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玲;张丽波;王继红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A组)和传统治疗组(B组),每组30人.B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A组实施FTS新理念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术后A组和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0.6)d±(4.9±0.7)d,P,0.05]、住院时间[(7.8±1.1)d比(9.0±0.7)d,P<0.05]以及住院费用[(13200±1780)元比(16556±2328)元,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总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聂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的堵训将美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慢性肾衰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内膜是否光滑,有否有斑块及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结果 IMT增厚38例,23例颈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管壁结构,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范围,判断斑块的分布、大小、形态和性质.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小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食道调搏术是一种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术.其治疗PSVT机制主要是阻断折返环路,破坏原来折返条件,同时超速抑制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其释放的乙酰胆碱导致细胞外钾离子聚积,从而降低心肌兴奋性而抑制异位节律,使PSVT终止[1].我科从2005年12月-2010年5月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法治疗PSVT 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朝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浅谈息烽县续断规范化技术规程.
作者:罗成利;王中法;王天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助产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成为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但是术中、术后出血量也远远超过了经阴分娩.
作者:崔晓梅;郭文星;宋瑞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索钙60例,显效38N(53.3%),有效18例(30%),无效4例(6.7%),总有效率90%.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闵丽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白拟尿酸清方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对照组121例,治疗组采用尿酸清方汤剂;对照组采用别嘌吟醇片加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1个月.结果:尿酸清方组治疗有效110例,有效率为89.4%.肝功能受损人数O例,肝功能异常率为O;别嘌呤组治疗有效102例,有效率为84.3%,肝功能受损8例,肝功能异常率为6.6%.结论:血尿酸水平的降低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尿酸清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与别嘌呤相似,但其对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挺示:尿酸清方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潘启焕;张周;覃佰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筛选2009年我院体检中心被检者40岁以上2276名,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者占13.3%,心电图异常者占34%,血脂异常者占26.6%.笔者探讨隐匿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意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防患于未然.
作者:赵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分层管理的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2组,每组79例,治疗组根据分层应用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结果 2组病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生活能力,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中效果确切.
作者:贺力男;田红军;李凤莲;张雨佳;张莎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90例,治疗组予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丁咯地尔治疗,治疗7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4%,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率32.5%,总有效率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香丹注射液眩晕疗症的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有效.
作者:袁英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在突发性耳耷及老年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采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46例突发性耳耷及老年性耳聋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21天为一疗程.结果 苦碟子注射液是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和老年性耳聋非常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钱春华;蒋冬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方案30例;对照组: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30例,单纯化疗,不口服沙利度胺.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R)分别为33.3%和30.0%,疾病控制率(DCR)试验组高于对照组(76.7%vs 63.3%),但两组相比,差异尤显著性(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3个月和4.9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6个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P>0.05.毒副作用,试验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但皮肤反应、便秘、嗜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患者食欲改善、体重增加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晓强;许今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头降至棘下2公分,剖宫产麻醉后术前经阴道向上推头的应用.方法 75例孕妇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剖宫产术麻醉成功后经阴道向上推头,以助于解决剖宫产中取头困难:即胎头过低在取头过程中子宫切口裂伤引起的子宫切口出血的对策.结果 所有在术前经阴道向上推头的孕妇取头过程中均未引起胎头娩出困难及子宫切口裂伤.结论 经阴道向上推头,有助于胎头下降过低的孕妇术中取头,此治疗损伤小,痛苦小,不产生费用,减少出血.
作者:李启德;黄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急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行气管切开的148例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148例患者中104例患者经气管切开等综合治疗后救治成功,成功率为70.3%.结论 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可提高急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开始采用真空采血器进行血标本采集,依据自已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教训,就真空采血器的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加强跃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牛.方法: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认识加强知识培训,做好各项监测.结果: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了规范和提高.控制意识逐步加强,控制措施得到落实.结论: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认识,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丁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
作者:延玲;张丽波;王继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幻莫测.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暗示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史志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健康孕妇血清七项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为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供相应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134例健康孕妇和49例健康非孕女性血清标本,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孕妇组与健康对照组孕妇血清七项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4例健康孕妇血清七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属于正常妊娠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其指标含量范围的确立对于孕期保健工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玲玲;薛爱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在外伤性膝关节僵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性膝关节僵硬ROM<30°的患者64例,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每月拍x线片测量关节间隙和ROM.观察关节间隙和ROM的变化情况.结果:该组膝关节僵硬患者中54例(84.4%)ROM>90°,6例(9.4%)ROM增加15°-30°,平均关节间隙增加2-3mm,患肢疼痛、肿胀明显减轻,治疗总有效率93.8%.结论:康复治疗关节僵硬安全有效无创伤,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