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明

护理研究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病人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2010年—2012年我科行肝移植手术康复出院的39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结果]肝移植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时间较长,体能锻炼时间、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的沟通得分较低。性别对自我管理行为中的运动锻炼有影响,年龄对自我管理行为中与医生的沟通有影响。[结论]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健康教育需要考虑病人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做到个体化教育,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张成芝;何宁宁;陈婧婧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声明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眼科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情况检测及防护研究

    [目的]了解眼部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减少超声探头带菌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 M 100型医用耦合剂行B超检查,每完成20例对B超探头进行1次细菌培养(对照组),共10次;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进行眼部B超检查,同样在完成20例检查后对B超探头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组),共10次。[结果]应用医用超声耦合剂的B超探头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80%,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90%,微球菌和相关菌属阳性率为20%,真菌阳性率为0。应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的B超探头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10%,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0,微球菌和相关菌属阳性率为0,真菌阳性率为0。[结论]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医用耦合剂行B超检查可降低超声探头带菌率,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作者:方梅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责任制包干卡在产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制包干卡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4月开始使用责任制包干卡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比较使用责任制包干卡前后护理质量得分、病人病情信息掌握率。[结果]使用责任制包干卡后,护理质量得分以及对病人病情信息掌握率均高于责任制包干卡使用前(P<0.05)。[结论]责任制包干卡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产科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海丽;赵燕霞;张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一种气管套管的设计与应用1)

    气管切开手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一般病人在意识状态恢复或病情平稳后会考虑拔除气管插管,当病情允许拔除气管套管时,要先试行堵管,堵管方法为先堵气管套管口的1/2,再堵气管套管口的3/4,后全堵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堵管塞有橡皮塞、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现有的堵管塞均不能精确调节堵管面积;且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气管套管。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敏;侯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对我校2011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教学实施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比较老年护理和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情况。[结果]学生对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安排基本持赞同意见;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以及感悟生命意义方面得分均高于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结论]连续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高级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作者:王汕珊;王燕;李新帝;王天琦;胡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儿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共情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共情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冲突处理模式量表(ROCI Ⅱ)和杰弗逊共情量表(JES HP)对207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整合,不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支配,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116.43±14.53)分。儿科护士冲突处理方式总分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 r=0.234,P<0.01)。影响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学历、儿科工作年限、整合、妥协、让步、支配是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多个变量能够解释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变异的36.6%。[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培训儿科护士的冲突处理能力,引导护士采取合理的冲突处理方式,以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提高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

    作者:牟扬;都玉敏;曲颖波;计红萍;林丽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老年科护士误吸知识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老年科护士误吸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在职培训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年科护士1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误吸知识培训,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两组培训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岗位能力及培训效果。

    作者:陈俊春;周雁琼;孙丽凯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医疗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信效度测量

    [目的]测量医疗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在上海市闸北区脑卒中病人应用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闸北区脑卒中病人173例,进行医疗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的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评定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7,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32,0.880,0.789,0.828;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0.542%。[结论]医疗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应用于上海市闸北区脑卒中病人具有理想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用于此区域脑卒中病人医疗社会支持水平的测评。

    作者:陈翠萍;马桂芬;杨春琴;陈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绩效考核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指标、确定考核分值、设立考评方法和计分方式。评价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基础分及加分项得分情况。[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理人员加分情况和工作质量得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实施绩效考核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夏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在肺癌静脉化疗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初次接受静脉化疗的肺癌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接受静脉化疗的肺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使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进行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开始时和第8周时使用肿瘤病人和照顾者生活质量评估表分别评估病人和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第8周时干预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肺癌化疗病人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改善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匡晓红;孙凤英;龚正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循证护理》审稿专家招聘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综合干预策略探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及社区综合干预策略。[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护理宣教措施,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年龄、体重指数(BM I)<18.5 kg/m2、BM I在18.5 kg/m2~28.0 kg/m2、儿童时呼吸道感染史、粉尘接触史、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家族史是影响病人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干预后BMI、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干预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赖晓帆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的特点及相关性,为提升护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423名高职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不同年级护生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04.00±15.07)分,不同年级护生职业认识评价、职业挫折应对和职业自我反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护生职业认同感有相关性,其中求助、自责与护生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幻想、合理化与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结论]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总体水平与职业认同感趋向积极,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对应对方式的提高具有积极效应,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有差异,对其培养应有针对性。

    作者:陈玲;张栋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基于TTAS标准的急诊分诊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促进急诊分诊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实现分诊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方法]2012年1月起由本院信息中心和急诊科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建立了一套标准、科学、高效的急诊分诊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中国台湾地区急诊检伤急迫度分级量表(TTAS)的分诊标准为核心理念,基于EM PI数据库,实现计算机、人工分级相结合,具备标准化及智能化分诊、信息录入及汇总、查询、检索、修改、统计分析等功能。[结果]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处理了15万例急诊病人信息,节省了护患时间;处理后的报表及图形规范美观且便于查询。急诊分诊准确率由应用前的95.78%上升为98.33%,评估病人时间由应用前的(124.70±40.66)s缩短到应用后的(91.96±12.01)s。[结论]分诊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分诊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了分诊工作质量。

    作者:陈秋菊;方方;黄萍;陈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规范化培训对轮转护士业务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轮转护士业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轮转护士170人,成立轮转护士培训小组,以规范轮转护士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为圈名,推荐一个职业能手作为圈长。由8名资深的护士长组织考核、培训等辅助工作,以品管圈(QCC )小组为培训单位对纳入研究的轮转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轮转护士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轮转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培训前,病人对轮转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结论]将QCC用于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轮转护士整体业务能力。

    作者:程晓霞;董西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的91例机械通气病人,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91例机械通气病人中发生VAP18例,发生率19.8%。[结论]加强病区环境管理、手卫生依从性及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等护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范永红;王娟娟;索艳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急诊预检分诊时对病人病情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1月急诊就诊病人19635例,在病人急诊就诊时预检护士均应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安排急诊病人就诊,对病情危重者做出相应的急诊处置,统计不同评分病人预后(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 U及死亡)情况。[结果]不同评分(0分~10分、11分~19分、≥20分)病人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 U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评分≥20分病人入住IC U及病死率明显增高,评分为11分~19分时病人急诊留观率及入住专科病房率高,评分为0分~10分的病人好转回家率高。[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将急诊病人病情量化,为急诊预检分诊病人病情评估提供了依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检分诊系统。

    作者:李学惠;张美芳;闫晓杰;彭晓艳;陈静;魏捷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UTD1药物在Ⅳ期乳腺癌病人Ⅱ期试验中的应用观察

    脱环氧埃博霉素(U T D1)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确定Ⅰ类Ⅳ期乳腺癌病人三线用药,U T D1的使用会带来许多以前其他化疗药物没有的副反应,如强烈的手足疼痛等,这种副反应可以使病人主动要求停药,而且 U T D1副反应具有明显的累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如果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副反应,从而延长药物治疗时间,进而改变病人无病生存期(PFS )和总生存期(O S )。

    作者:郭凌云;范俊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的抢救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心肌梗死后容易诱发心室颤动,AMI后心室颤动发生率4.2%,并发心室颤动的病人近期病死率远高于无心室颤动病人(40.9%与2.5%)[2]。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室上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电复律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3]。心室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性,需密切观察,及时、迅速识别,紧急救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我科曾经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陈永慧;任璟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