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普外科病人伴焦虑障碍的心理干预

刘艳华;张玉兰;张燕

关键词:普外科病人, 焦虑障碍, 心理治疗方法, 广泛性, 焦虑和抑郁, 自主神经, 症状, 外科疾病, 精神障碍, 国外学者, 焦虑症, 发生率, 重度, 应用, 特征, 手术, 脉搏, 呼吸, 干预
摘要: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广泛性焦虑症,是以持续显著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忧,伴有心跳、脉搏加快,自觉透不过气、呼吸急促、出虚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可伴有过分警觉,如入睡困难,常被一些小动作所惊吓,对周围事物出现过度警惕;容易为一些小事与他人争吵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国外学者报道,由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这种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焦虑和抑郁.2007年5月我科收治2例外科疾病伴发中、重度的焦虑障碍病人,应用心理治疗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干预.现总结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住院病人跌倒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1].鼻咽癌病人由于疾病本身的关系及治疗的特殊性,易于出现跌倒.临床上,鼻咽癌病人跌倒的问题,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甚少.我们对鼻咽癌住院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识别跌倒的高危人群,制定预防鼻咽癌住院病人跌倒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龚海英;梁建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部对特殊专科管理的探讨

    我院于1999年成立,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医院管理年的开展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涉及护理工作管理的许多方面.如设有护理岗位的医技科室里的护理人员和护理质量的管理就存在不足或漏洞,而这些护理人员承担着科室工作中的护理配合、消毒隔离、物品管理等重要职责,单靠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不可能触及细节,并且有的科室工作在全院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程江红;曹彩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及素质教育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结合精神访谈对46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筛选.[结果]护理本科生总体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0%,各年级发生率;2006级为16.6%,2005级为22.6%,2004级为12.7%,2003级为17.6%;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居住地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

    作者:常海英;王惠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对急诊护理中收费纠纷与对策的探讨

    急诊接治的大多数是突发性急、危、重病人,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医疗纠纷和投诉易发生的地方[1].急诊工作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危重,病种复杂[2].由于我院急诊科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实行的是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为抢救和明确诊断而进行大量的检查、抢救性治疗等措施.但由于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和病情转归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病人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死亡时,病人和家属在短时间内对治疗效果难于接受,而与医院发生争执,出现拒付医疗费用现象.

    作者:马珍娟;马月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对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病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um ablation,PTSMA)是近几年来通过化学消融减轻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 eardiomyopathy,HOCM)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达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改善病人症状的介入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2例HOCM病人实施了PTSMA治疗,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方建梅;王海双;叶虹;王川怡;黄伟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8例梅毒感染分娩期的护理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感染率不断增加,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人数及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梅毒感染者分娩期的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接收8例梅毒孕妇住院分娩,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树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新生儿NICU静脉营养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而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由于治疗和用药的特殊性,特别是高浓度静脉营养液的应用,使得维持通畅、持续及理想的静脉通道一直是临床较难解决的问题,从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留置时间明显超过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且渗出、堵管明显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大大减低,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例便秘伴发热病人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明原因发热不适的病人实施有效的清洁大便,解除便秘的护理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病人常因发热不适,为了避免排便过度屏气用力采取清洁灌肠或药物协助排便是很好的辅助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宿凤香;沈美荣;王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影响的研究

    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情感淡漠、意识减弱、行为退化等.造成的主要原因为疾病,但也与精神病院的住院环境及常规的看管式护理模式有关[1].另外,药物治疗虽然对控制精神症状有较满意的效果,但对提高病人的独立生活技能、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从而影响精神病人的住院生活质量.慢性精神病人的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一直是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玲玉;姜燕;王亚力;贾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促进整体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使病人在整体护理中,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保健服务,加速疾病的康复,促进疾病的预防,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稳定护理队伍,追求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益.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硫酸阿托品静脉输注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在临床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阿托品传统用法为间隔、重复静脉推注,但此法阿托品血药浓度不稳,病人生命体征波动范围大,操作中污染机会多,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卫生材料较为浪费,病人死亡率高.对此,我院对阿托品静脉给药方法进行改革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新方法并发症少,安全性强,且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副反应小,抢救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冯俊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概念的演化

    护理概念是对特定的人类护理活动的固有属性的主观反映,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个体表述着不同的内容,并与地域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期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护理概念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于护理领域的重大变革.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2008年下旬版第1期)试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巧除氧气噪音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吸氧是1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气氛在湿化瓶中引起的噪音影响病人的休息,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作者:郑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采血后拔针时血液遗撒的干预

    现在许多医院都在使用真空静脉采血系统采集病人的静脉血做各种化验,这种真空采血系统是由3部分组成,即标准双向针、无菌采血管、配套持针器.使用这种真空采血系统给日常静脉采血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特别是需要一针多管采集血液时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在日常工作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真空静脉采血系统进行静脉采血拔针后血液遗撒.

    作者:曹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留守儿童住院期间的身心护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我国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 000万的儿童不得不与父母分离,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接受教育较少,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不适于更好的教育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不仅缺少父母温暖,缺少真正的关爱,也养成了他们孤僻、胆小、冷漠、自私的不良人格特征.

    作者:黄进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3例维生素K1肌肉注射致迟发性皮疹的探讨

    维生素K1为促凝血药物,临床用途较广泛.临床上通常通过静脉液用于止血,也可通过肌肉注射预防初生婴儿颅内出血和手术病人术口出血.我院妇产科有3例病人肌肉注射维生素K1后数日,在注射部位、面、颊及胸前处逐次出现皮疹、红肿灼热、痒感,积极抗过敏治疗均痊愈.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九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老年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对深部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新的突破.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快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图像清晰、能取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但其操作时间较长,也具有传统内镜类似的并发症风险[1-3].尤其对于各项功能日渐衰退的老年病人,在心、肺等脏器多发各种慢性疾病,健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心理上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与年轻病人相比,更易出现接受内镜检查的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病人接受内镜检查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60例老年病人术前检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以发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邹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病人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积极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手术的安全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杨春洁;苏玉英;张晓妍;张欣梅;卢慧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腔内隔绝术治疗多发结核性腹主动脉瘤的护理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其致命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致大出血死亡.结核性腹主动脉瘤相当少见.自1895年Kamen首次报道以来查阅文献供报道50余例,发病年龄50岁±16岁,其中88%为假性动脉瘤,且多为单发,而多发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仅4例.结核性腹主动脉瘤可出现相应的临床三联征:胸腹部或腰肋部疼痛、搏动性包块,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

    作者:常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