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国际刊号:1009-6493
  • 国内刊号:14-1272/R
  • 影响因子:1.37
  • 创刊:198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30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连续6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研究杂志   2014年23期文献
  • 彩信、电话回访在出院后回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回肠造口并发症较多,住院的病人可由护理人员随时对造口周围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认真观察;出院后全靠病人及家属的护理,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监管,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013年初,我们尝试对已出院的回肠造口病人进行彩信、电话跟踪回访,及时指导、帮助造口病人正确护理,以减少造口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习平;郑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电话随访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双J 管病人认知水平的影响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m lithotripsy,PCNL)是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术后输尿管内常留置双 J 管作为支架起内引流的作用,可有效解除上尿路梗阻,同时可替代肾造瘘管,减少术后感染、漏尿等并发症的发生。双J 管两端卷曲,型似猪尾巴,俗称“猪尾巴管”,一般在术后1个月~3个月拔除[2]。因此,带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大部分由病人或家属在家中完成。双J 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尿路感染、尿盐结垢、移位或脱落、滞留等并发症,病人对PCNL 术后留置双J 管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减少带管期间的并发症,指导病人顺利渡过带管期,我科对PCNL 术后留置双J 管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晓静;蒋玉梅;李金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伴有昏迷,病人的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丧失,容易出现误吸,加上呼吸道分泌物多,不能自行排除,利于病原体的黏附繁衍,导致肺部感染。为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致残率,气管切开是早期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晋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病人行多模式健康教育效果观察1)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佳鼻腔冲洗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3月行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50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口头鼻腔冲洗健康教育;选取2013年4月-5月行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50例病人为观察组,实施口头讲解、操作示范、视频播放、发放宣传册、效果反馈等多模式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病人鼻腔冲洗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更有利于病人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可以传播健康信息,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

    作者:朱红;李琳;罗巧兰;张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刮痧板按摩技术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1]。我国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30%,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50%的目标[2]。为了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刮痧板按摩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蔡国华;杨林;杨召婷;李艳莉;徐吟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辞书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临床路径在肝硬化介入治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介入治疗是肝硬化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医院管理创新的一种医疗护理模式,是依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为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程序、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护士可由临床路径预先得知对病人应提供的护理服务及预后,使护理工作更具有规范性。我科2012年4月制订了肝硬化介入治疗病人临床路径表,对40例病人按临床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敏;郭楠;张宁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首次剖宫产术后面对面避孕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避孕知识的健康教育却仅限于出院时的简单交代,由于对产后避孕的不重视和避孕知识的缺乏,导致不少妇女剖宫产术后短期内再次妊娠。为此,对首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避孕知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舟;郭建玲;刘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研究1)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方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方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方满意率。

    作者:杨良枫;李小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89例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使用库蓝 K500冷冻机进行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89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冷冻镇痛效果好,术后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术后约1个月开始恢复知觉。[结论]护士熟悉库蓝冷冻机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合理选择冷冻手柄,把握冷冻时间和冷冻温度是保证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枚禅;李富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泌尿系结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微创手术取石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切口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广大病人所接受[1]。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我科护理人员采用改进方法,对围术期病人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做好出院指导,使89例泌尿系结石病人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郜丽;王素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德莫林敷贴在阴茎皮肤难愈性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阴茎难愈性创面愈合慢、病程长,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处理阴茎难愈性创面这一难题,给医务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德莫林通过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和局部抑菌作用,加速创面愈合[1]。临床大量研究证实,德莫林已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和糖尿病足等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应用德莫林治疗阴茎皮肤难愈性创面20例,并与普通传统敷料护理阴茎难愈性创面20例病人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瑾;王丽芳;张国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对肝硬化失眠病人的干预效果观察1)

    [目的]探讨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对肝硬化失眠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2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和治疗外,施以双侧同步穴位按摩法,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后睡眠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3 d、7 d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肝硬化病人睡眠状况,短期内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肝功能指标,且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梅花;秦秀芳;张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应用计步器指导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效果分析1)

    [目的]调查使用计步器能否有效指导糖尿病病人科学运动降低血糖,预防运动过量而致的低血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第一周期两组均不使用计步器指导运动;第二周期观察组病人运动时携带计步器,对照组不使用计步器指导运动,观察两组病人不同周期3餐后2h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第二周期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80.0%,对照组为23.3%;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9%,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计步器指导糖尿病病人运动,能够有效帮助病人达成运动目标,控制餐后2h血糖,同时预防运动过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王贺佳;郑辉;于艳艳;葛焕琦;刘亚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1例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循证护理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所造成的骨小梁和骨髓破坏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且治疗方法有限,终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类成纤维集落生成细胞,能分泌多种成骨活性因子[3],可促进新骨生成,防止股骨头塌陷。而病灶清除植骨联合 BMSCs 移植术不仅可减轻股骨头内高压力,打破股骨头缺血的恶性循环,且操作简便安全、排异反应风险低。但作为一项临床新技术,围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使护理人员面临新挑战。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作为一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强调的是科学的证据、护士个人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护士熟练、准确地将所收集到的证据运用于临床,进而指导护理工作[4]。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病灶清除植骨联合 BMSCs 移植术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伦兰;甘玉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阴道分娩产妇3452例为观察组,2011年2月-2012年2月阴道分娩产妇2997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按产科预防尿潴留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瞻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制定落实“三早”护理管理制度、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有效镇痛、早期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不同产后时间排尿例数及尿潴留发生例数。[结果]两组产后不同时间排尿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排尿时间提前,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肖枫;陈群英;王志悠;程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拔除尿管佳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拔除尿管佳时机,为临床早期安全拔除尿管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 A、B、C 3组,每组30例。A组病人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B组病人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C组病人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比较3组病人拔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以及病人术后舒适度。[结果]3组病人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其次是 B组,C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3组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 C 组,3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第2天为拔除尿管的佳时机,既不增加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又可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身心舒适度。

    作者:杨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CABG围术期病人护理路径及健康促进行为相关性研究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CABG围术期病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 CABG围术期护理工作中。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出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责任、营养、态度、运动和锻炼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P<0.05),其中药物依从性、健康责任得分居前2位;观察组服务态度、关爱病人、健康教育等条目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BG围术期护理路径能够促进病人术后形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提高满意度。

    作者:龙洪;李荣;吴慧兰;刘英;彭芳;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上海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500名流动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不知道何时接种”和“没必要遵循时间接种”是流动儿童未能及时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是流动儿童家长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影响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结论]低收入、文化程度低的流动儿童家长应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将家长被动接受预防接种知识转化为主动需求,同时拓展多媒体方式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

    作者:丁月风;徐敏;曹廷;杨启帆;刘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目的]确定一套标准的、统一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名专家就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设置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包括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和125个三级指标。其中,麻醉护理的相关内容是否应被纳入培训课程尚有争议。[结论]专家对确定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课程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可为今后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邱莹;张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向调查研究1)

    [目的]探讨中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向与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自拟问卷,选取哈尔滨市2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24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医院感染防控意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58,0.68,进入回归方程中的决定系数为0.69。[结论]中医院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意向与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有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中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的行为意向。

    作者:曹秋茹;郭锐;孙涛;刘静;霍艳秋;高丽娟;刘跟莉;孙秀;李吉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士的职业生涯成功教育、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客观职业生涯成功问卷和主观职业生涯成功问卷、职业发展状况调查表、职前和职后调查表以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名护士长进行测评。[结果]职业生涯成功状况得分为(37.450±5.272)分,得分率为68.10%;职业发展状况、职后经历中的团队合作及组织政策对职业生涯成功影响较大;职前教育中,选择专业的原因影响主观职业生涯成功,奖学金的获得及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影响客观职业生涯成功。[结论]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状况处于中上水平,影响因素为多方面,应关注护士长职业生涯成功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开展相应的教育与培训,以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陈菊红;戈晓华;陈海燕;葛海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长沙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1)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保险和家庭收入情况的社区居民是否选择治未病服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中医“治未病”了解率为47.24%,技术水平和支付费用在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二位。[结论]社区居民有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老年人是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大的人群,但对“治未病”还不够了解,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要注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收费标准。

    作者:朱正刚;陈燕;刘霜霜;张小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的现状、水平。[方法]采用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取的128名在岗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长核心能力总分得分率为75.69%;得分率高的维度是临床专业技能(84.86%),得分率低的维度是护理科研能力(59.31%);随着护龄的增长,护士长的核心能力评分逐渐递增;从事管理工作时间1年~5年的护士长得分低,16年~20年的护士长评分高;高级职称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水平高;儿科护士长核心能力得分低,监护室护士长的得分高。[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伴随管理、工作年限的增长,技术职称的提高,护士长的核心能力逐渐加强;但护士长的科研能力和外语能力还有待提高。

    作者:华桂珍;陈颖;李胜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肽的影响1)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湿疹病人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进行整合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电话随访,2周1次,督促病人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诊。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 90)量表评分和血清神经肽测评结果。[结果]整合式心理治疗前,湿疹病人在 SCL 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疹病人 SCL 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血清 P 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整合式心理治疗后,干预组SCL 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等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VIP 检测结果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谷利斌;徐浩翔;谭娟;王挺;徐德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探究式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1)

    [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方法]将2011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干预5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5个月,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变化。[结果]两组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得分和学习态度中学习体验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整体呈积极倾向,有较高的学习体验,但学习兴趣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内部动机的培养。

    作者:毕雪晶;崔玉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1)

    [目的]探讨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病人采用中文版Br?set 暴力核查清单(BVC)进行暴力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2012年同期入院的对照组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约束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入院8周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率、约束时间、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C评估精神疾病病人的暴力风险简便、准确,提高了暴力应急处理的预见性,降低了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约束率,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对规范及完善暴力风险的管理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施忠英;张菊英;许德君;陈明妮;吴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校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和心理韧性的关系,为护理教育中如何提高护生心理韧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91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总分为(231.60±27.11)分,心理韧性总分为(83.69±9.90)分;批判性思维总分与心理韧性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专科护生心理韧性和批判性思维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

    作者:曹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浅谈援护中心在延续性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疾病类型趋向长期慢性为主,疾病治疗过程亦趋漫长,病人长期住院困难且不现实[1],很多病人出院回家后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病人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2],延续性护理得到人们的接受和重视。美国老年病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病人健康状况的恶化[3]。《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4]中提出:要将护理服务领域延伸至社区、家庭。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我院结合国内外先进护理服务经验,充分征求病人意见、需求基础上,于2010年起设立了援护中心,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内涵及优化途径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社会职能不断拓展,要求护士应有健全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职业角色人格。职业角色人格由人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1]。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形成的相似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2]。这些特征因护理职业需要而促成,也是社会对护士的角色期待。职业角色人格健全的护士不仅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临床工作情境,而且能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潜能,在工作中保持正向情绪,从而保证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卜秀梅;王雪;董博;孙晓婷;毛智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研究护士的角色、资质要求及职责1)

    医学科学的深化和发展,带动了医学领域各种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每种新药在运用于临床病人前,必须经过基础研究、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等规定程序,所有试验合格后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应用。与试验前的药物研究相比,药物临床试验更为重要,直接关乎临床病人用药安全。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主动干预或者不干预等手段,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新式药品、治疗方式等试验,通过数据分析、症状观察,获取相关信息。一种新药的上市,不管经过多少体外和动物试验,终都需要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才能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必须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随着越来越多药物临床试验的进行以及GCP的实施和监管的加强,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研究人员各司其职,研究护士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可替代,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工作外,研究护士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还担负着相应的研究工作。

    作者:孙美艳;卢洪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急诊医疗纠纷中遗体滞留的危害及解决途径

    分析了在急诊医疗纠纷中出现遗体滞留现象的背景、原因和危害,并就如何妥善处理从法律层面与护理干预角度提出了建议。

    作者:秦海峰;陈颖;杨智;王韬;吴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无菌包缺失率。[方法]成立“安心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步骤实施活动。[结果]无菌包缺失情况由活动前每周15.75件降至活动后的每周5.25件,进步率为66.67%,目标达标率为116.67%;提高了全体圈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感、团队凝聚力、愉悦感。[结论]品管圈活动达到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的目的,供应室护理管理得到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陈翠英;江琳;李黎;彭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等级评估培训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口服药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病房进行低风险管理[1],我院将病房口服用药由原来的病房分管药物改成综合楼病区统一管理,抢救自备所需口服药物进行危险分级、实行病区预案式风险管理。病区分管药物减少,药房统一摆药后无药品说明书供护士统一学习[2],低年资级护士临床学习机会减少,对病人临床用药指导缺乏统一规范性。老年干部病房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综合、全程、科学、满意的护理服务,所以对护士进行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培训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士核对、发放、指导病人服药安全性,降低给药及健康教育缺陷,对高干病区低年资护士口服药培训管理中实施等级评估与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容;邹密;王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脑病病人的护理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各种造影剂的增强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检验,都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在此基础上,造影剂的安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报道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脑病的病人,经过早期识别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

    作者:谢彩云;刘芳;王瑞芸;谢金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例遗传性血色病继发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 H)是因铁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所编码的蛋白功能发生改变,导致体内铁吸收过多、排出减少,使组织器官中铁质进行性沉积,导致脏器功能损害,产生肝硬化、糖尿病、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功能减退、关节炎、皮肤色素沉着等临床病症[1,2]。HH 通常在40岁~50岁发病,在欧州、美州白人中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北欧患病率为0.2%~0.5%,我国发病罕见[3]。1956年-2013年,我国公开报道血色病不足200例[4]。血色病护理个案报道23例,以心功能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报道则更少,相关个案报道仅3例,但均由继发性血色病引起。2012年6月19日,我院收治以心功能衰竭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血色病病人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思敏;刘素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例穿透性巨大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约15%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足[1]。DF病人的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病人的8倍~24倍[2],截肢率高达80%[1],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013年2月,本院收治1例迁延不愈的巨大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护理7周后,溃疡痊愈。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卢湘;白姣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PDCA循环管理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出院后的老年乳腺癌病人按照建档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需提供咨询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首次建档时及6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首次建档时两组 SAS、SDS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值较首次建档时明显降低(P<0.05),QOL各维度评分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首次建档时(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文杰;李秀满;岳琳;向寒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新型鼻胃管固定支架的设计与应用

    鼻胃管置管是胃肠道减压、肠道营养、洗胃及胃内治疗的必要手段。置管成功后一般用医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后贴于脸颊部。医用胶布固定胃管需要每天更换,且不能贴在同一部位,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损伤,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过敏现象,给病人带来不便。鉴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鼻胃管固定支架。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月霞;何乾峰;董妮;路中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员服上衣改良设计与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存在管路较多、分布部位较广、暴露较多等问题,普通病员服不太适合。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改良了重症监护室病员服上衣设计,经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荆伟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介绍一套头戴式婴幼儿体温监测预警装置1)

    发热婴幼儿夜间体温监测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因婴幼儿无表达能力和自我行动能力,无法传达自身的健康状态和信息,家长需要时刻对其进行监护。现介绍一种轻便、耗能低、功能强、价格低廉的头戴式婴幼儿体温监测装置,它能够与智能手机进行对接,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实时温度记录、分析以及预警。

    作者:吴倩倩;叶夏;王文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胰岛素笔治疗盘的设计与应用1)

    研究表明,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胰岛素笔将胰岛素与注射器合二为一,携带方便,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迅速、准确地完成注射,剂量精确到1个单位,针头短而细,注射痛苦小,降低了病人对针头的恐惧感[2]。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定,住院病人治疗操作必须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完成[3]。随着胰岛素笔的广泛使用,胰岛素笔的管理在内分泌科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住院病人胰岛素笔使用与保管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规范[4]。目前,内分泌科多将胰岛素笔放在专用笔盒内,再统一存放在大治疗盘中,笔盒与笔分离后存在放错的隐患;或将胰岛素笔存放于多层盒内,但该存储方式不便进行单人治疗。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制了胰岛素治疗盘,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护理工具。

    作者:罗宝萍;郝伟芳;李小菊;杨宇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新式单鼻塞吸氧装置固定存放袋1)

    单鼻塞吸氧装置在基层医院使用普遍,但反复吸氧、间断吸氧过程中氧管的存放固定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以往按照操作规范用纱布包裹吸氧管,但包裹后氧管头端容易滑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设计了单鼻塞吸氧装置固定存放袋。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晓岚;张华峻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人工气道给氧管和湿化液滴管固定装置的设计1)

    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病人病情稳定后,脱机带管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二通接头把给氧管、湿化液滴入管和气管导管三者相连,进行气道湿化和经气道氧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将一次性给氧管剪去端头后直接插入气管导管外接端口上的二通接头内给氧。二通接头带一插入气管导管端口内连接件、一外接连接件;两连接件通过环台连接在一起,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湿化,需要人工定时使用注射器在气道内注入湿化液。气管导管外接端口及其所带的二通接头内径6 mm~8 mm ,远远大于给氧管2.5 mm,因而给氧管固定困难,常因病人咳嗽、摇头、翻身而滑脱,人工定时用注射器注入湿化液,操作相当繁琐。为了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人工气道给氧管和湿化液滴管固定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温丽芳;魏淑娟;杨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国内关于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研究的文献分析1)

    [目的]分析我国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以“预期性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化疗”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关于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研究的护理文献进行检索及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6篇有效文献;10篇干预性研究,干预方法涉及中医护理、心理护理及音乐疗法等;7篇描述性研究,主要是针对预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中以预期性恶心呕吐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为主;4篇护理综述,主要涉及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的研究进展;5篇护理经验类文献,主要是针对预期性恶心呕吐护理经验的介绍。[结论]国内有关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相关护理研究文献较少,处于起步阶段;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在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鉴于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护理干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加强护理干预在预期性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庆;段培蓓;张晓琴;诸建华;梅思娟;杨丽华;孙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声明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德国医院出院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出院管理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顺利转到另一个医疗服务机构或家庭的过程,它包含了医生、护士、姑息治疗及康复医师、社会工作者、义工等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的合作过程,借此在病人及其家庭、社区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对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及出院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节省社会资源及减少家庭压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实施出院管理服务能够减少病人急诊入院率,减轻医院的床位压力等[1]。

    作者:赵莉;李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更正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