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ISS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量与护士配比分析中的应用

肖倩;徐振清;王军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护理工作量, 人力资源,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摘要:[目的]为合理有效配置重症监护室(ICU )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 28)对2011年4月-5月北京市某综合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胸血管外科、呼吸科、心脏科IC U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每月随机抽取1周时间共14 d进行测评,共评估病人716例次,合计1432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结果]5个监护室工作量:神经外科(405.14分±32.15分)>神经内科(230.07分±13.92分)>胸血管外科(213.64分±47.15分)>心脏科(153.00分±35.60分)>呼吸科(122.14分±12.23分);神经外科IC U护士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较大(62.96分±9.22分),神经内科IC U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38.35分±2.32分)较小,呼吸科IC U (48.86分±4.89分)、胸血管外科IC U (46.62分±9.38分)和心脏科IC U (44.64分±8.81分)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接近;神经外科IC U存在护士配比不足的状况。5个监护室护理操作频次居于前2位的项目均为心电监护、静脉输注2种及以上药物。[结论]部分IC 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科学测评,合理有效地配置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注多西他赛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介绍病人,女,56岁,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因“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Ⅰb期”于2009年3月26日入我院治疗。病人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及乙醇过敏史。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行第2个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奈达铂(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加多西他赛120 m 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加奈达铂100 m g )。既往无过敏史,化疗前常规准备:应用多西他赛前12 h和6 h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0 mg 口服。以浅静脉留置针方式建立静脉通道,行护肝、护胃药物输入完毕,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冲洗输液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托烷司琼5 mL。30 min后换上多西他赛,开始以20 gtt/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输注10 m in时病人突然出现烦躁,诉心慌、胸闷,之后双眼上翻、颜面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小便失禁,考虑为多西他赛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多西他赛,更换输液器,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测血压70/3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42/min ,行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同时予肾上腺素2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由茂菲氏滴管滴入,异丙嗪25 m g 肌肉注射,同时建立另一静脉通道,给予706代血浆快速静脉输注扩容,应用开口器敲开牙齿,防止舌咬伤。3 min后复测血压为56/30 mmHg ,指脉氧饱和度为80%,给予多巴胺120 m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静脉泵入,加大氧流量(6L/min),将尼可刹米1.875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输注,5 min后血压升至82/42 mmHg ,指脉氧饱和度为90%。1 h后测血压92/58 mmHg、心率120/min、指脉氧饱和度95%。继续给予升压药2 h ,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作者:刘瑞;张素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为提高应届毕业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我校今年组织了考前辅导,经过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详细计划、严格要求以及个人努力,2012届毕业生取得了较好成绩。作为参加此次辅导的教师,在复习方法、教材内容、记忆规律、做题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住院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了解化疗对住院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对86例住院白血病病人接受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化疗后的白血病病人在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维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化疗前,但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维度平均分仍显著低于常模( P<0.001)。[结论]住院白血病病人接受化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常模,仍应重视白血病病人的健康需求。

    作者:李芳;何育兰;田馨怡;王芬;陈武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改良式引流装置在消化科内镜治疗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简化操作、便于观察、节约护理时间的引流装置。[方法]将传统的引流装置进行合并组合,通过一体化的设计成为简单的引流袋,满足临床冲洗、灌注和引流的需求。[结果]连接管道和更换引流袋的时间明显减少,能及时发现管路异常情况,医生冲管、灌注药液方便快捷,出院病人带管居家护理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改良式引流装置提高了护理效率。

    作者:王倩;傅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对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的研究

    [目的]了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治疗中的家庭支持情况。[方法]采用《护理结局分类》中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问卷对58例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家庭支持状况调查。[结果]对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后家庭支持得分(87.12分±17.61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75.62分±17.83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糖尿病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家庭支持度。

    作者:张绍果;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短期留置导尿病人消毒液与非消毒液护理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消毒液与非消毒液应用于短期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JBI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Evidence、Best Practice、美国国立指南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近10年关于留置导尿病人应用消毒液与非消毒液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以上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研究通过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研究,共计1970例病人,以中段菌尿作为评价标准,有13项RCT研究结果显示短期留置导尿病人消毒液与非消毒液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护理方法在预防菌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25,95% CI(0.75,2.08),P=0.39]。[结论]导尿管留置期间使用非消毒液进行导尿管护理与消毒液相比,菌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消毒液能够降低医疗护理费用且舒适度高,建议采用清洁水等非消毒液进行留置导尿护理。但是,今后还需要更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试验以增强论证力度。

    作者:马池芬;夏海鸥;贾秀芬;胡延秋;李慧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9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网络视频指导、专家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价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亚丽;吴爱须;李彦平;张玉荣;王丽慧;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医用钳式多功能启瓶器的制作

    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加药操作经常借助止血钳撬起液体包装拉环和启瓶器翘起药瓶盖。止血钳、启瓶器也就成了护士工作中必备的器具。传统的止血钳、启瓶器护士工作中应用不方便。因此,制作集止血钳的撬启功能和启瓶器启瓶功能为一体的医用启瓶装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中,静脉输液加药操作时,需要护理人员经常对输液袋或瓶拉环进行开启。随着中心静脉留置针、套管针等的使用,肝素帽、输液器的更换,操作时常出现接口徒手打不开或者输液袋和瓶拉环拉断的情况。目前护理工作中加药操作均借助非专用工具止血钳撬起拉环和瓶盖以及启瓶器开启药瓶盖。医用钳式多功能启瓶器将止血钳的钳夹、撬启功能和启瓶器启药瓶功能融为一体,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英华;李天民;于慧丹;王雅宁;王依苗;李树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体外测量公式在PICC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推导一种成人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佳留置长度测量公式,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2月肿瘤科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病人287例分别使用传统横“L”法(传统法)以及推导的公式(公式法)进行置入长度的体外预测,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确定 P IC C导管尖端位置,得到一个佳长度(实际长度)。将传统法、公式法得到的长度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误差在1 cm以内判定为准确。[结果]287例病人中采用传统法测量准确207例,准确率为72.1%;公式法测量准确264例,准确率为92.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公式法进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可提高B超引导下置管的准确率。

    作者:李惠玉;张芳;杨静;祁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膝关节镜手术中集水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膝关节行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必须向膝关节腔内注入大量的关节冲洗液,以保持视野的清晰,但大量冲洗废液不能完全经鞘卡负压吸引,而从操作孔直接流出,易浸湿布类敷料、污染手术台,极易造成感染或交叉感染[1]。鉴此,设计制作出膝关节镜术中防止冲洗废液溢出的集水装置。此装置使用简便,可有效保护手术野,并可满足手术医生的自身防护,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娟;梅娜;肖娟;吴越;王利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脑卒中病人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人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日益升高,偏瘫发生率高达75%,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尤其是老年脑卒中病人,在住院期间因为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康复依从性较差,错过了佳康复时机,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出院后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使住院教育和出院后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旨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焦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3S 评估表在术中压疮前馈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在术中病人压疮前馈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采用经验评估方法进行压疮预防,观察组采用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受压处皮肤状态。[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受压处皮肤颜色、形态、弹性、温度方面均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能针对术中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前馈控制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马琼;高兴莲;刘娟;蹇琳;吴佳颖;周荣超;苏发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情绪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 SF)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分别对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期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得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正性情绪:精力活力得分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其中费用支付方式、病人知情状况、肿瘤分期、住院天数、化疗副反应以及病人抑郁程度对主要照顾者的情绪状况有影响(P<0.05或 P<0.01)。[结论]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应引起关注。

    作者:刘晓菲;张静;侯国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供应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的供应情况,为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山地区20所医院不同科室769名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上报情况、防护行为、对防护工具及防护设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1.74%,上报率为13.65%;“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和“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两项的落实率为27.43%、34.72%;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同(P<0.0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医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度低于二级、三级医院。[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安全的职业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加强培训,监督临床护士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加强暴露后的管理。

    作者:王欣;荣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仿真床边坐便器的研制及应用

    目前,医院每个病房都有固定的卫生间,方便病人如厕,对于活动自如的病人确实很方便,而那些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就不能自行如厕,需要一种床边坐便器,药店也有简易坐便器出售,但如果不及时倾倒、清洗,会出现异味,而且不耐用。为此,我科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仿真床边坐便器,经临床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迎光;杜惠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齐抓共管提高中职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从2009年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很多医院就把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作为招聘的一个首要条件,所以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不亚于每年一度的高考。这几年随着护理专业办学层次的提高,本科、专科护理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护生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严峻,仅靠毕业证己经不能使在三级甲等医院占有一席之地,中职护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是他们在就业应聘时的硬性条件。作为主要为社会输送中职护生的学校,如何能让学生高质量毕业,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3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各门知识,但想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还需做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培训。现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在老年肿瘤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在老年肿瘤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老年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提高了老年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翠娥;王卫红;谌永毅;周连清;邹艳辉;汤新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横断面按压联合血管超声仪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直观、有效的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病人90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均采用耐高压导管,其中对照组采用转头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观察组采用横断面按压联合血管超声仪预防颈内静脉异位。比较两组病人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2.2%,观察组发生率为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横断面按压联合血管超声仪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

    作者:姜晓丽;朱明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后对其效果的评价现状,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101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得分为(20.10±3.53)分。年龄、民族、科室、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影响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评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科室为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现状受多方面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能力。

    作者:丁建玲;李萍;侯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号单双号将53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艾灸、中药咽刺激等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评定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能力评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柯丽;张凤平;朱业智;刘会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