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对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的研究

张绍果;杨辉

关键词:护理结局分类,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家庭支持
摘要:[目的]了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治疗中的家庭支持情况。[方法]采用《护理结局分类》中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问卷对58例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家庭支持状况调查。[结果]对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后家庭支持得分(87.12分±17.61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75.62分±17.83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糖尿病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家庭支持度。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全腔镜 Roux-en-Y胃空肠转流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术中护理

    肥胖症病人正逐年增多,由肥胖引发的2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临床上多以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很少能使血糖完全恢复正常[1],甚至出现并发症。Wittgrove等[2]报道,Roux en Y胃肠短路手术可改善99%的2型糖尿病。随着微创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国内学者杨景哥等[3]较早将腹腔镜胃空肠转流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我院于2013年3月30日在全身麻醉下开展了1例腹腔镜胃空肠转流术,术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彩虹;张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研究进展

    从生活质量(QOL )测评量表、非特异性的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呼吸系统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评表对我国常用的几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研究工具进行了回顾与比较,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测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作者:贾秀芬;王君俏;杨雅;陆敏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静脉输注多西他赛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介绍病人,女,56岁,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因“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Ⅰb期”于2009年3月26日入我院治疗。病人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及乙醇过敏史。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行第2个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奈达铂(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加多西他赛120 m 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加奈达铂100 m g )。既往无过敏史,化疗前常规准备:应用多西他赛前12 h和6 h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0 mg 口服。以浅静脉留置针方式建立静脉通道,行护肝、护胃药物输入完毕,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冲洗输液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托烷司琼5 mL。30 min后换上多西他赛,开始以20 gtt/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输注10 m in时病人突然出现烦躁,诉心慌、胸闷,之后双眼上翻、颜面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小便失禁,考虑为多西他赛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多西他赛,更换输液器,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测血压70/3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42/min ,行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同时予肾上腺素2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由茂菲氏滴管滴入,异丙嗪25 m g 肌肉注射,同时建立另一静脉通道,给予706代血浆快速静脉输注扩容,应用开口器敲开牙齿,防止舌咬伤。3 min后复测血压为56/30 mmHg ,指脉氧饱和度为80%,给予多巴胺120 m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静脉泵入,加大氧流量(6L/min),将尼可刹米1.875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输注,5 min后血压升至82/42 mmHg ,指脉氧饱和度为90%。1 h后测血压92/58 mmHg、心率120/min、指脉氧饱和度95%。继续给予升压药2 h ,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作者:刘瑞;张素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齐抓共管提高中职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从2009年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很多医院就把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作为招聘的一个首要条件,所以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不亚于每年一度的高考。这几年随着护理专业办学层次的提高,本科、专科护理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护生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严峻,仅靠毕业证己经不能使在三级甲等医院占有一席之地,中职护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是他们在就业应聘时的硬性条件。作为主要为社会输送中职护生的学校,如何能让学生高质量毕业,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3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各门知识,但想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还需做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培训。现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对100例需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锦;王彩萍;赵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号单双号将53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艾灸、中药咽刺激等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评定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能力评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柯丽;张凤平;朱业智;刘会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对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的研究

    [目的]了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治疗中的家庭支持情况。[方法]采用《护理结局分类》中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问卷对58例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家庭支持状况调查。[结果]对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后家庭支持得分(87.12分±17.61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75.62分±17.83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糖尿病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家庭支持度。

    作者:张绍果;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加拿大护理桥梁课程介绍

    随着护士国际流动越来越普遍,中国护士赴外数量逐年增多[1],中国护士到达目的国后都会接受不同的培训,达到该国的要求才能执业。现将加拿大护理桥梁课程介绍如下。

    作者:钱新毅;李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协管岗位的设立及工作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护理协管人员的工作现状,了解护理协管岗位设立的可行性,以期为完善护理协管岗位设置、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名护理协管人员进行调查。将设立护理协管岗位前后同期的护理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服务态度、优质服务、夜间督导的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骨干非常愿意承担护理协管岗位工作,通过不断学习能胜任护理协管岗位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设岗前后的护理管理、服务态度、夜间督导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操作、护理书写、优质护理质量评分设岗后高于设岗前(P<0.05)。[结论]设立护理协管岗位是可行的,设立护理协管岗位不仅为护理骨干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力度,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作者:李欢;廖燕;胡雪珍;卓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OEC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 EC管理模式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O EC管理模式的内涵,建立住院病人每日跌倒风险清查体系,减少跌倒的发生,即要求护士建立住院病人跌倒风险档案,每日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个体化的跌倒预防健康教育等,同时进行每周总结,并形成激励机制。比较实施前后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O EC管理模式后,护士能动态地评估病人跌倒风险,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掌握率提高,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降低。[结论]通过实施O EC管理模式,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下降,促进了护理安全。

    作者:张雪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功能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类风湿关节炎(RA )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7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功能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结果]72例病人中仅40.3%的病人在疾病确诊后进行功能锻炼,不了解功能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病人自身因素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功能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较少进行功能锻炼,且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从而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康复。

    作者:王庆;徐桂华;周学平;钱先;郭峰;陈剑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强化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心脏室壁瘤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心脏室壁瘤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行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心脏室壁瘤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朱德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3S 评估表在术中压疮前馈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在术中病人压疮前馈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采用经验评估方法进行压疮预防,观察组采用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受压处皮肤状态。[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受压处皮肤颜色、形态、弹性、温度方面均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能针对术中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前馈控制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马琼;高兴莲;刘娟;蹇琳;吴佳颖;周荣超;苏发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控制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因素控制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护理结局分类》中危险控制:心血管健康这一结局的相关指标进行修订,形成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因素控制行为调查问卷,对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心血管疾病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危险控制行为进行测评。[结果]心血管疾病病人刚入院时危险控制行为得分较低,出院1个月后危险控制行为较刚入院时改善。[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性,从而纠正危险因素的控制行为。

    作者:王巧红;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全部给予针灸治疗,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

    作者:王艳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胸外科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胸外科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胸外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肿瘤病人126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全面质量管理,观察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曹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我校2009级和2010级护理本科生24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级125人作为观察组,2009级121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我校新建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教学。1年后对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1年后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及实验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吴涛;李青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我院引进上海京颐开发的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并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了改进和研发。[结果]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文书合格率由94.5%提高至98.6%;护理不良事件由0.53%下降至0.06%。[结论]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功能的应用简化了护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张锦丽;徐小欣;何玉平;叶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仿真床边坐便器的研制及应用

    目前,医院每个病房都有固定的卫生间,方便病人如厕,对于活动自如的病人确实很方便,而那些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就不能自行如厕,需要一种床边坐便器,药店也有简易坐便器出售,但如果不及时倾倒、清洗,会出现异味,而且不耐用。为此,我科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仿真床边坐便器,经临床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迎光;杜惠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供应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的供应情况,为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山地区20所医院不同科室769名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上报情况、防护行为、对防护工具及防护设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1.74%,上报率为13.65%;“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和“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两项的落实率为27.43%、34.72%;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同(P<0.0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医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度低于二级、三级医院。[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安全的职业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加强培训,监督临床护士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加强暴露后的管理。

    作者:王欣;荣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