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华;李天民;于慧丹;王雅宁;王依苗;李树铁
[目的]推导一种成人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佳留置长度测量公式,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2月肿瘤科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病人287例分别使用传统横“L”法(传统法)以及推导的公式(公式法)进行置入长度的体外预测,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确定 P IC C导管尖端位置,得到一个佳长度(实际长度)。将传统法、公式法得到的长度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误差在1 cm以内判定为准确。[结果]287例病人中采用传统法测量准确207例,准确率为72.1%;公式法测量准确264例,准确率为92.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公式法进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可提高B超引导下置管的准确率。
作者:李惠玉;张芳;杨静;祁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响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情绪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 SF)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分别对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期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得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正性情绪:精力活力得分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其中费用支付方式、病人知情状况、肿瘤分期、住院天数、化疗副反应以及病人抑郁程度对主要照顾者的情绪状况有影响(P<0.05或 P<0.01)。[结论]化疗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应引起关注。
作者:刘晓菲;张静;侯国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的供应情况,为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山地区20所医院不同科室769名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上报情况、防护行为、对防护工具及防护设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1.74%,上报率为13.65%;“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和“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两项的落实率为27.43%、34.72%;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同(P<0.0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医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度低于二级、三级医院。[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安全的职业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加强培训,监督临床护士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加强暴露后的管理。
作者:王欣;荣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因素控制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护理结局分类》中危险控制:心血管健康这一结局的相关指标进行修订,形成心血管疾病病人危险因素控制行为调查问卷,对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心血管疾病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危险控制行为进行测评。[结果]心血管疾病病人刚入院时危险控制行为得分较低,出院1个月后危险控制行为较刚入院时改善。[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性,从而纠正危险因素的控制行为。
作者:王巧红;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全部给予针灸治疗,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
作者:王艳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2013年3月-6月笔者由北京协和医院派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医学中心进行参观学习。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医学中心(布鲁克林)(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位于纽约州布鲁克林区,是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856年,是纽约州唯一一所健康教育、研究及护理服务的学术中心,现在已成为布鲁克林郊区及纽约市的标志。它的大型城市校园包括医学院、护理学院、健康专业学院、研究生院、公共卫生研究生项目、布鲁克林大学医院及一个学生中心和临床实习所。它的服务理念是以卓越的理论、先进的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断贡献。美国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红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胸外科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胸外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肿瘤病人126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全面质量管理,观察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曹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基于Clark安适护理模式对慢性肾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慢性肾病住院病人51例,按房间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安适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入院初和出院时采用自我管理量表(PIH)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入院初,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知识、自我监测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知识、自我监测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lark安适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肾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王爽;许会兰;崔妍妍;杨芳宇;马丽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化疗对住院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对86例住院白血病病人接受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化疗后的白血病病人在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维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化疗前,但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维度平均分仍显著低于常模( P<0.001)。[结论]住院白血病病人接受化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常模,仍应重视白血病病人的健康需求。
作者:李芳;何育兰;田馨怡;王芬;陈武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及雾化吸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及依从性。
作者:时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重症医学科2012年收治的56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结果]通气24 h时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A RDS病人各项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李婷婷;都继微;苏兰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在老年肿瘤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老年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照护模式,提高了老年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翠娥;王卫红;谌永毅;周连清;邹艳辉;汤新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心脏室壁瘤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心脏室壁瘤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行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心脏室壁瘤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朱德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估脊髓损伤病人心理健康、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 BREF)对117例脊髓损伤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脊髓损伤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Barthel指数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焦虑、抑郁及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脊髓损伤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自理能力均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病人焦虑、抑郁及不同程度自理能力对其生活质量有影响。
作者:李妍;鱼星峰;杨磊;李小妹;刘宁;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后对其效果的评价现状,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101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得分为(20.10±3.53)分。年龄、民族、科室、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影响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评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科室为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现状受多方面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评价能力。
作者:丁建玲;李萍;侯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加药操作经常借助止血钳撬起液体包装拉环和启瓶器翘起药瓶盖。止血钳、启瓶器也就成了护士工作中必备的器具。传统的止血钳、启瓶器护士工作中应用不方便。因此,制作集止血钳的撬启功能和启瓶器启瓶功能为一体的医用启瓶装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中,静脉输液加药操作时,需要护理人员经常对输液袋或瓶拉环进行开启。随着中心静脉留置针、套管针等的使用,肝素帽、输液器的更换,操作时常出现接口徒手打不开或者输液袋和瓶拉环拉断的情况。目前护理工作中加药操作均借助非专用工具止血钳撬起拉环和瓶盖以及启瓶器开启药瓶盖。医用钳式多功能启瓶器将止血钳的钳夹、撬启功能和启瓶器启药瓶功能融为一体,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英华;李天民;于慧丹;王雅宁;王依苗;李树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正常情况下,人的鼻、咽、喉呼吸道黏膜对吸入的气体具有加温、加湿、过滤、清洁的作用,在行气管切开术后,由于气管管口直接暴露,异物可能坠入气管,又因吸入气体未经生理气道的自然湿化,痰液黏稠易结痂,气管切开管腔易被痰痂堵塞[1]。为保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的湿化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我科自行研制了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罩,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弓儒芳;王秋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人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日益升高,偏瘫发生率高达75%,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尤其是老年脑卒中病人,在住院期间因为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康复依从性较差,错过了佳康复时机,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出院后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使住院教育和出院后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旨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焦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号单双号将53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艾灸、中药咽刺激等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评定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能力评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柯丽;张凤平;朱业智;刘会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医院护士档案系统,汇总全院护士信息,并统一输入计算机。[结果]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全面、客观地为管理者提供了护理人员不同侧面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科学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结论]建立医院护士档案系统,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同时客观反映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增加了用人的透明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肖保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