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血栓通的疗效观察

刘永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 血栓通, 常规治疗, 治疗组, 对照组, 颅内血肿吸收, 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 基础, 巴氏指数, Barthel, 伤残, 评估, 评分, 结果, 功能, 改良, 方法, 发病, 病人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血栓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7~10天后加用血栓通治疗,治疗25天左右后对比颅内血肿吸收情况及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估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促进血肿吸收及改善伤残功能.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52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半年,46例痊愈(88.6%),4例好转(7.7%),2例无效(3.7%).结论:对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内窥镜下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尤其是远疗效.

    作者:胡永成;关永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头孢他啶致新生儿消化道出血1例

    头孢他啶为广谱抗生素,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我科在近两年使用中,发现1例新生儿下消化道出血,现报道如下:患儿,男,4天,以”皮肤”红斑脓疱疹2天由妇产科转入我科.

    作者:张辉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子宫腺瘤样瘤4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ti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作者:韩洁;张永生;刘西林;朱晓玲;高萍;朱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前应用昂丹司琼对术中及吗啡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应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少量使用不抑制呼吸,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小,成瘾性及耐受性低,但由于吗啡术后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较明显,往往影响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本临床观察选择术前给予昂丹司琼,观察其对手术中的牵拉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及吗啡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李貌勇;曹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经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三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入院,术前,出院前.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高.结论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徐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法整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手法整复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6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40d~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优41例,良24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95.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周光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方法: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两组结果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通过对脑出血的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栓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心肌梗塞、寇状动脉闭塞症肢体动、静脉血栓的临床探讨(附1200例分析)

    目的:血栓注射液临床治疗脑梗塞、心肌梗塞、寇状动脉闭塞症、肢体动、静脉血栓1200例疗效探讨.方法: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介入及静脉点滴治疗各种血栓.结果: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临床治疗1200例各种血栓病例,治疗好转1195例,治疗好转率为99.6%;治愈1134例,治愈率为94.5% 结论:根据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1200例各种血栓病例,有效好转率为99.6%;治愈率为94.5%,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孟平安;孟晓波;孟晓玲;宋颜芳;郭津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致残率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致残率的研究.方法:对3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伤后1年按GOS分级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作者:于学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通过对该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患者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提高.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技术,可以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张小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医辩证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体会

    用寿胎丸加减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有补肾健脾益气,止血安胎之功效,有效率达94.3%,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正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行困难LC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中转开腹18例,120例在腹腔镜下完成,4例术后发生胆漏,余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高原地区困难LC能否成功与胆囊病变程度,胆囊管变异,术者的手术技术和经验密切相关的,术中仔细解剖、遇复杂情况果断中转开腹是降低并发症的明智之举.

    作者:索朗次仁;刘波;曹宏伟;平措桑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点的分析

    目的:分析发生于某市私立职业技术学院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引起爆发的原因,以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职业技术学院麻疹爆发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3月,某市一私立职业技术学院发生麻疹爆发疫情,共发病26例,罹患率为1.65%,全校所有班级均有发病,年龄以17-18岁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2%.男生发病17例,罹患率为1.69%;女生发病9例,罹患率为1.57%.结论:建立传染病报告网络、加深学校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扩大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学校麻疹爆发的关键.

    作者:黄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SPA中9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PE患者,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4例(44.4%),存活5例(55.6%),其中治愈3例,好转2例.结论:目前胰性脑病仍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只能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排他性诊断,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尽早控制原发病,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唐明杰;杨金煜;郭亚民;吴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粗大运动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的将高危儿8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411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运动疗法、水疗、中医针灸、推拿、电疗、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干预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以盲法采用Peabody测试[1]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Q)进行测评.结果:两组高危儿治疗后的Peabody-GMQ测试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儿治疗前的Peabody-GMQ测试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eabody-GMQ测试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周满相;黄任秀;张靖;胡怡佳;谢筱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痛心绞痛患者30例,观察其用药1、2周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GS(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用药后1周,心绞痛止痛总有效率为76.7%,其中显效率为56.7%;用药后2周,心绞痛止痛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66.7%.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的缺血症状,是一种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雍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祛湿止痒汤加减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止痒汤内服兼外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兼外洗;对照组给予扑尔敏片0.35mg/(kg·d),日3次口服,再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皮损面积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祛湿止痒汤内服兼外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田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0例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缓解,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振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封闭疗法用于颈内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早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封闭疗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用0.5%碘伏消毒,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1%利多卡因溶液在导管两侧做局部点状封闭治疗.结果:对照组感染治疗有效率72%,实验组为9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疗法是治疗颈内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早期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波;梁滨沈;孙秀丽;丛艳;孙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受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状况分析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受者CsA的血药浓度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血药浓度变化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酶扩大免疫分析技术(EMIT)监测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的CsA血药浓度,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数值相差较大,个体差异性明显;患者各时期血药浓度呈现由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其血药浓度的波动较为明显.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需加强对CsA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性别等生理因素对CsA的体内代谢过程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小晓;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