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腔内隔绝术治疗多发结核性腹主动脉瘤的护理

常青

关键词:腔内隔绝, 术治疗, 结核性,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aortic aneurysm, 瘤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 失血性休克, 发病年龄, 动脉扩张, 出血死亡, 胸腹部, 性疾病, 三联征, 多发性, 并发症, 文献, 疼痛, 临床
摘要: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其致命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致大出血死亡.结核性腹主动脉瘤相当少见.自1895年Kamen首次报道以来查阅文献供报道50余例,发病年龄50岁±16岁,其中88%为假性动脉瘤,且多为单发,而多发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仅4例.结核性腹主动脉瘤可出现相应的临床三联征:胸腹部或腰肋部疼痛、搏动性包块,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注药装置全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展迅速,临床多见为中晚期肝癌而失去手术切除和其他治疗的机会,我科从1998年4月-2005年12月收治134例肝癌病人,通过术中埋置化疗泵,输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后有一定疗效,在使用中经过仔细观察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全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病人的护理

    结核性毁损肺是由于结核杆菌反复感染而导致的肺叶广泛性、破坏性的病变.病变的肺叶实变、体积缩小、功能丧失且不可逆转.重症结核导致的毁损肺病人大通气量和肺活量都严重降低.虽然此病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危急,变化快,很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应引起临床重视.2007年1月我科急诊收治了1例结核性毁损肺大咯血的病人.经及时的右全肺切除术及1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丁尔其;徐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病人手术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很大提高,老年人口占社会人口数的比例逐渐增加,使得临床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病人数量增多.老年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方面均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使老年病人安全渡过手术期,对影响老年病人手术安全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关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调强放疗鼻咽癌病人的护理

    放射治疗(放疗)是迄今为止治疗鼻咽癌有效的手段[1],而肿瘤调强放疗(IMRT)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放疗方法.它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多叶准直器等,利用固定适形野下的子野的叠加,使靶区内任意一点的输出剂量和剂量率能按医生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形状保持一致,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2].

    作者:武爱萍;张占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对大面积烧伤病人亲属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是残忍痛苦的损伤之一.据统计,烧伤的发病率为总人口的0.5%~1.0%,我国每年发生烧伤者近千万人,需住院治疗的达数10万人之多,而且大面积严重烧伤的病人死亡率很高[1].虽然采取了早期抗休克、手术切痂、营养支持及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但创面感染引起的侵袭性感染较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死率高[2].

    作者:高凤英;李曼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实施教导对谈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导致的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阻塞性疾病,在全球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COPD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对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原琴;柴云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2008年下旬版第1期)试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例病人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行的护理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因可诱发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因室性颤动、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传统的药物疗法和心脏按压方法抢救成功率低,而临时心脏起搏方法是在没有X线设备而又需紧急起搏时有效的抢救措施[1].心脏起搏治疗的目的是防止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恢复机体生理需要范围内正常或较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2].

    作者:杨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例普外科病人伴焦虑障碍的心理干预

    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广泛性焦虑症,是以持续显著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忧,伴有心跳、脉搏加快,自觉透不过气、呼吸急促、出虚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可伴有过分警觉,如入睡困难,常被一些小动作所惊吓,对周围事物出现过度警惕;容易为一些小事与他人争吵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国外学者报道,由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这种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焦虑和抑郁.2007年5月我科收治2例外科疾病伴发中、重度的焦虑障碍病人,应用心理治疗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干预.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华;张玉兰;张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黏膜病变方面的正性作用.[方法]将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清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两组相比,EEN组的胃液EGF值增高提前且幅度明显,在伤后第4天显著高于TPN组(P<0.05);血清EGF值呈微小的上升趋势,但在各个时相点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抗胃肠道黏膜急性损伤和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徐雪;朱京慈;房亚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促进整体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使病人在整体护理中,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保健服务,加速疾病的康复,促进疾病的预防,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稳定护理队伍,追求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益.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咽癌住院病人跌倒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1].鼻咽癌病人由于疾病本身的关系及治疗的特殊性,易于出现跌倒.临床上,鼻咽癌病人跌倒的问题,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甚少.我们对鼻咽癌住院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识别跌倒的高危人群,制定预防鼻咽癌住院病人跌倒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龚海英;梁建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术后病人应用自控镇痛方法并发症的护理

    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因其特殊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1].我科自2006年6月-2006年10月推广使用PCA以来,共给300例硬膜外麻醉手术后病人使用PCA,临床效果满意.但仍有少数病人出现1种或2种并发症.现将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冯晶;魏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及素质教育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结合精神访谈对46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筛选.[结果]护理本科生总体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0%,各年级发生率;2006级为16.6%,2005级为22.6%,2004级为12.7%,2003级为17.6%;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居住地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

    作者:常海英;王惠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新生儿NICU静脉营养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而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由于治疗和用药的特殊性,特别是高浓度静脉营养液的应用,使得维持通畅、持续及理想的静脉通道一直是临床较难解决的问题,从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留置时间明显超过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且渗出、堵管明显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大大减低,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概念的演化

    护理概念是对特定的人类护理活动的固有属性的主观反映,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个体表述着不同的内容,并与地域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期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护理概念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于护理领域的重大变革.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随着器官移植外科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1].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可尽早发现处理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

    作者:陆翠玲;张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不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其典型病理损害为透明血栓广泛分布于全身小血管[1].TTP的年发病率每百万人中有3.7人,经血浆置换(PE)等治疗后病死率由95%降至9%~22%[2].PE能去除病人体内促血小板聚集的物质,补充正常的抗聚集物,从而抑制血小板栓子的形成.因此PE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1月,经检查确诊的TTP病人10例,经PE治疗及对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孙菲菲;张哲;逯秀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对儿童20种吸入变应原皮试结果的分析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一种儿童常见及多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多由外源性变应原所致.我们对318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分别进行20种吸入性变应原皮肤试验,旨在探讨分析引起儿童变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太琴;蔡惠姣;张克军;王春花;王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用什么方法考核其操作质量,是每个护理管理者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1].3年来,我院在严格按照山西省卫生厅编写的<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的同时,对其考核方法做了一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周翠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