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套管针在硅油取出术中的应用

王秀云;杨庆菊;常宗娥;代金平

关键词:套管针, 硅油, 取出术, 眼部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光学透明性, 眼内填充, 化学性质, 注射器, 灌注针, 玻璃体, 应用, 手术, 连接, 创伤, 抽取, 病变
摘要:硅油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广泛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病变手术中,作眼内填充.硅油长期填充可以造成许多眼部并发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硅油取出,以往常用灌注针连接20 mL注射器抽取.2001年-2004年我院用套管针行硅油取出10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创伤轻,硅油取出彻底.现介绍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发生多系统不良反应1例

    巨和粒(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国外临床研究报道,约有10%的临床病人用后可发生轻中度不良反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近几年,我科已用于多例病人的治疗,除本例病人因用药后出现多系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外,其他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娜;黄建萍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住院白血病病人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白血病病人社会支持的现状,为帮助病人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量表)对60例住院白血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血病病人社会支持得分为(43.22±6.69)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02,P<0.001);年龄、学历、婚姻、医疗费用、职业、居住地、经济状况是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在重视病人的生物属性的同时,重视心理和社会属性,为病人提供或争取必要的社会支持资源,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萍;陈利群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脐血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集质量的方法.[方法]比较分析192例脐血收集产妇的各项产科因素与脐血采集的关系.[结果]分娩方式、孕周、婴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娩出方式、穿刺次数、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等都可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结论]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供者和采集方法可有效提高脐血采集质量.

    作者:梅花;谭周敏;曾薇;唐书琴;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开展麻醉护理的思考

    为了缓解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麻醉质量的提高和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危,逐渐兴起了麻醉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定位、定性等具体问题,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理模式.

    作者:马涛洪;赵建力;田首元;刘保江;王志萍;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电子杀菌空气净化器在供应室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无菌室负责暂时贮存并供给全院无菌物品,因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工作是保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我院自1994年以来一直使用电子杀菌空气净化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芳;王建美;李启勤;张帆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新生儿脐部无菌敷料的改进

    新生儿脐部断端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关键部位.轻者可引起脐炎,重者可发展成菌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以往采用5cm×5 cm无菌纱布覆盖,外包一次性脐带布.经常会出现一次性脐带布连同无菌纱布移位现象,增加了脐部感染的危险.现介绍一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脐部无菌敷料.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搬运卧床病人省力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搬运病人,过去采用担架车、轮椅或几个护工手抬、抱、背等方式搬运,极不方便.特别是遇到病危、休克、骨折病人不宜过多活动,或需制动、手术后留置有各种引流管道的病人,在搬运过程中难免动作过大或因人手不够而顾此失彼,致使病人身上的各种管道脱落,从而加重病情.同时,搬运病人还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且身体容易受到伤害.为此,护理人员经长期实践研制出一种省力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翔;徐波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用于昏迷病人呼吸道管理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用于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但反复插入吸痰管,易损伤气道黏膜,造成肺部感染,还可引起循环紊乱和颅内压增高[1].2002年5月-2004年12月,护理人员对住院的22例昏迷病人行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有效清除了痰液,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宁;吴中亮;李永奇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的行为干预

    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急剧增加.根据2000年北京国际肥胖会议资料,我国肥胖儿童的患病率为1.25%~17.70%,并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儿童因肥胖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已被社会所高度关注.我院睡眠呼吸监测中心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监测中有67例肥胖儿童被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占被监测肥胖儿童的65%.为此护理人员对67例肥胖儿童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巧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介绍一种经济简易女用尿壶

    临床上腰椎骨折、骨盆骨折以及股骨骨折牵引女病人在小便时须抬高臀部置入便盆,而致骨折部位疼痛,甚至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为减轻因小便问题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及痛苦,现介绍一种简易经济的女用尿壶,可以在平卧位时解小便,效果良好.

    作者:何立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钱君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课后实习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急救素质,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原则和技术,并熟练开展和配合临床急救工作[1].以往护理本科学生在第5学期完成<急救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到第8学期才进入临床急诊科实习,并且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学生要进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和其他科室的轮转实习,科室多,时间相对少,出现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弊端,使课堂讲授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衔接.我教研室在总结往年急救护理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我校护理本科教学改革[2],并借鉴反思教学[3]等教育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急救护理学临床教学组织计划,并将其应用于本校护理本科2000级、2002级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厉瑛;陶红;桂莉;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PICC以其操作简便、痛苦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1].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2]或热毛巾湿敷),症状完全消失需10 d~12 d.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对60例置管病人进行微波治疗仪局部热疗,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降低,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陶立芳;袁玲;陈颖君;李蓉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两种不同液体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正常人体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吸入气体的温化、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正常的重要条件.机械通气时,由于增加了通气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分丧失过度,造成气道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潴留及干结,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形成痰栓或痰痂,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气道充分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是生理盐水,但据报道[3],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为寻找一种合适的气道湿化液,护理人员对40例人工气道病人分别采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并对湿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纪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臭氧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消毒中的应用

    口腔治疗中的医院交叉感染问题,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完善,口腔治疗中的器械,特别是手机、牙钻等都采用一次性或高压蒸汽灭菌消毒,但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水系统,由于储水罐、气水枪及高速钻手机管路难以拆卸,消毒较为困难.为预防院内感染,寻找一种切实可靠快速的消毒方法,对综合治疗台水系统的消毒前后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富玉;赵薇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名健康自愿受试者股静脉在平卧静息状态、下肢抬高30度、踝关节主动伸屈运动、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4种状态下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和单位时间血流量.[结果]在这4种常用护理方式中,以平卧静息状态股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慢,其他3种方式在静息状态基础上都有增加.其中,足踝主动活动组增加快,其次是足踝被动活动组,而下肢抬高组增加较少.[结论]下肢抬高及踝关节运动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以踝关节主动运动效果为理想.

    作者:蔡莉莉;徐燕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层流手术室过床器定期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过床器在层流手术室中的污染情况及清洗效果.[方法]建立及时清洗与定期清洗相结合的清洗制度.对4块过床器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了解清洗效果.[结果]所有过床器清洗前后细菌数均少于200 cfu/cm2.[结论]及时清洗与定期清洗相结合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刘艳玲;梁容;秦金英;区爱武;杨绮莉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我国发病率高达30%~40%,严重威胁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同时造成社会经济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疫苗被认为是控制轮状病毒感染的大希望[1].为此,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对2004年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用统一表格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成人住院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哮喘知识的调查,并进行心理干预,测定生理指标肺功能(PEF)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哮喘病人的性格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比例高于国内常模(P<0.05);影响PEF和SaO2的因素: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干预、个性特征、疾病知识、病情严重程度.[结论]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促使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作者:宋旭红;卢莉;李大雨;李茂莲;尚志荣;张志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腹腔镜操作器械的分类人工清洗

    腹腔镜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而且精细、贵重,如何正确、有效地清洗,使器械的损伤小,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我院自2003年4月以来已完成腹腔镜手术6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一例感染发生和因清洗原因致器械损坏.

    作者:漆俐红;朱玉兰;罗艳;魏江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