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OEC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

张雪晴

关键词:住院病人, OEC管理模式, 跌倒
摘要:[目的]探讨O EC管理模式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O EC管理模式的内涵,建立住院病人每日跌倒风险清查体系,减少跌倒的发生,即要求护士建立住院病人跌倒风险档案,每日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个体化的跌倒预防健康教育等,同时进行每周总结,并形成激励机制。比较实施前后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O EC管理模式后,护士能动态地评估病人跌倒风险,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掌握率提高,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降低。[结论]通过实施O EC管理模式,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下降,促进了护理安全。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注多西他赛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介绍病人,女,56岁,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因“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Ⅰb期”于2009年3月26日入我院治疗。病人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及乙醇过敏史。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行第2个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奈达铂(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加多西他赛120 m 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加奈达铂100 m g )。既往无过敏史,化疗前常规准备:应用多西他赛前12 h和6 h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0 mg 口服。以浅静脉留置针方式建立静脉通道,行护肝、护胃药物输入完毕,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冲洗输液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托烷司琼5 mL。30 min后换上多西他赛,开始以20 gtt/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输注10 m in时病人突然出现烦躁,诉心慌、胸闷,之后双眼上翻、颜面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小便失禁,考虑为多西他赛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多西他赛,更换输液器,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测血压70/3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42/min ,行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同时予肾上腺素2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由茂菲氏滴管滴入,异丙嗪25 m g 肌肉注射,同时建立另一静脉通道,给予706代血浆快速静脉输注扩容,应用开口器敲开牙齿,防止舌咬伤。3 min后复测血压为56/30 mmHg ,指脉氧饱和度为80%,给予多巴胺120 m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静脉泵入,加大氧流量(6L/min),将尼可刹米1.875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输注,5 min后血压升至82/42 mmHg ,指脉氧饱和度为90%。1 h后测血压92/58 mmHg、心率120/min、指脉氧饱和度95%。继续给予升压药2 h ,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作者:刘瑞;张素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号单双号将53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艾灸、中药咽刺激等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评定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能力评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柯丽;张凤平;朱业智;刘会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口咽部吸引频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行口咽部吸引频次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口咽部有可视分泌物时给予口咽部吸引,试验组除在有可视分泌物时给予口咽部吸引外,2 h行口咽部吸引1次。比较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每日口咽部分泌物吸引次数、日总吸引量、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每日口咽部吸引次数多、VAP发生时间滞后,1周内 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日口咽部吸引总量、口咽部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2 h进行1次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孙龙凤;谭伟;王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9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网络视频指导、专家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价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亚丽;吴爱须;李彦平;张玉荣;王丽慧;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体外测量公式在PICC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推导一种成人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佳留置长度测量公式,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2月肿瘤科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病人287例分别使用传统横“L”法(传统法)以及推导的公式(公式法)进行置入长度的体外预测,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确定 P IC C导管尖端位置,得到一个佳长度(实际长度)。将传统法、公式法得到的长度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误差在1 cm以内判定为准确。[结果]287例病人中采用传统法测量准确207例,准确率为72.1%;公式法测量准确264例,准确率为92.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公式法进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可提高B超引导下置管的准确率。

    作者:李惠玉;张芳;杨静;祁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强化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心脏室壁瘤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心脏室壁瘤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行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心脏室壁瘤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朱德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及雾化吸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及依从性。

    作者:时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横断面按压联合血管超声仪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直观、有效的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病人90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均采用耐高压导管,其中对照组采用转头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观察组采用横断面按压联合血管超声仪预防颈内静脉异位。比较两组病人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2.2%,观察组发生率为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横断面按压联合血管超声仪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

    作者:姜晓丽;朱明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仿真床边坐便器的研制及应用

    目前,医院每个病房都有固定的卫生间,方便病人如厕,对于活动自如的病人确实很方便,而那些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就不能自行如厕,需要一种床边坐便器,药店也有简易坐便器出售,但如果不及时倾倒、清洗,会出现异味,而且不耐用。为此,我科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仿真床边坐便器,经临床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迎光;杜惠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重症医学科2012年收治的56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结果]通气24 h时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A RDS病人各项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李婷婷;都继微;苏兰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全部给予针灸治疗,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

    作者:王艳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介绍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罩

    正常情况下,人的鼻、咽、喉呼吸道黏膜对吸入的气体具有加温、加湿、过滤、清洁的作用,在行气管切开术后,由于气管管口直接暴露,异物可能坠入气管,又因吸入气体未经生理气道的自然湿化,痰液黏稠易结痂,气管切开管腔易被痰痂堵塞[1]。为保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的湿化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我科自行研制了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罩,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弓儒芳;王秋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晚期癌症病人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在晚期癌症病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7 d后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霞;秦怡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TISS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量与护士配比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为合理有效配置重症监护室(ICU )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 28)对2011年4月-5月北京市某综合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胸血管外科、呼吸科、心脏科IC U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每月随机抽取1周时间共14 d进行测评,共评估病人716例次,合计1432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结果]5个监护室工作量:神经外科(405.14分±32.15分)>神经内科(230.07分±13.92分)>胸血管外科(213.64分±47.15分)>心脏科(153.00分±35.60分)>呼吸科(122.14分±12.23分);神经外科IC U护士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较大(62.96分±9.22分),神经内科IC U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38.35分±2.32分)较小,呼吸科IC U (48.86分±4.89分)、胸血管外科IC U (46.62分±9.38分)和心脏科IC U (44.64分±8.81分)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接近;神经外科IC U存在护士配比不足的状况。5个监护室护理操作频次居于前2位的项目均为心电监护、静脉输注2种及以上药物。[结论]部分IC 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科学测评,合理有效地配置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肖倩;徐振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肾移植病人术后就业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四川省肾移植术后病人的就业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就有关就业情况、就业意愿和收入情况对196例门诊肾移植随访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肾移植术后3个月,12.8%的病人开始恢复工作;随着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劳动就业率明显增加,1年后就业率(63.8%)高于移植前(28.1%);肾移植术后病人就业意愿强烈,78.1%的病人愿意工作,认为工作能参与社会,增加成就感。肾移植术后病人由于免疫力受抑制,需定期复查和自我监测,大多选择较自由和强度不高的工作,收入偏低。[结论]肾移植术后3个月~6个月肾功能正常者可以逐渐恢复工作,但因为病人免疫力受一定程度的抑制,建议不从事高强度的劳动,需劳逸结合,并且保证定期复查,工作环境须有一定限制。

    作者:马青华;刘惠蓉;韦宏;赵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我校2009级和2010级护理本科生24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级125人作为观察组,2009级121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我校新建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教学。1年后对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1年后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及实验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吴涛;李青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后对其效果的评价现状,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101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得分为(20.10±3.53)分。年龄、民族、科室、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影响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评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科室为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现状受多方面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能力。

    作者:丁建玲;李萍;侯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我院引进上海京颐开发的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并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了改进和研发。[结果]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文书合格率由94.5%提高至98.6%;护理不良事件由0.53%下降至0.06%。[结论]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功能的应用简化了护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张锦丽;徐小欣;何玉平;叶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协管岗位的设立及工作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护理协管人员的工作现状,了解护理协管岗位设立的可行性,以期为完善护理协管岗位设置、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名护理协管人员进行调查。将设立护理协管岗位前后同期的护理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服务态度、优质服务、夜间督导的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骨干非常愿意承担护理协管岗位工作,通过不断学习能胜任护理协管岗位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设岗前后的护理管理、服务态度、夜间督导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操作、护理书写、优质护理质量评分设岗后高于设岗前(P<0.05)。[结论]设立护理协管岗位是可行的,设立护理协管岗位不仅为护理骨干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力度,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作者:李欢;廖燕;胡雪珍;卓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齐抓共管提高中职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从2009年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很多医院就把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作为招聘的一个首要条件,所以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不亚于每年一度的高考。这几年随着护理专业办学层次的提高,本科、专科护理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护生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严峻,仅靠毕业证己经不能使在三级甲等医院占有一席之地,中职护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是他们在就业应聘时的硬性条件。作为主要为社会输送中职护生的学校,如何能让学生高质量毕业,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3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各门知识,但想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还需做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培训。现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