制护生259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示听说过护理软技能的护生占29.7%,4.2%的护生表示对护理软技能内涵了解;96.9%护生认为有必要提高护理软技能;96.1%护生认为学校应注重护理软技能的培养。对护理软技能培训内容需求前3项依次为沟通协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能力。护生对目前护理软技能培训相关课程(如护理人文、护理美学、人际沟通等课程)开展效果总体评价满意或很满意占25.9%。[结论]中医药高校护生对护理软技能认知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学习护理软技能,学校应大力完善护理软技能教育。
作者:阮小丽;卢咏梅;杨艳文;田想;魏燕红;李海燕;许丹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连续护理认知状况与治疗依从性,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病人连续护理认知水平量表和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对504例肿瘤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病人的连续护理认知得分为(3.17±0.95)分,处于中等水平;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4.12±12.68)分,两者呈正相关( P<0.05)。[结论]肿瘤病人对连续护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连续护理的认知水平对治疗依从性产生正向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病人对连续护理的认知达到强化其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作者:张岚;陈海花;朱玲玲;滑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双语情景模拟训练法应用于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9月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68名护士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双语情景模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临床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实习护士均顺利完成实习,两组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抢救反应速度、急救配合能力、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语情景模拟训练能够提高急诊科临床实习生抢救反应速度、急救配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作者:刘丽安;徐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心肌梗死后容易诱发心室颤动,AMI后心室颤动发生率4.2%,并发心室颤动的病人近期病死率远高于无心室颤动病人(40.9%与2.5%)[2]。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室上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电复律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3]。心室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性,需密切观察,及时、迅速识别,紧急救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我科曾经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陈永慧;任璟璟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