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及护理

黄钦;陈凤菊;贺恋秋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注射液, 联合化疗, 药物治疗, 晚期癌症, 疗效及护理, Cancer Patients, combination, Blood Vessel, human,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 作用机制, 治疗药物, 血液供应, 血管生长, 休眠状态, 创新研发
摘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是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人血管内皮抑素,适用于一切需要血液供应才能生长的实体瘤,如胃癌、肝癌、肠癌和乳腺癌等,作用机制在于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阻断血管生长、中断肿瘤细胞营养和氧气的供应,终使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2006年已被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森田疗法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疗效.[方法]将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森田疗法和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OSIE总分、BPRS总分及SANS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比较,SANS各因子分,BPRS中焦虑抑郁及缺乏活力因子分,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迟缓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量表多个因子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有效地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者的阴性症状和促进其社会康复.

    作者:吴晓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方法,将80例产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产妇实施早期的乳房护理,对照组产妇按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是否发生乳房肿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早期实施乳房护理,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作者:罗万英;罗碧如;郭秀静;樊琼;刘友琼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大鼠器官移植的手术配合

    动物模型在促进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狗、猪、鼠等动物模型被建立,用来进行器官移植的研究[1-5].由于大鼠遗传背景明确,饲养环境和条件容易控制,其实验结果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比性,而手术操作难度又比小白鼠小,因此大鼠是器官移植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移植物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药物筛选,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恢复等方面的研究[6-10].我实验室也成功开展了大鼠小肠移植手术和大鼠肾移植手术,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到,在具有良好的手术技能的前提下,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现将相关的手术配合注意事项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博;宫德正;吴云红;朱亮;邹原;关莉莉;吴琼;高颖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32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加强体位练习,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活动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 [结论]针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特点及经皮后凸成形术的独特性为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佟冰渡;马远;梁艳彩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胎背对侧卧位联合阿托品肌肉注射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取胎背对侧卧位联合阿托品肌肉注射在加速产程进展、提高分娩质量中的效果.[方法]于2007年1月-2008 年12月,选择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并发症,出现产程活跃期延长或停止的初产妇174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 A组60例,协助产妇取胎背对侧卧位并给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B组56例,协助产妇取胎背对侧卧位,不使用阿托品;C组58例,产妇采取自由体位且不使用阿托品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采取胎背对侧卧位并给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可促进胎头内旋转过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曹明明;谭红艳;雷冬竹;王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手术体位实时监控的护理管理

    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一部分,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又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手术体位摆放的管理是重要环节.手术病人进行手术时,为使手术部位暴露明显,需要将病人摆置于不同的手术体位.然而,改变体位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又由于改变体位后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发生改变,一些组织承受压力和拉力的部位及强度亦随之而异,由此可能引起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等组织损伤[1,2].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避免由于体位摆放不当而造成对病人的损害,术前选择摆放合适的体位以及术中体位的保持都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安全管理所必需的.因此,我科2007年8月开始对手术体位摆放实施了实时监控管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金娥;温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单侧椎间融合器加SRS系统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围术期护理

    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我院1998年2月—2008年6月应用Spondylolisthesis Reducation System (SRS)提拉复位系统加单侧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5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肖小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紫癜停外敷护理对湿热内蕴型过敏性紫癜病人的皮肤干预

    目前我国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2],有研究认为,紫癜持续时间愈长,肾脏受累的可能性愈大[3,4];紫癜分布范围愈广,肾脏受累的几率愈大[3,5].及时控制紫癜皮肤病变可以减轻病人及家属的恐惧,缓解紧张情绪,对预防和减轻肾脏的损害也有积极意义.护士将中药生地黄、丹皮、赤芍等烘干后,粉碎制成膏剂外敷过敏性紫癜病人四肢皮肤损害处,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兀丽仙;郭培京;刘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病人的影响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1].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很高,存活者约四分之三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大限度的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2].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0月对72例脑血管病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越瑜;诸蕊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吸入氧化亚氮的护理

    肺动脉高压是心血管外科围术期的难题之一,当平均压大于或等于5.33 kPa(40 mmHg)为重度肺动脉高压[1].它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决定因素[2].氧化亚氮(NO)经气道吸入后,直接作用于肺小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及血管扩张,且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3].我科在2007年10月收治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持续吸入NO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珍;孟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健康妇女下肢肌力、骨密度(BMD)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OP)的目的.[方法]将2004年12月在本院体检后健康,双能-X线、神经肌肉分析仪(MES分析仪)测量BMD及下肢肌力正常的围绝经期妇女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每季度进行电话或家庭随访,内容包括强化教育,促其掌握预防OP相关知识;指导合理饮食;指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督导运动训练、户外活动及日照时间;戒烟酒.每年做1次BMD检测.对照组同干预组妇女2007年12月同做1次BMD.3年后观察两组一般情况和BMD.[结果]干预组的下肢肌力、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围绝经期妇女掌握OP相关知识,提高遵医行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下肢肌力,保持骨密度,降低腰背痛的发生率,减缓身高缩短进度,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作者:支文艳;张会娟;纪凤敏;于远洋;刘晓楠;鲁亚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儿科健康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成功的环节之一,医院健康教育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达到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提高护理质量.儿科的健康教育因对象特殊,牵涉面广、内容多,且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室有很大差别,健康教育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可以提高儿科健康教育水平,利于患儿的康复.本文就儿科健康教育常见问题就对策进行探讨,为提高和加强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外伤病人康复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外伤病人康复期的生活质量(QOL),分析有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脑外伤病人康复期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对100例康复期脑外伤病人与脑外伤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外伤病人康复期生活质量普遍下降,除情感职能维度外,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值明显低于脑外伤病人家属(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外伤病人康复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疗效、病种、期望值与比较标准等.[结论]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重点加强脑外伤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重视并发症的护理,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耳内镜下外耳道胆脂瘤手术的护理

    外耳道胆脂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由于胆脂瘤可产生蛋白分解酶,使骨质溶解,致骨性外耳道扩大,较大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道破坏、吸收;巨大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外耳道胆脂瘤除直接影响病人听力外,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利早期治疗.近年来开展的耳内镜手术开辟了耳外科的新领域,通过小型多角度的内镜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手术操作或通过微型摄像机将所见图像显示在电视荧光屏上并记录下来供分析或示教.2002年9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耳内镜直视下对41例外耳道胆脂瘤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和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2009年下旬版第6期)试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癌症病人亲属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亲属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病人疾病信息调查表对106例癌症病人的主要照顾亲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癌症病人亲属的社会支持得分为18分~60分(40.54分±8.21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亲属社会支持状况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5岁年龄组的亲属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显著降低;受教育年限>12年的亲属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受教育年限短者;干部、职员、知识分子的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工人;工人的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较低;医疗费用完全自付的亲属所得的客观支持分显著低于有医疗保险者;亲属的客观支持分在病人的疾病晚期高于早期.[结论]癌症病人亲属总体社会支持状况较好,但不同人群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差别,医务人员应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社会支持水平和利用度低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

    作者:任宁;吴中亮;李永奇;刘学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血压计袖带加压静脉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方法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期内失血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步.现介绍血压计袖带加压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方法.

    作者:高迪;王岩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包裹式球型小毛刷在清洗气管内套管中的应用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因气道分泌物难以排除或昏迷,常需行气管切开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一次性气管套管方便实用,但长久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易有铜绿假单胞菌及病毒、真菌感染的可能,痰液黏稠易将管腔封堵,故一般在术后月余,需将一次性套管更换为每日必消毒的银制气管套管.每日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且内套管有折弯处,故痰痂彻底清除较为困难.传统清洗气管内套管大多是用医用棉签和纱布结合,棉签很难通过气管内套管弯曲部分,如果棉签上的药棉缠绕不紧,很容易遗留在套管内造成阻塞.纱布抽拉时易卷起,不能有效清除污物.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鉴于此,我科制作了包裹式球型小毛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莉;赵晓宇;李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理性情绪疗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化,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焦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理障碍,人群患病率为1.48%[1].焦虑是指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危险的重大事件,或需要自己做出极大努力去应对的某种情况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与不愉快的情绪反应[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3].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住院冠心病病人焦虑的发生率为80%.尽管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发展,但是严重的焦虑会引起人认知能力的下降.同时焦虑情绪还会给病人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并与本身疾病症状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冠心病病人在接受介入治疗除疼痛外,可体验紧张、烦躁、害怕等,从而引起焦虑[5].本研究从2006年12月起,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接受介入治疗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分析干预前后病人焦虑情绪的变化,并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刘雅楠;林平;邵燕华;孙淼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

    截瘫是胸椎结核严重的合并症,这与胸椎管较狭窄、脊髓体积较大、缓冲余地较小有关[1].若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终生残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单纯的病灶清除术,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我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4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任志兰;王晓凝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