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碧
目的:探讨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本文笔者同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后组方施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结果:全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15d行胃镜及病理活检,1年随访.临床治愈40例,显效42例,有效5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6.9%,无效为23.1%.结论: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星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术后疼痛是外科康复治疗的难点,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病人的权利,也是医生的职责,是关系到术后康复的关键,近十年来对术后镇痛有很快的进展,镇痛方法和设备五花八门,效果各异.众多患者镇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优良设备,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是主要原因.[1]术后镇痛具有减少患者痛苦,改善肺功能,降低术后心肌缺血和高凝状态的发病率,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0例术后患者,选用北京科联生产的一次性升华牌输注泵(PCA).规格200ml;药物配方:枸橼酸芬太尼0.1mg×8支,盐酸格拉司琼3mg×1支,0.9%Nacl179ml的混合液,持续静脉泵注,4ml/h,观察术后4.8.20.48小时的镇痛,镇静效果,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48小时观察结果,患者精神状态好,除手术限制活动者外,6小时下床活动1658例,3小时恢复肠蠕动,肛门排气排便,无明显呼吸抑制.镇痛结果:0分1916例,1分38例,2分36例,3分8例,4分2例.结论:静脉术后镇痛确切,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无尿潴留发生,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邓财源;王密;张毅;冯金洲;阳作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乙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年龄在18岁-72岁的在我院收治的219例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8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皆为阳性)52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性肝炎普查乙肝两对半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王交田;吴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142例及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90天日常生活能力(BI)及死亡率.结果: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死亡率为6.3%,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死亡率为24.1%%,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软通道微创手术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田志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探讨市级红十字血液中心如何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障医疗用血安全.
作者:韩姝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总结针灸治疗老年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0月我院诊治的老年中风病患者共59例,采用针灸进行综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老年中风病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特别是临床疗效显著,且疗程较短,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凝胶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药物新剂型,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凝胶剂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一种新型双柏凝胶剂,介绍了其技术原理和优势.
作者:陈茂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非语言交流是人们进行交际时通过自己的仪表姿态、动作等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非语言交流在减少护患矛盾中的作用:护士的微笑可以为患者营造一种良好的心态,说服和引导其配合治疗,体现人文关怀;手势交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传情达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所谓目光交流,就是有效地运用眼神,传递信息和感情.
作者:周志敏;刘仲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78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采取手术+术后高浓度抗生素灌洗引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大100%.结论:外科彻底的清创手术联合术后高浓度抗生素灌洗引流是根治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素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影像资料,研究其CT表现并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CT均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肿块,全部病例均出现囊变、坏死,未见出血、钙化,肿瘤边界清楚3例(42.9%),边界不清4例(57.1%),3例(42.9%)包绕周围血管,1例(14.3%)侵犯周围骨质结构,1例(14.3%)出现远处转移.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利血生防治因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并探讨其在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化疗中服用利血生,适时监测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利血生是恶性肿瘤化疗中有价值的辅助药物之一.
作者:李永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软胶囊是后发展起来的新剂型,能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或药物混悬液、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内,形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与其他剂型相比,具备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均匀性好、可掩盖药物等内容物异味、外形美观、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若是油状药物,还可省去吸收、固化等技术处理,可有效避免油状药物从吸收辅料中渗出,产生透油等质量问题,故软胶囊是油性药物适宜的剂型.此外,服用剂量小,难溶于水,消化道内不易吸收的约物,可使其溶于适当的油中,再制成软胶囊剂,不仅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提高了疗效,并且稳定性较好,用要量准确.遇光、湿、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药物也适合制成软胶囊.
作者:尤依静;赵美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菌种构成及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8例恶性肿瘤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菌种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老年(≥62岁)、一般状况评分差(PS评分2分),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采用放、化疗后及经过侵入性操作者.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标本白色念珠菌占第1位,其次是曲霉菌.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各类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施行真菌检测及随访,早期发现可疑病例,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切实降低恶性肿瘤肺部真菌感染率和死亡率.
作者:杨明庆;王新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不但效价会降低,毒性也会增加.所以为了保障用药安全,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劣药论处,同时也规定了较严厉的法律责任.
作者:孙海凤;刘爱玲;蔡连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寻虎杖有效成分提取的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超声技术辅助提取虎杖的虎杖苷,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含量,辅以适当的分析及实验对比.结果:提取方法影响大于提取次数,大于溶剂量优选条件为采用超声辅助回流提取3次.加入20倍的溶剂量.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吴胜松;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院档案是记录医院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发展、变化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做好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和利用,可以了解和掌握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能为领导制定医院发展规划,解决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早期确诊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0例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EBTB患者临床表现、胸部X线(CT片)、治疗前后纤支镜检查结果.结果:36例炎症浸润病灶消失.无狭窄,6例增殖型病变有2例轻中度狭窄.结论:EBTB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降低支气管狭窄发生率,降低肺不张及肺受损的发生率.
作者:徐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我院因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手术适应症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切除组两组,分别观察术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感染,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与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
作者:陈镇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跟压下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38眼)药物降眼压无效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出血和视力等情况.结果:38例手术无一例发生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未见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前药物常规降眼压,为挽救视力、避免高眼压对视神经持续损害,应尽快手术,且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郑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观察在多创伤患者急诊急救中的临床意义及实施过程.方法:结合我院82例多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过程分析其中护理观察方案.结果 经过积极抗休克,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治疗,82例多创伤患者治愈及好转71例(86.58%),致残7例(8.53%),死亡4(4.87%).结论:有效抢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可以为患者赢得时间,获得佳治疗时机.
作者:廖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