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游泳时两种脐带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曹学华;罗宏

关键词:新生儿, 游泳技术, 脐带处理方法, 对比研究, Treatment, Two, Study, 脐部感染, 遮盖物, 现报道如下, 暴露法, 争议, 预防, 沐浴, 临床
摘要:目前新生儿游泳技术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长期以来,新生儿游泳时脐部都提倡采用护脐贴遮盖,而王立新等[1]提到新生儿游泳时脐部未用任何遮盖物,因此新生儿在游泳时脐部是否需要遮盖还存在争议,至今还未有人对此做专门的研究.由于新生儿沐浴时脐部也是采取直接暴露法,新生儿游泳是否也可直接暴露?笔者于2009年底对部分新生儿游泳时采用此法,并未发现脐部有异常,因此于2010年1月-2月进行游泳的新生儿做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太原市诊疗物品清洗现状的调查分析

    清洗在医院消毒起着重要的作用.医院诊疗活动中重复使用后的器械表面都沾染了大量血液、体液等有机物,如不彻底将污染物从器械上清除干净,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在器械表层形保护膜,妨碍灭菌因子与微生物有效接触,无论化学还是物理的消毒灭菌方法均可能失效.2009年12月1日卫生部实施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清洗环境、设施、方法、人员要求都进行了一系列规定.我市卫生局为了调查医院对该规范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此次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晓琳;李变娥;郭超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早期经络操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在增加.据调查,我国脑卒中年发病为120万人~150万人,存活50万人~70万人,其中38万人~52万人留有残疾[1],其中50%脑卒中病人中出现重度或轻度抑郁,伴抑郁者比无抑郁者死亡率高3倍~4倍[2].近10年来,国内学者主张脑卒中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大限度促进功能恢复[3].笔者依据中医经络原理,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200例脑卒中病人运用经络操调动其本体感觉,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抑郁症状,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秀梅;孙晓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致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静脉留置针致血管损伤是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原因,由静脉炎引起的菌血症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为了更系统地认识静脉炎,从血管损伤致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血管损伤致静脉炎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和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海燕;阚春梅;路雪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生儿游泳时两种脐带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前新生儿游泳技术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长期以来,新生儿游泳时脐部都提倡采用护脐贴遮盖,而王立新等[1]提到新生儿游泳时脐部未用任何遮盖物,因此新生儿在游泳时脐部是否需要遮盖还存在争议,至今还未有人对此做专门的研究.由于新生儿沐浴时脐部也是采取直接暴露法,新生儿游泳是否也可直接暴露?笔者于2009年底对部分新生儿游泳时采用此法,并未发现脐部有异常,因此于2010年1月-2月进行游泳的新生儿做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学华;罗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3种方法预防微量注射泵使用中回血的效果观察

    作为一种双赢的新型仪器,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既保证了医疗质量使治疗计划能及时准确的实施,又能大限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但随着微量注射泵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发现,当输注速度慢、穿刺部位高于泵体时常出现静脉回血现象,容易引起针头堵塞而影响治疗.黎华等[1]研究认为,输注速度为3 mL/h时所有病人均出现静脉回血现象.为尽可能减少使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出现的静脉回血现象,现将3种预防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周广琳;卢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长效机制的建立

    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接触密切、广泛,因此在改善就医体验,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护理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1].2010年我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以基础护理服务促进专科护理落实到位,以专科护理提升基础护理内涵,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15个,受到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同时我院建立长效补偿、激励及监督机制、实行护理人员分层次管理、完善支持系统,确保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效果,并使其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红梅;陈晓琳;马珍珍;李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临床护理教程>中的心肺复苏术评价标准及模拟人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20名社区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测评.[结果]浦东新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水平不高,得分51.16分±12.87分;及格率22.00%,优秀率、良好率均为0;不同医院护士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背景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亟待提高,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急救培训网络.

    作者:张梅英;马素芳;彭幼清;陈益清;周如女;徐励;沈静之;凡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9例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配合

    严重的眼球穿通伤常因角膜和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视网膜脱离同时存在,处理非常棘手.开放式玻璃体切割术,危险性大,合并症多;而分期手术也难以挽救视功能[1].眼外伤的病人通常为双眼受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临时人工角膜的出现,使伴有角膜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成为可能.我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共行9例临时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效果良好.此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进行顺利与否与护士的配合密切相关.

    作者:侯建萍;李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在急诊科的试行效果

    随着医院竞争的日益激烈,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效率、满足病人的需求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急诊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其他科室大不相同,由于病人病情变化突然,计划性治疗措施较少,护理工作压力及工作量都较大,急诊护士兼具多重角色,除了是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这给急诊科护士提高护理质量、满足病人需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大部分医院急诊科的专职医师较少,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内科和外科的轮转医师,系统学习和掌握急诊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急诊护士就欠缺一些.所以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效率、提高急诊护士的整体救护水平、满足病人的需求、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11年1月开始实施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与传统的工作模式比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俊萍;孙双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截石位手术布类的改进

    产科截石位手术中运用的布类铺巾是教科书中所指导的:3个脚桶、1张包布、1张治疗巾,用4个帕钳夹住形成1个方形平面[1].在使用中存在病人需要移动体位时,因手术面改变而污染无菌区域,或巾钳掉落或使布类破损,或急产时铺巾耽误接生时间等问题.为此我院将使用布类改进,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马静;闵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紫癜性肾炎发病因素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住院病人流行病学现状,为临床判断病情及实施个体化治疗护理方案提供较为实用的指导依据.[方法]分析入选812例紫癜性肾炎病人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情况、诱因、首发症状、病程、居住地、临床症状等指标及诊断情况.[结果]发病率2008年-201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8年增长45.0%;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共531例,占65.4%;有明确诱因的共505例(62.2%).发病前有过敏史共292例(36.0%),病人接触过敏源病情反复发作;紫癜性肾炎起病方式不一,绝大多数病人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共758例,占93.4%;尿改变以血尿并蛋白尿多,共521例,占64.2%,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正常,共783例,占96.4%.[结论]病人体质、感染、季节、环境、药物、食物等是发生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增强体质,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此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根据紫癜性肾炎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复发,避免并发症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并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蔺素萍;韩履祺;霍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护理行为的关怀性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研究

    疾病不确定感受到病人自身能力和帮助者的影响,当病人依赖于帮助者对于刺激框架(即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分析和解答时,帮助者可直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1].扮演帮助者角色的护理人员及其提供的护理行为是影响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的目标在于帮助病人达到身体、心理以至心灵层次的协调,目标的达到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过程及关怀的表达得以实现[2].为病人所感知的护理行为关怀性决定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3].我们通过对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对护理行为关怀性的认知调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改进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具差异性、更富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

    作者:龚俊;雷澄;苏西越;王春莲;郭南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

    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指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CNP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降低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1].我院从2010年1月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轶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效果观察

    肾衰竭(CRF)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肾功能受损,导致尿酸等多种代谢产物蓄积,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改善病人的高尿酸血症,将有助于延缓CRF的进程[1].我院采取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CRF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CU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它适用于抢救、危重、大手术及须严密观察病情的住院病人[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颁布和实施,明确了护理记录是复印病例的重要部分,也作为法律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为了规范和提高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减少由于记录缺陷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我院于2009年1月将新设计的ICU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彩云;梁艺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在门诊输液中的查对方法的改进

    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病人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临床工作中,经常因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的现象,给病人及医院均造成不良后果[1].我院是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门诊每日输液量平均600人次,高峰达900人次,护理工作量大,如何在繁忙而单调的工作中降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到位而发生的差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我科以往静脉输液按照常规核对姓名的方法,发现时有错误应答发生,2009年9月我科实施显示屏显示输液号码后,双向核对病人身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峰;高艳;卞来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痴呆病人进食困难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进食是人类基本也是社会化程度高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维持正常进食行为不仅是个体摄入足够营养、保持身体健康良好状态的重要保证,更是社会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重要体现[1].痴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病变.随着疾病进展和恶化,痴呆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常出现进食困难.长期进食困难则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命质量[2,3].我们通过运用专门测量工具评估痴呆病人进食困难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社区及居家痴呆病人进食困难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文;李晓静;梁蝴蝶;刘冬梅;娄凤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足底按摩促进产妇剖宫产后排气及排便的效果

    剖宫产术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慢,迟迟不能进食,机体过度消耗,不利于产后康复.如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使产妇早进餐、早排气、早排便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我们对61例剖宫产产妇进行足底按摩,明显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艳;田丽;秦保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正压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其表现在艾滋病感染者发病率正在以每年30%速度增长,就诊及住院的艾滋病病人每年在不断增加,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天和这些病人接触,无疑是HIV的易感暴露群体[1].职业暴露已是从事艾滋病防治一线人员面临的大威胁,也是艾滋病防治队伍极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疗条件,医疗设备的不断改善与发展,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针刺事件的发生,避免医务人员针刺伤所致的职业暴露,探讨正压留置针给病人输液更多好处的同时,特别关注抗艾滋病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加强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权;曾慧频;韦美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对胎粪污染儿呕吐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探讨胎粪污染儿早期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呕吐改善的效果, 2011年1月-2011年6月100例胎粪污染儿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分娩的胎粪污染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胎龄37周~42周,平均39周,出生体重2 500 g~4 500 g,平均3 500 g.对照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出生体重2 500 g~4 500 g,平均3 500 g.两组患儿胎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卓华珊;刘圆圆;梁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