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利斌;徐浩翔;谭娟;王挺;徐德国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阴道分娩产妇3452例为观察组,2011年2月-2012年2月阴道分娩产妇2997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按产科预防尿潴留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瞻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制定落实“三早”护理管理制度、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有效镇痛、早期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不同产后时间排尿例数及尿潴留发生例数。[结果]两组产后不同时间排尿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排尿时间提前,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肖枫;陈群英;王志悠;程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确定一套标准的、统一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名专家就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设置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包括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和125个三级指标。其中,麻醉护理的相关内容是否应被纳入培训课程尚有争议。[结论]专家对确定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课程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可为今后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邱莹;张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保险和家庭收入情况的社区居民是否选择治未病服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中医“治未病”了解率为47.24%,技术水平和支付费用在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二位。[结论]社区居民有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老年人是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大的人群,但对“治未病”还不够了解,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要注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收费标准。
作者:朱正刚;陈燕;刘霜霜;张小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病房进行低风险管理[1],我院将病房口服用药由原来的病房分管药物改成综合楼病区统一管理,抢救自备所需口服药物进行危险分级、实行病区预案式风险管理。病区分管药物减少,药房统一摆药后无药品说明书供护士统一学习[2],低年资级护士临床学习机会减少,对病人临床用药指导缺乏统一规范性。老年干部病房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综合、全程、科学、满意的护理服务,所以对护士进行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培训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士核对、发放、指导病人服药安全性,降低给药及健康教育缺陷,对高干病区低年资护士口服药培训管理中实施等级评估与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容;邹密;王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1]。我国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30%,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50%的目标[2]。为了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刮痧板按摩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蔡国华;杨林;杨召婷;李艳莉;徐吟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无菌包缺失率。[方法]成立“安心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步骤实施活动。[结果]无菌包缺失情况由活动前每周15.75件降至活动后的每周5.25件,进步率为66.67%,目标达标率为116.67%;提高了全体圈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感、团队凝聚力、愉悦感。[结论]品管圈活动达到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的目的,供应室护理管理得到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陈翠英;江琳;李黎;彭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我国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以“预期性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化疗”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关于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研究的护理文献进行检索及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6篇有效文献;10篇干预性研究,干预方法涉及中医护理、心理护理及音乐疗法等;7篇描述性研究,主要是针对预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中以预期性恶心呕吐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为主;4篇护理综述,主要涉及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的研究进展;5篇护理经验类文献,主要是针对预期性恶心呕吐护理经验的介绍。[结论]国内有关肿瘤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相关护理研究文献较少,处于起步阶段;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在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鉴于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护理干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加强护理干预在预期性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庆;段培蓓;张晓琴;诸建华;梅思娟;杨丽华;孙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校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和心理韧性的关系,为护理教育中如何提高护生心理韧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91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总分为(231.60±27.11)分,心理韧性总分为(83.69±9.90)分;批判性思维总分与心理韧性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专科护生心理韧性和批判性思维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
作者:曹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出院管理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顺利转到另一个医疗服务机构或家庭的过程,它包含了医生、护士、姑息治疗及康复医师、社会工作者、义工等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的合作过程,借此在病人及其家庭、社区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对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及出院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节省社会资源及减少家庭压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实施出院管理服务能够减少病人急诊入院率,减轻医院的床位压力等[1]。
作者:赵莉;李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鼻胃管置管是胃肠道减压、肠道营养、洗胃及胃内治疗的必要手段。置管成功后一般用医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后贴于脸颊部。医用胶布固定胃管需要每天更换,且不能贴在同一部位,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损伤,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过敏现象,给病人带来不便。鉴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鼻胃管固定支架。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月霞;何乾峰;董妮;路中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佳鼻腔冲洗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3月行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50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口头鼻腔冲洗健康教育;选取2013年4月-5月行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50例病人为观察组,实施口头讲解、操作示范、视频播放、发放宣传册、效果反馈等多模式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病人鼻腔冲洗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更有利于病人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可以传播健康信息,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
作者:朱红;李琳;罗巧兰;张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CABG围术期病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 CABG围术期护理工作中。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出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责任、营养、态度、运动和锻炼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P<0.05),其中药物依从性、健康责任得分居前2位;观察组服务态度、关爱病人、健康教育等条目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BG围术期护理路径能够促进病人术后形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提高满意度。
作者:龙洪;李荣;吴慧兰;刘英;彭芳;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方法]将2011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干预5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5个月,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变化。[结果]两组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得分和学习态度中学习体验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整体呈积极倾向,有较高的学习体验,但学习兴趣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内部动机的培养。
作者:毕雪晶;崔玉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使用计步器能否有效指导糖尿病病人科学运动降低血糖,预防运动过量而致的低血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第一周期两组均不使用计步器指导运动;第二周期观察组病人运动时携带计步器,对照组不使用计步器指导运动,观察两组病人不同周期3餐后2h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第二周期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80.0%,对照组为23.3%;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9%,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计步器指导糖尿病病人运动,能够有效帮助病人达成运动目标,控制餐后2h血糖,同时预防运动过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王贺佳;郑辉;于艳艳;葛焕琦;刘亚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避孕知识的健康教育却仅限于出院时的简单交代,由于对产后避孕的不重视和避孕知识的缺乏,导致不少妇女剖宫产术后短期内再次妊娠。为此,对首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避孕知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舟;郭建玲;刘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约15%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足[1]。DF病人的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病人的8倍~24倍[2],截肢率高达80%[1],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013年2月,本院收治1例迁延不愈的巨大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护理7周后,溃疡痊愈。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卢湘;白姣姣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