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

柯丽;张凤平;朱业智;刘会云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中医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号单双号将53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艾灸、中药咽刺激等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评定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能力评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对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的研究

    [目的]了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治疗中的家庭支持情况。[方法]采用《护理结局分类》中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问卷对58例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家庭支持状况调查。[结果]对糖尿病病人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后家庭支持得分(87.12分±17.61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75.62分±17.83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糖尿病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家庭支持度。

    作者:张绍果;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情绪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 SF)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分别对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期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得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正性情绪:精力活力得分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其中费用支付方式、病人知情状况、肿瘤分期、住院天数、化疗副反应以及病人抑郁程度对主要照顾者的情绪状况有影响(P<0.05或 P<0.01)。[结论]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应引起关注。

    作者:刘晓菲;张静;侯国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TISS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量与护士配比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为合理有效配置重症监护室(ICU )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 28)对2011年4月-5月北京市某综合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胸血管外科、呼吸科、心脏科IC U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每月随机抽取1周时间共14 d进行测评,共评估病人716例次,合计1432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结果]5个监护室工作量:神经外科(405.14分±32.15分)>神经内科(230.07分±13.92分)>胸血管外科(213.64分±47.15分)>心脏科(153.00分±35.60分)>呼吸科(122.14分±12.23分);神经外科IC U护士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较大(62.96分±9.22分),神经内科IC U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38.35分±2.32分)较小,呼吸科IC U (48.86分±4.89分)、胸血管外科IC U (46.62分±9.38分)和心脏科IC U (44.64分±8.81分)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接近;神经外科IC U存在护士配比不足的状况。5个监护室护理操作频次居于前2位的项目均为心电监护、静脉输注2种及以上药物。[结论]部分IC 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科学测评,合理有效地配置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肖倩;徐振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为提高应届毕业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我校今年组织了考前辅导,经过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详细计划、严格要求以及个人努力,2012届毕业生取得了较好成绩。作为参加此次辅导的教师,在复习方法、教材内容、记忆规律、做题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及雾化吸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及依从性。

    作者:时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重症医学科2012年收治的56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结果]通气24 h时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A RDS病人各项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李婷婷;都继微;苏兰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膝关节镜手术中集水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膝关节行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必须向膝关节腔内注入大量的关节冲洗液,以保持视野的清晰,但大量冲洗废液不能完全经鞘卡负压吸引,而从操作孔直接流出,易浸湿布类敷料、污染手术台,极易造成感染或交叉感染[1]。鉴此,设计制作出膝关节镜术中防止冲洗废液溢出的集水装置。此装置使用简便,可有效保护手术野,并可满足手术医生的自身防护,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娟;梅娜;肖娟;吴越;王利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晚期癌症病人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在晚期癌症病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7 d后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霞;秦怡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我院引进上海京颐开发的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并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了改进和研发。[结果]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文书合格率由94.5%提高至98.6%;护理不良事件由0.53%下降至0.06%。[结论]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功能的应用简化了护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张锦丽;徐小欣;何玉平;叶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对100例需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锦;王彩萍;赵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控制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因素控制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护理结局分类》中危险控制:心血管健康这一结局的相关指标进行修订,形成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因素控制行为调查问卷,对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心血管疾病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危险控制行为进行测评。[结果]心血管疾病病人刚入院时危险控制行为得分较低,出院1个月后危险控制行为较刚入院时改善。[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性,从而纠正危险因素的控制行为。

    作者:王巧红;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研究进展

    从生活质量(QOL )测评量表、非特异性的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呼吸系统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评表对我国常用的几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研究工具进行了回顾与比较,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测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作者:贾秀芬;王君俏;杨雅;陆敏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医院护士档案系统,汇总全院护士信息,并统一输入计算机。[结果]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全面、客观地为管理者提供了护理人员不同侧面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科学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结论]建立医院护士档案系统,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同时客观反映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增加了用人的透明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肖保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齐抓共管提高中职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从2009年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很多医院就把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作为招聘的一个首要条件,所以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不亚于每年一度的高考。这几年随着护理专业办学层次的提高,本科、专科护理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护生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严峻,仅靠毕业证己经不能使在三级甲等医院占有一席之地,中职护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是他们在就业应聘时的硬性条件。作为主要为社会输送中职护生的学校,如何能让学生高质量毕业,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3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各门知识,但想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还需做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培训。现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Clark 安适护理模式在提高慢性肾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基于Clark安适护理模式对慢性肾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慢性肾病住院病人51例,按房间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安适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入院初和出院时采用自我管理量表(PIH)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入院初,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知识、自我监测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知识、自我监测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lark安适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肾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王爽;许会兰;崔妍妍;杨芳宇;马丽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肾移植病人术后就业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四川省肾移植术后病人的就业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就有关就业情况、就业意愿和收入情况对196例门诊肾移植随访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肾移植术后3个月,12.8%的病人开始恢复工作;随着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劳动就业率明显增加,1年后就业率(63.8%)高于移植前(28.1%);肾移植术后病人就业意愿强烈,78.1%的病人愿意工作,认为工作能参与社会,增加成就感。肾移植术后病人由于免疫力受抑制,需定期复查和自我监测,大多选择较自由和强度不高的工作,收入偏低。[结论]肾移植术后3个月~6个月肾功能正常者可以逐渐恢复工作,但因为病人免疫力受一定程度的抑制,建议不从事高强度的劳动,需劳逸结合,并且保证定期复查,工作环境须有一定限制。

    作者:马青华;刘惠蓉;韦宏;赵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美国医院护理工作见闻

    2013年3月-6月笔者由北京协和医院派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医学中心进行参观学习。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医学中心(布鲁克林)(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位于纽约州布鲁克林区,是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856年,是纽约州唯一一所健康教育、研究及护理服务的学术中心,现在已成为布鲁克林郊区及纽约市的标志。它的大型城市校园包括医学院、护理学院、健康专业学院、研究生院、公共卫生研究生项目、布鲁克林大学医院及一个学生中心和临床实习所。它的服务理念是以卓越的理论、先进的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断贡献。美国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红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体外测量公式在PICC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推导一种成人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佳留置长度测量公式,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2月肿瘤科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病人287例分别使用传统横“L”法(传统法)以及推导的公式(公式法)进行置入长度的体外预测,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确定 P IC C导管尖端位置,得到一个佳长度(实际长度)。将传统法、公式法得到的长度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误差在1 cm以内判定为准确。[结果]287例病人中采用传统法测量准确207例,准确率为72.1%;公式法测量准确264例,准确率为92.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公式法进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可提高B超引导下置管的准确率。

    作者:李惠玉;张芳;杨静;祁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改良式引流装置在消化科内镜治疗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简化操作、便于观察、节约护理时间的引流装置。[方法]将传统的引流装置进行合并组合,通过一体化的设计成为简单的引流袋,满足临床冲洗、灌注和引流的需求。[结果]连接管道和更换引流袋的时间明显减少,能及时发现管路异常情况,医生冲管、灌注药液方便快捷,出院病人带管居家护理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改良式引流装置提高了护理效率。

    作者:王倩;傅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口咽部吸引频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行口咽部吸引频次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口咽部有可视分泌物时给予口咽部吸引,试验组除在有可视分泌物时给予口咽部吸引外,2 h行口咽部吸引1次。比较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每日口咽部分泌物吸引次数、日总吸引量、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每日口咽部吸引次数多、VAP发生时间滞后,1周内 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日口咽部吸引总量、口咽部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2 h进行1次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孙龙凤;谭伟;王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