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科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情况检测及防护研究

方梅英

关键词:眼部B超探头, 医用耦合剂, 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 微生物
摘要:[目的]了解眼部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减少超声探头带菌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 M 100型医用耦合剂行B超检查,每完成20例对B超探头进行1次细菌培养(对照组),共10次;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进行眼部B超检查,同样在完成20例检查后对B超探头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组),共10次。[结果]应用医用超声耦合剂的B超探头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80%,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90%,微球菌和相关菌属阳性率为20%,真菌阳性率为0。应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的B超探头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10%,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0,微球菌和相关菌属阳性率为0,真菌阳性率为0。[结论]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医用耦合剂行B超检查可降低超声探头带菌率,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培训对轮转护士业务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轮转护士业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轮转护士170人,成立轮转护士培训小组,以规范轮转护士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为圈名,推荐一个职业能手作为圈长。由8名资深的护士长组织考核、培训等辅助工作,以品管圈(QCC )小组为培训单位对纳入研究的轮转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轮转护士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轮转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培训前,病人对轮转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结论]将QCC用于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轮转护士整体业务能力。

    作者:程晓霞;董西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病人睡眠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足部穴位按摩对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10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安眠药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根据证型给予足部不同反射区按摩;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采用足部穴位按摩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作者:储小红;康群;杭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紫杉醇酯质体不同条件下溶解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配制注射用紫杉醇酯质体佳的溶剂量和振荡时间,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将同一批号的注射用紫杉醇酯质体150支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支,加5%葡萄糖溶液进行溶解和振荡实验。A组药瓶内溶剂量10 mL ,B组15 mL ,C组20 mL ,同时经漩涡专用振荡器分别振荡5 min、10 min、15 min、20 min取出,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和高效液相仪测定每组不同振荡时间混悬液中药物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进而确定该药物溶解时佳的溶剂量和振荡时间。[结果]B组加入15 mL溶媒,通过不同时间振荡混悬液中药物平均粒径小;且在振荡15 min与20 min时药物平均粒径无明显变化,但与5 min、10 min相比粒径有变化( P<0.01)。3组药液随着振荡时间延长药物包封率逐渐降低,尤其在振荡20 min时均显著降低。[结论]注射用紫杉醇酯质体在配制时应加入15 mL溶媒,并振荡15 min ,可有效保证混悬液中药物的稳定性。

    作者:刘东璐;黄战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肿瘤病人连续护理认知水平与治疗依从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连续护理认知状况与治疗依从性,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病人连续护理认知水平量表和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对504例肿瘤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病人的连续护理认知得分为(3.17±0.95)分,处于中等水平;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4.12±12.68)分,两者呈正相关( P<0.05)。[结论]肿瘤病人对连续护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连续护理的认知水平对治疗依从性产生正向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病人对连续护理的认知达到强化其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作者:张岚;陈海花;朱玲玲;滑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国学教育在年轻护士职业人格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优化年轻护士职业人格,培养护理伦理道德,提升年轻护士综合素质,探索护士职业人格培养新出路。[方法]将120名护士分为两组,参训组以《弟子规》《礼记》《增广贤文》等国学内容为培训教材,对60名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应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及情景模拟考核。[结果]参训组年轻护士卡氏16种人格因素中8项因素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3项因素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综合素质影响大的是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及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等。参训组护士情景模拟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学教育对于优化年轻护士职业人格、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有很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作者:武海燕;唐贝;齐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在肺癌静脉化疗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初次接受静脉化疗的肺癌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接受静脉化疗的肺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使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进行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开始时和第8周时使用肿瘤病人和照顾者生活质量评估表分别评估病人和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第8周时干预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肺癌化疗病人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改善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匡晓红;孙凤英;龚正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循证护理》审稿专家招聘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儿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共情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共情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冲突处理模式量表(ROCI Ⅱ)和杰弗逊共情量表(JES HP)对207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整合,不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支配,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116.43±14.53)分。儿科护士冲突处理方式总分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 r=0.234,P<0.01)。影响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学历、儿科工作年限、整合、妥协、让步、支配是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多个变量能够解释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变异的36.6%。[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培训儿科护士的冲突处理能力,引导护士采取合理的冲突处理方式,以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提高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

    作者:牟扬;都玉敏;曲颖波;计红萍;林丽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的特点及相关性,为提升护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423名高职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不同年级护生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04.00±15.07)分,不同年级护生职业认识评价、职业挫折应对和职业自我反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护生职业认同感有相关性,其中求助、自责与护生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幻想、合理化与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结论]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应对方式总体水平与职业认同感趋向积极,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对应对方式的提高具有积极效应,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应对方式和职业认同感有差异,对其培养应有针对性。

    作者:陈玲;张栋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的91例机械通气病人,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91例机械通气病人中发生VAP18例,发生率19.8%。[结论]加强病区环境管理、手卫生依从性及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等护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范永红;王娟娟;索艳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屏障技术在手术病人交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屏障技术在手术病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手术病人接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查找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于2013年3月开始在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交接过程中采用屏障技术进行交接质量控制和护理措施改进,观察屏障技术实施前后手术病人交接情况、边缘时间、医患满意度。[结果]采用屏障技术后,手术病人交接总缺陷率从13.38%降至1.52%,边缘时间从(29.11±6.14)min降为(17.56±4.20)min ,医生满意度由92.42%提高到95.67%,病人满意度由90.36%提高到96.81%。[结论]多层屏障技术的应用使手术病人交接过程有序进行,提高了手术病人交接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陆春梅;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双语情景模拟训练在急诊实习生临床体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语情景模拟训练法应用于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9月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68名护士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双语情景模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临床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实习护士均顺利完成实习,两组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抢救反应速度、急救配合能力、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语情景模拟训练能够提高急诊科临床实习生抢救反应速度、急救配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作者:刘丽安;徐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的抢救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心肌梗死后容易诱发心室颤动,AMI后心室颤动发生率4.2%,并发心室颤动的病人近期病死率远高于无心室颤动病人(40.9%与2.5%)[2]。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室上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电复律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3]。心室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性,需密切观察,及时、迅速识别,紧急救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我科曾经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陈永慧;任璟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UTD1药物在Ⅳ期乳腺癌病人Ⅱ期试验中的应用观察

    脱环氧埃博霉素(U T D1)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确定Ⅰ类Ⅳ期乳腺癌病人三线用药,U T D1的使用会带来许多以前其他化疗药物没有的副反应,如强烈的手足疼痛等,这种副反应可以使病人主动要求停药,而且 U T D1副反应具有明显的累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如果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副反应,从而延长药物治疗时间,进而改变病人无病生存期(PFS )和总生存期(O S )。

    作者:郭凌云;范俊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责任制包干卡在产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制包干卡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4月开始使用责任制包干卡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比较使用责任制包干卡前后护理质量得分、病人病情信息掌握率。[结果]使用责任制包干卡后,护理质量得分以及对病人病情信息掌握率均高于责任制包干卡使用前(P<0.05)。[结论]责任制包干卡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产科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海丽;赵燕霞;张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基于TTAS标准的急诊分诊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促进急诊分诊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实现分诊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方法]2012年1月起由本院信息中心和急诊科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建立了一套标准、科学、高效的急诊分诊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中国台湾地区急诊检伤急迫度分级量表(TTAS)的分诊标准为核心理念,基于EM PI数据库,实现计算机、人工分级相结合,具备标准化及智能化分诊、信息录入及汇总、查询、检索、修改、统计分析等功能。[结果]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处理了15万例急诊病人信息,节省了护患时间;处理后的报表及图形规范美观且便于查询。急诊分诊准确率由应用前的95.78%上升为98.33%,评估病人时间由应用前的(124.70±40.66)s缩短到应用后的(91.96±12.01)s。[结论]分诊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分诊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了分诊工作质量。

    作者:陈秋菊;方方;黄萍;陈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安普贴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安普贴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住院发生静脉穿刺处皮下淤血的60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冰敷后用安普贴贴敷,对照组冰敷后热敷,观察两组淤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淤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普贴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蕾;郭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诱发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未合并感染的1256例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256例恶性肿瘤病人中61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8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16.39%,下呼吸道感染占31.15%,胃肠道感染占22.96%,口腔感染占13.11%,泌尿道感染占9.84%,皮肤软组织感染占6.56%。61例医院感染病人检出61株病原菌,其中30株革兰阴性菌,21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恶性肿瘤病人的年龄、住院天数、放化疗次数、营养状况、抗菌药物应用和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出现医院感染。因此应该准确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易感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靳甜;姚薇;付占昭;毕然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南通市综合医院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态度调查

    [目的]调查南通市临床护理人员对医院病人安全文化态度现状,为针对性地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人安全文化测评问卷对南通市5所综合性医院具有执业证书的1953名护士(工作时间>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通市临床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不同年龄、就职医院等级、职称、从事护理工作时间及是否接受过安全文化培训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态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文化教育,二级医院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士安全文化认知水平,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徐旭娟;单君;吴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静脉镇痛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在肝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肝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如非药物疼痛干预、早期进食、早期活动、中医穴位封闭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可促进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

    作者:刘琴;游雪梅;赵新华;卜彩菊;庞永慧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