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玲
头痛是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轻女性多见,常出现在穿刺后12 h~36 h.多数病人持续几天后症状消失,少数病人可迁延数月.传统的治疗方法操作复杂,疗效不确切,采用穴位注射,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俊英;刘洋;石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如何做好临床药物治疗的执行和监护工作,并协同医生搞好有效、合理、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素兰;伍晓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对结膜囊异物的病人,常规用洗眼壶或输液管洗眼器冲洗,冲洗时常因冲力较弱,不易将附着在结膜囊内的异物冲洗干净,采用加压冲洗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彩萍;尹爱良;贺传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常采用的静脉采血方法之一.由于早产儿发育较差,传统的直刺股静脉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较低且易造成并发症.为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护理人员对股静脉进针距离、角度和方向进行了改进,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两种穿刺法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范爱英;刘志红;董洪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前我院在职注册护士90人,聘用制护士30人,年龄19岁~52岁,其中本市户口114人,外省市户口6人.2002年-2003年因各种原因护士流失现象较明显.为确保护理工作的常规运转,需要随时补充减员数量,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临床护士的大量流失,一方面使培训处于低层面重复状态,另一方面倒班护士经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身体素质低下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为寻求对策,对我院护士流失原因与管理难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贺明珍;杨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由于体外循环的应用,肺淤血、肺不张,肺动脉高压等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术后伴随呼吸运动的氧气消耗量是术前的5倍~10倍,呼吸工作量增加[1].人工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做功,维持氧气供需及酸碱平衡,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可能出现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 associated pneumonia,VAP)[2],肺不张、脱机困难、气道损伤、费用增加等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创造条件早期脱机,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3,4].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的控制、比较、分析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及早期脱机,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可行性.
作者:王伏生;侯冉;马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鼻腔肿瘤病人手术后拔除鼻腔纱条时出现昏厥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1998年5月-2003年12月行鼻腔手术的65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病人在拔除纱条时出现昏厥,经过及时治疗,症状缓解,均无后遗症.[结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差是发生昏厥的基础,疼痛不适等不良刺激是发生昏厥的诱因.适时的心理疏导、拔纱条前充分润滑、分次拔除是预防昏厥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秀杰;郑美春;林咏琴;胡创英;宋凤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女病人在ICU入住期间月经来潮,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加重了基础护理工作量.我科将内置式卫生棉条应用于病人经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薇薇;叶红;叶红波;周铃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疗法)是一种物理学疗法,它是应用血磁治疗机通过调节核磁共振场和电子自旋共振场,结合离子活化氧,通过法拉第旋转效应,克尔磁光效应,配伍分子激活剂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增加胆固醇的移出,同时降低血黏度,溶解附壁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改变血液流变学.我院于1996年7月开始用血磁疗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凤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病人,男,72岁,于1985年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2004年3月22日因转氨酶升高住院治疗,病人一般情况可,无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无恶心呕吐、睡眠及大小便无异常.病人于1987年查体发现高血压,自服吲达帕胺(寿比山)17年,每日5 mg,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服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入院第2天电解质化验结果报告:血钾2.0 mmol/L(经两次复查),明显偏低,但无低钾性麻痹等不适,查体无明显异常.考虑血钾偏低与病人院外长期服用吲达帕胺有关,立即停药.改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20 mg,每天2次,并给予氯化钾缓释片及静脉补钾,经积极补钾,7 d后血钾升至3.9mmol/L,达到正常值范围.第8天血钾上升至4.3 mmol/L,生命体征平稳,低血钾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肝功能恢复良好,于2004年3月31日出院.
作者:储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猫抓病(CSD)是一种世界性以散发为主的传染病.美国每年约有24 000例猫抓病发生,发生率为3.7/10万.我国猫抓病的散发情况仍有待于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我院传染科收治1例CSD病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相关症状的护理,病人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培风;万炜;李能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998年10月,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我踏入了妇科病房,开始护理大专学习的后阶段--临床实习.
作者:杨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2001年7月-2004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259例275眼,现就超声乳化术后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作者:张跃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怀孕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也会出现心理和情绪变化,有报道抑郁情绪是孕妇产褥期常见的症状或寻求咨询的主要原因[1].抑郁情绪是一类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了婴儿、婚姻、家庭及社会[2].音乐疗法是一种医学心理治疗方法.为了探讨音乐疗法对抑郁情绪的治疗价值,我们将此法运用于产后抑郁情绪治疗研究.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卫华;冯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卧床病人易发生褥疮,除与病人自身疾病有关外,也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褥疮预防进行有效管理,可使褥疮的发生率降到低.我科应用自制的预防褥疮护理卡,对容易发生褥疮的41例病人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防止术中电刀头灼伤病人和滑离无菌区而被污染,手术室护士经实践制作了一种电刀头简单保护筒,在侧卧位手术和四肢手术中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庆华;位玉芝;张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病人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就尤如被判了有期徒刑,需要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服务核心的就是要尊重和理解病人,给予关爱[1].病人心理负担重,依赖性强,除了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外,更需要亲友的安抚及陪伴.从人性化护理需要出发,加强对肿瘤病人陪护人员的管理,使病人获得心理和个性的满足,对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阙子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尤其是高龄人群,60岁~69岁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2.0%,80岁~89岁的发生率为9.0%[1];在心房颤动病人中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60岁~69岁为1.6%,大于80岁为3.0%[2].华法令是目前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应用有效的口服抗凝剂,但由于存在出血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受限.老年病人临床应用必须选择合适的有效剂量.本文总结了我院28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华法令的护理体会.
作者:蔡叶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进行相应改革.市场经济时代,医院间激烈竞争,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在下临床实习前练就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为了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技能教育,把护理专业技能教育分割成几个模块进行教学.现就<护理学基础>技能模块教学探讨如下.
作者:王丽华;章晓幸;周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4年以来,我院为了进一步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完善服务态度,全面推行医患沟通制,强化人性化服务,我科3月份率先推行随访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双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