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延;刘艳秋;李樱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化学物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2004年8月,我市龙文区发生的氨气泄露事件,迫使仓库周边1 000多名职工及居民连夜紧急疏散,事故造成1人现场死亡,39人中毒,我院一次性救治25例急性氨气中毒病人.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莉;陈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对病人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肾穿刺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35 kg~0.50 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8 h,卧床24 h;实验组术后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35kg~0.50 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6 h,卧床24 h.[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缩短了病人平卧硬板床时间,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作者:谢小华;何永成;朱丹;何秀娟;马光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简称鼾症,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表现为睡眠中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1].近年来推出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装置,利用射频能量以非热驱动的过程控制性切除组织以达到组织减容的目的[2],是治疗OSAS的新方法,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莉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介绍了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说明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才能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
作者:戚云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底病诊断检查的重要方法,在眼科临床中广泛使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我们对812例行FFA检查过程中发生副反应的316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郭九玲;刘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眼科、耳鼻喉科以及各类窥镜手术后,通常将切下来的微小标本放入敞口容器内,加10%甲醛溶液固定,容器外贴上标签送病理检查.近年来,我科使用空青霉素药瓶放置微小标本.用法:将微小标本置入药瓶内,加2 mL 10%甲醛溶液后加盖,将标签贴于瓶盖上.优点:直视下可看清标本,便于交接;减少了甲醛挥发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保证了标本的安全;取材容易,使用方便,废物利用,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磊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应用,L-ASP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有上升趋势.2004年2月我科1例病人在应用L-ASP治疗过程中诱发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发现及时,抢救治疗措施得当,护理精心,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芝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998年10月,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我踏入了妇科病房,开始护理大专学习的后阶段--临床实习.
作者:杨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氟尿嘧啶属时间依赖性药物,需通过持续高浓度静脉缓慢输注,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强抗癌活性,从而获得佳疗效[1].本组病人采用一次性输液泵48 h持续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万物的主要器官[1],当外伤突然发生视觉障碍时,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术后双眼包扎,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压力很大.因此,眼外伤病人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现将98例眼外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马素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占绝大多数.由于病理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我们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对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病人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薇;刘象鹏;牛运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有效的方法固定胃管可减少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新方法为78例病人固定胃管,无一例病人因固定不当而引起胃管脱落.
作者:张绍花;刘振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无偿献血的采血环境是献血者体现仁爱、完成献血全过程的地方.为提升社会公益形象,确保献血者达到佳心理状态,保证血液质量,近年来,本站把重视采血环境管理提到议事日程,收到良好的效应,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叶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疗法)是一种物理学疗法,它是应用血磁治疗机通过调节核磁共振场和电子自旋共振场,结合离子活化氧,通过法拉第旋转效应,克尔磁光效应,配伍分子激活剂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增加胆固醇的移出,同时降低血黏度,溶解附壁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改变血液流变学.我院于1996年7月开始用血磁疗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凤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糖尿病是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虽然糖尿病不能根治,却可以有效控制.除一系列降糖药物外,还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包括减轻体重、戒烟、低糖低脂饮食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来控制血糖.为了解居民中糖尿病病人的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科于2004年9月-2004年10月实施了本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惠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脑室外引流术(extra ventricular drainage,EVD)主要通过纠正脑脊液循环障碍,分流颅内脑脊液以缓解颅内高压状态,是神经外科的常用技术之一,临床应用广泛.现将脑室外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又称1型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疾病,它产生和分泌胰岛素过少,由此影响血糖代谢.胰岛素是由胰腺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因自身抗体的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细胞,使胰岛素合成减少.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先天遗传得来或由毒性化合物、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引发所致.我们对80例可疑1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淑红;肖凌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常采用的静脉采血方法之一.由于早产儿发育较差,传统的直刺股静脉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较低且易造成并发症.为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护理人员对股静脉进针距离、角度和方向进行了改进,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两种穿刺法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范爱英;刘志红;董洪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前我院在职注册护士90人,聘用制护士30人,年龄19岁~52岁,其中本市户口114人,外省市户口6人.2002年-2003年因各种原因护士流失现象较明显.为确保护理工作的常规运转,需要随时补充减员数量,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临床护士的大量流失,一方面使培训处于低层面重复状态,另一方面倒班护士经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身体素质低下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为寻求对策,对我院护士流失原因与管理难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贺明珍;杨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病人入院后常规体温测定的合适次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省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人200例,观察其入院后的前3日,常规每日测4次体温(06:00、10:00、16:00、20:00)与每目测1次体温(16:00),体温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每日测4次体温与每日测1次体温,体温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非传染性疾病新入院病人入院后前3日常规每日测4次体温,简化为每日测1次体温,可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王丽霞;姜小鹰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