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洪;李荣;吴慧兰;刘英;彭芳;周淑英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疾病类型趋向长期慢性为主,疾病治疗过程亦趋漫长,病人长期住院困难且不现实[1],很多病人出院回家后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病人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2],延续性护理得到人们的接受和重视。美国老年病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病人健康状况的恶化[3]。《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4]中提出:要将护理服务领域延伸至社区、家庭。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我院结合国内外先进护理服务经验,充分征求病人意见、需求基础上,于2010年起设立了援护中心,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分析了在急诊医疗纠纷中出现遗体滞留现象的背景、原因和危害,并就如何妥善处理从法律层面与护理干预角度提出了建议。
作者:秦海峰;陈颖;杨智;王韬;吴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护理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确定一套标准的、统一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名专家就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设置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包括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和125个三级指标。其中,麻醉护理的相关内容是否应被纳入培训课程尚有争议。[结论]专家对确定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课程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可为今后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邱莹;张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方法]将2011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干预5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5个月,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变化。[结果]两组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得分和学习态度中学习体验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整体呈积极倾向,有较高的学习体验,但学习兴趣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内部动机的培养。
作者:毕雪晶;崔玉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病人病情稳定后,脱机带管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二通接头把给氧管、湿化液滴入管和气管导管三者相连,进行气道湿化和经气道氧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将一次性给氧管剪去端头后直接插入气管导管外接端口上的二通接头内给氧。二通接头带一插入气管导管端口内连接件、一外接连接件;两连接件通过环台连接在一起,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湿化,需要人工定时使用注射器在气道内注入湿化液。气管导管外接端口及其所带的二通接头内径6 mm~8 mm ,远远大于给氧管2.5 mm,因而给氧管固定困难,常因病人咳嗽、摇头、翻身而滑脱,人工定时用注射器注入湿化液,操作相当繁琐。为了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人工气道给氧管和湿化液滴管固定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温丽芳;魏淑娟;杨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病房进行低风险管理[1],我院将病房口服用药由原来的病房分管药物改成综合楼病区统一管理,抢救自备所需口服药物进行危险分级、实行病区预案式风险管理。病区分管药物减少,药房统一摆药后无药品说明书供护士统一学习[2],低年资级护士临床学习机会减少,对病人临床用药指导缺乏统一规范性。老年干部病房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综合、全程、科学、满意的护理服务,所以对护士进行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培训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士核对、发放、指导病人服药安全性,降低给药及健康教育缺陷,对高干病区低年资护士口服药培训管理中实施等级评估与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容;邹密;王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伴有昏迷,病人的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丧失,容易出现误吸,加上呼吸道分泌物多,不能自行排除,利于病原体的黏附繁衍,导致肺部感染。为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致残率,气管切开是早期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晋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拔除尿管佳时机,为临床早期安全拔除尿管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 A、B、C 3组,每组30例。A组病人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B组病人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C组病人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比较3组病人拔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以及病人术后舒适度。[结果]3组病人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其次是 B组,C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3组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 C 组,3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第2天为拔除尿管的佳时机,既不增加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又可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身心舒适度。
作者:杨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方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方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方满意率。
作者:杨良枫;李小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出院后的老年乳腺癌病人按照建档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需提供咨询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首次建档时及6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首次建档时两组 SAS、SDS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值较首次建档时明显降低(P<0.05),QOL各维度评分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首次建档时(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文杰;李秀满;岳琳;向寒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鼻胃管置管是胃肠道减压、肠道营养、洗胃及胃内治疗的必要手段。置管成功后一般用医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后贴于脸颊部。医用胶布固定胃管需要每天更换,且不能贴在同一部位,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损伤,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过敏现象,给病人带来不便。鉴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鼻胃管固定支架。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月霞;何乾峰;董妮;路中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无菌包缺失率。[方法]成立“安心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步骤实施活动。[结果]无菌包缺失情况由活动前每周15.75件降至活动后的每周5.25件,进步率为66.67%,目标达标率为116.67%;提高了全体圈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感、团队凝聚力、愉悦感。[结论]品管圈活动达到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的目的,供应室护理管理得到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陈翠英;江琳;李黎;彭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泌尿系结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微创手术取石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切口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广大病人所接受[1]。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我科护理人员采用改进方法,对围术期病人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做好出院指导,使89例泌尿系结石病人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郜丽;王素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湿疹病人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进行整合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电话随访,2周1次,督促病人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诊。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 90)量表评分和血清神经肽测评结果。[结果]整合式心理治疗前,湿疹病人在 SCL 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疹病人 SCL 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血清 P 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整合式心理治疗后,干预组SCL 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等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VIP 检测结果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谷利斌;徐浩翔;谭娟;王挺;徐德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医学科学的深化和发展,带动了医学领域各种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每种新药在运用于临床病人前,必须经过基础研究、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等规定程序,所有试验合格后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应用。与试验前的药物研究相比,药物临床试验更为重要,直接关乎临床病人用药安全。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主动干预或者不干预等手段,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新式药品、治疗方式等试验,通过数据分析、症状观察,获取相关信息。一种新药的上市,不管经过多少体外和动物试验,终都需要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才能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必须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随着越来越多药物临床试验的进行以及GCP的实施和监管的加强,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研究人员各司其职,研究护士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可替代,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工作外,研究护士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还担负着相应的研究工作。
作者:孙美艳;卢洪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1]。我国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30%,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50%的目标[2]。为了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刮痧板按摩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蔡国华;杨林;杨召婷;李艳莉;徐吟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CABG围术期病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 CABG围术期护理工作中。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出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责任、营养、态度、运动和锻炼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P<0.05),其中药物依从性、健康责任得分居前2位;观察组服务态度、关爱病人、健康教育等条目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BG围术期护理路径能够促进病人术后形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提高满意度。
作者:龙洪;李荣;吴慧兰;刘英;彭芳;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