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研究护士的角色、资质要求及职责1)

孙美艳;卢洪洲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 研究护士, 角色, 资质要求, 职责
摘要:医学科学的深化和发展,带动了医学领域各种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每种新药在运用于临床病人前,必须经过基础研究、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等规定程序,所有试验合格后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应用。与试验前的药物研究相比,药物临床试验更为重要,直接关乎临床病人用药安全。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主动干预或者不干预等手段,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新式药品、治疗方式等试验,通过数据分析、症状观察,获取相关信息。一种新药的上市,不管经过多少体外和动物试验,终都需要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才能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必须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随着越来越多药物临床试验的进行以及GCP的实施和监管的加强,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研究人员各司其职,研究护士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可替代,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工作外,研究护士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还担负着相应的研究工作。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等级评估培训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口服药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病房进行低风险管理[1],我院将病房口服用药由原来的病房分管药物改成综合楼病区统一管理,抢救自备所需口服药物进行危险分级、实行病区预案式风险管理。病区分管药物减少,药房统一摆药后无药品说明书供护士统一学习[2],低年资级护士临床学习机会减少,对病人临床用药指导缺乏统一规范性。老年干部病房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综合、全程、科学、满意的护理服务,所以对护士进行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培训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士核对、发放、指导病人服药安全性,降低给药及健康教育缺陷,对高干病区低年资护士口服药培训管理中实施等级评估与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容;邹密;王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首次剖宫产术后面对面避孕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避孕知识的健康教育却仅限于出院时的简单交代,由于对产后避孕的不重视和避孕知识的缺乏,导致不少妇女剖宫产术后短期内再次妊娠。为此,对首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避孕知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舟;郭建玲;刘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对肝硬化失眠病人的干预效果观察1)

    [目的]探讨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对肝硬化失眠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2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和治疗外,施以双侧同步穴位按摩法,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后睡眠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3 d、7 d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肝硬化病人睡眠状况,短期内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肝功能指标,且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梅花;秦秀芳;张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1)

    [目的]探讨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病人采用中文版Br?set 暴力核查清单(BVC)进行暴力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2012年同期入院的对照组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约束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入院8周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率、约束时间、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C评估精神疾病病人的暴力风险简便、准确,提高了暴力应急处理的预见性,降低了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约束率,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对规范及完善暴力风险的管理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施忠英;张菊英;许德君;陈明妮;吴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内涵及优化途径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社会职能不断拓展,要求护士应有健全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职业角色人格。职业角色人格由人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1]。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形成的相似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2]。这些特征因护理职业需要而促成,也是社会对护士的角色期待。职业角色人格健全的护士不仅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临床工作情境,而且能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潜能,在工作中保持正向情绪,从而保证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卜秀梅;王雪;董博;孙晓婷;毛智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的现状、水平。[方法]采用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取的128名在岗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长核心能力总分得分率为75.69%;得分率高的维度是临床专业技能(84.86%),得分率低的维度是护理科研能力(59.31%);随着护龄的增长,护士长的核心能力评分逐渐递增;从事管理工作时间1年~5年的护士长得分低,16年~20年的护士长评分高;高级职称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水平高;儿科护士长核心能力得分低,监护室护士长的得分高。[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伴随管理、工作年限的增长,技术职称的提高,护士长的核心能力逐渐加强;但护士长的科研能力和外语能力还有待提高。

    作者:华桂珍;陈颖;李胜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脑病病人的护理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各种造影剂的增强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检验,都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在此基础上,造影剂的安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报道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脑病的病人,经过早期识别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

    作者:谢彩云;刘芳;王瑞芸;谢金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例穿透性巨大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约15%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足[1]。DF病人的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病人的8倍~24倍[2],截肢率高达80%[1],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013年2月,本院收治1例迁延不愈的巨大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护理7周后,溃疡痊愈。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卢湘;白姣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声明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介绍一套头戴式婴幼儿体温监测预警装置1)

    发热婴幼儿夜间体温监测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因婴幼儿无表达能力和自我行动能力,无法传达自身的健康状态和信息,家长需要时刻对其进行监护。现介绍一种轻便、耗能低、功能强、价格低廉的头戴式婴幼儿体温监测装置,它能够与智能手机进行对接,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实时温度记录、分析以及预警。

    作者:吴倩倩;叶夏;王文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德莫林敷贴在阴茎皮肤难愈性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阴茎难愈性创面愈合慢、病程长,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处理阴茎难愈性创面这一难题,给医务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德莫林通过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和局部抑菌作用,加速创面愈合[1]。临床大量研究证实,德莫林已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和糖尿病足等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应用德莫林治疗阴茎皮肤难愈性创面20例,并与普通传统敷料护理阴茎难愈性创面20例病人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瑾;王丽芳;张国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无菌包缺失率。[方法]成立“安心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步骤实施活动。[结果]无菌包缺失情况由活动前每周15.75件降至活动后的每周5.25件,进步率为66.67%,目标达标率为116.67%;提高了全体圈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感、团队凝聚力、愉悦感。[结论]品管圈活动达到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的目的,供应室护理管理得到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陈翠英;江琳;李黎;彭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德国医院出院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出院管理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顺利转到另一个医疗服务机构或家庭的过程,它包含了医生、护士、姑息治疗及康复医师、社会工作者、义工等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的合作过程,借此在病人及其家庭、社区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对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及出院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节省社会资源及减少家庭压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实施出院管理服务能够减少病人急诊入院率,减轻医院的床位压力等[1]。

    作者:赵莉;李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长沙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1)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保险和家庭收入情况的社区居民是否选择治未病服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中医“治未病”了解率为47.24%,技术水平和支付费用在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二位。[结论]社区居民有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老年人是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大的人群,但对“治未病”还不够了解,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要注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收费标准。

    作者:朱正刚;陈燕;刘霜霜;张小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国内关于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研究的文献分析1)

    [目的]分析我国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以“预期性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化疗”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关于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研究的护理文献进行检索及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6篇有效文献;10篇干预性研究,干预方法涉及中医护理、心理护理及音乐疗法等;7篇描述性研究,主要是针对预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中以预期性恶心呕吐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为主;4篇护理综述,主要涉及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的研究进展;5篇护理经验类文献,主要是针对预期性恶心呕吐护理经验的介绍。[结论]国内有关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相关护理研究文献较少,处于起步阶段;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在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鉴于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护理干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加强护理干预在预期性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庆;段培蓓;张晓琴;诸建华;梅思娟;杨丽华;孙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伴有昏迷,病人的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丧失,容易出现误吸,加上呼吸道分泌物多,不能自行排除,利于病原体的黏附繁衍,导致肺部感染。为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致残率,气管切开是早期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晋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向调查研究1)

    [目的]探讨中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向与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自拟问卷,选取哈尔滨市2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24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医院感染防控意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58,0.68,进入回归方程中的决定系数为0.69。[结论]中医院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意向与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有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中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的行为意向。

    作者:曹秋茹;郭锐;孙涛;刘静;霍艳秋;高丽娟;刘跟莉;孙秀;李吉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应用计步器指导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效果分析1)

    [目的]调查使用计步器能否有效指导糖尿病病人科学运动降低血糖,预防运动过量而致的低血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第一周期两组均不使用计步器指导运动;第二周期观察组病人运动时携带计步器,对照组不使用计步器指导运动,观察两组病人不同周期3餐后2h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第二周期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80.0%,对照组为23.3%;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9%,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计步器指导糖尿病病人运动,能够有效帮助病人达成运动目标,控制餐后2h血糖,同时预防运动过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王贺佳;郑辉;于艳艳;葛焕琦;刘亚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89例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使用库蓝 K500冷冻机进行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89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冷冻镇痛效果好,术后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术后约1个月开始恢复知觉。[结论]护士熟悉库蓝冷冻机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合理选择冷冻手柄,把握冷冻时间和冷冻温度是保证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枚禅;李富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