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晨;王培席;郭宇红
1 病例介绍 病人,31岁,孕1产1,已婚,农民.2007年2月22日因停经50 d、阴道出血13 d、右下腹疼痛5 d于入院.入院查体:体温 36.5,脉搏 75/min,呼吸20/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经产型外阴,阴道通畅有血迹,后穹隆不饱满,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右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左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后穹隆穿刺抽出5 mL不凝血.B超检查回报:子宫正常大小,宫腔内回声均匀,右附件区有一包块4.5 cm×3.0 cm,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子宫后方可见少量液性暗区.血常规:血红蛋白11.0 g/L,白细胞8.0×109 /L ,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入院诊断:宫外孕.病人停经35 d,早早孕试验阳性,早孕反应不明显,停经37 d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在当地给予保胎治疗,停经45 d停用黄体酮后再次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并伴有阵发性右下腹钝痛、下坠,无放射.
作者:张春晓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或溶血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1].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硬肿症等,更易并发医院内感染导致新生儿死亡,对新生儿的健康危害较大[2],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010年2月-2010年8月我科使用汇涵术泰护创敷料直接对脐部喷洒清洗消毒,一步实现冲洗、杀菌双重高效,同步实现创面愈合,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凤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约100万人,每年新增肠造口病人约10万人,以后还有增加的趋势[1].目前肠造口定位在医疗、护理教科书上无操作常规,国内有些外科医生对肠造口位置的选择在术中进行,但是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人康复.由于手术时平卧、麻醉和切口等因素的影响,造口的解剖位置可能与理想的位置有较大的偏离[2];另有文献报道:手术肠造口的位置与术前预设不一,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1%~70%[3];故尽可能按术前定位造口.我科回顾性研究2007年5月-2010年10月同期住院造口病人术中定位与术前定位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秀珍;韩平;何玉每;刘松霞;张学梅;袁玲玲;车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压疮是临床上慢性疾病或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1].冰石愈伤软膏具有解毒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对压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使用冰石愈伤软膏对26例压疮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景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适应企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成为影响医疗质量重要因素,所以实施优质护理势在必行.本院是所高校医院,承担着近4万多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及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在校大学生是就医病人的主要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年轻、思维灵活、观念超前,但也由于年轻从而个性比较强,遇事容易情绪化、容易冲动.所以高校医院实施优质护理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优质护理的认知程度,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对高校医院制定优质护理标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张慧;王秀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受益于鼻内镜下切除鼻息肉出血少、痛苦少、切除完全的优点.但是鼻内镜手术因为部位特殊,神经末梢丰富,病人术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特别术后又要通过鼻腔填塞纱条24 h~48 h,术后疼痛仍难以忍受.现在一些医疗机构已将疼痛作为第5生命体征来对待[1],然而疼痛评估量表可谓多种多样,且其具体的操作,适用人群也不尽相同.如何挑选适用于描述我院鼻内镜术后病人的疼痛,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针对于此,特挑选4个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量表运用于鼻内镜术后病人,从中选择适合的评估量表.
作者:张卓;归纯漪;凌凌;付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调查了解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需求,通过为病人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促进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60例我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完善的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规范的随访指导.[结果]病人需要得到疾病相关知识、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健康教育,尤其是需要得到关于传播途径、疾病预防、消毒隔离等内容的教育.病人愿意接受教育的方式依次为与医护人员交谈、取阅健康教育资料、疾病专题讲座、随访咨询等.通过针对性干预后全部病人均能掌握所需疾病相关知识,95%的病人参加规范随访、病人满意度达100%.[结论]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对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通过内容丰富全面、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指导能满足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
作者:杨淑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基层医院一直以来仍沿用软木塞及大头针作为固定痔核组织的器具.软木因其质地轻软,富有弹性,不透水等特点,被制成圆柱状后应用于环状痔切除手术中.近年来由于软木这种材料不宜获取,制作麻烦,而且存在院内感染隐患.因是一种木料,多次使用后大头针会扎出许多针眼,缝隙里易进入异物,其清洗不能达到彻底,同时清洗、灭菌多次后会使其变形变质,不符合消毒灭菌规范要求.我科采用其他物品替代,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佐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高位截瘫病人多由颈椎脊髓外伤、结核及肿瘤等疾病引起,病人意识清楚而四肢无感觉运动,能进食但大小便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病人常常感到绝望并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部分减轻病人痛苦和便于护理,大部分病人可以通过坐轮椅下床进行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但病人的排便问题难以解决.国际疾病分类(ICD)研究指出,神经性疾病包括脊髓损伤发生便秘的比例很高,高位截瘫便秘发生率约为69%.如何通过护理干预重建病人反射性排便功能成为护理学关注的焦点,也是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高位截瘫病人在意念、定时扩肛联合训练下,不使用药物治疗,帮助高位截瘫病人重建反射排便功能.
作者:孙春霞;朱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前,剖宫产率逐年增高是国内外产科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过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孕产妇的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1].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中国剖宫产率已高达46.2%,是迄今文献报告中剖宫产率高的国家,且11.7%没有明确的手术指证.无指证的母亲要求剖宫产是中国剖宫产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2].为了降低选择性剖宫产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我科对2009年6月-2010年12月选择剖宫产的290名孕妇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原因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引导其改变分娩方式,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杭州市高龄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实行整群抽样,采用自设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等,对杭州市老城区5个社区的452名8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80岁~85岁年龄段人数占半数以上,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比例为30.8%,男女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长、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低MMSE评分、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比例高,经常参加健身活动、家务活动、照顾晚辈、与老伴共同生活、经常而规律饮酒的高龄老年人自理能力受损比例较低,不同经济收入、学历层次者自理能力受损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比例较高,不与老伴共同生活、低MMSE评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高龄老年人自理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经常而规律的健身活动、做家务是高龄老年人自理能力的保护因素.
作者:陈雪萍;范亚峰;曹建勋;卢友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骨盆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之一,可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类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传统方法采用下肢牵引、骨盆带外固定等治疗,复位多不理想.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损伤少,能较好地控制骨折移位,减少出血,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优点[1].而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常给护理带来诸多不便.2009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对29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C1型)病人行改良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卉;李邦莹;程翠年;谈宏业;刘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营养强化教育提高实习护生营养知识水平,提高护生营养教育和营养促进的能力,并建立合理膳食模式,以便更好服务于病人.[方法]对我院营养科109名实习护生进行6次营养知识培训,7次营养与膳食健康实践活动课,并对其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比较.[结果]教育后营养知识和态度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P<0.05);营养教育后提高了食物、营养素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营养行为得到改善(P<0.05).[结论]营养强化教育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实习护生的营养教育与促进教育方法.
作者:王静;杨咏涛;孙清华;肖敏;赵蓉;罗晓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终末期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尽管通过透析及药物治疗病人生存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腹膜透析病人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社会回归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研究表明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病人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1,2].综合康复措施对腹膜透析病人体力功能有无改善作用呢?因此,开展了包括组织病人运动会、划船、跳舞及唱歌的一系列康复活动,称为综合康复措施,以促进病人体力功能的改善.并对康复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作者:骆素平;董捷;李燕筠;许戎;左力;甘红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炎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1].临床上表现为脊柱和外周关节炎,并可伴发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多系统损害.本病以青少年男性多发,发病年龄20岁~30岁,40岁以后很少发病.有时显示家族发病倾向.髋关节受累者表现为关节局部或腹股沟处疼痛,活动受限,晚期可以发展为关节强直,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病变部位可有大量TNF-amRNA表达,而新骨形成部位可见TGF-b,前者可刺激软骨和骨的形成,是导致纤维化和关节强直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1].益赛普是一种重组的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能可逆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受体位点的结合,国外已用于治疗活动性AS[2].国内大部分文献报道仅限于益赛普灌注于膝关节腔治疗AS中膝关节受累的病人,在B超定位下用益赛普灌注髋关节腔治疗AS髋关节受累者是一种新疗法.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2月共收治AS病人17例,其中4例髋关节受累,采用B超定位下髋关节腔穿刺并灌注益赛普进行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巩膜、皮肤等黄染,它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因而也常常被家长所忽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前者可自行消退,后者则需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能得到及时就诊,可引起核黄疸,导致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产儿科人员于2009年对辖区内438例的新生儿中发生黄疸的189例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灵先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病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在国内,使用14 G血管穿刺鞘盲穿是植入PICC的常规穿刺技术.此种穿刺技术在使用时要求病人有粗直、有弹性的血管.对那些静脉条件差但强烈要求置管的病人,传统PICC穿刺法存在耗时长、局部组织损伤大等缺陷[1].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ST)进行PICC穿刺技术,使床旁置入PICC的成功率从原来的65%提高到91%[2].我院2009年12月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用于69例困难血管病人PICC置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玲;李蓉梅;傅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感染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病人致死的重要原因[1].糖尿病并发感染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袖口疳是由于包皮过长或包茎,大量包皮垢积存、刺激而引起的感染,属西医龟头包皮炎讨论范畴.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18例糖尿病病人合并袖口疳的病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如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成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减轻病人因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等优点,故在白血病病人的化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临床的应用日益增多,并发症的问题不容忽视,静脉炎即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现就2009年3月-2010年10月在本院血液科化疗的10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使用PICC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应用PICC出现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途径,保证病人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章美华;韩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如何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一直是困扰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难题.近年来,我院对中医护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中医护理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效促进了中医护理的开展,现交流如下.
作者: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