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路径在医保射频消融术病人中的应用

杨俊玲;盛贻;徐宇红;孙勇;张伟媛

关键词:医疗保险, 临床路径, 射频消融
摘要:[目的]通过推行临床路径,探讨医保形势下医院及科室对医保病人有效管理的新途径.[方法]将我院2003年-2004年住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医保病人,随机分成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各15例,根据医院及医保中心的财务数据,比较医保统筹、自理费用、平均住院日、病人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医保统筹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保形势下推行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有利于提高医院竞争力.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的行为干预

    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急剧增加.根据2000年北京国际肥胖会议资料,我国肥胖儿童的患病率为1.25%~17.70%,并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儿童因肥胖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已被社会所高度关注.我院睡眠呼吸监测中心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监测中有67例肥胖儿童被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占被监测肥胖儿童的65%.为此护理人员对67例肥胖儿童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巧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钱君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快速发展,一些传染性疾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发生率大大下降,甚至绝迹.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且有暴发态势[1].本文对两所医院2005年住院的179例麻疹病人病例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施苏媚;吴苏光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手术室锐器伤登记表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等传染病感染人群不断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操作中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且易被锐器意外刺伤.因此感染HBV、HCV和HIV等的几率相当高.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5月参考协和医院的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手术室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并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丽萍;边海燕;刘燕萍;任玲爱;辛全兰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

    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护理人员对15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根据家属的需求,进一步改进工作.

    作者:刘艳;夏颖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胃手术后胃植物石的预防及护理

    胃植物石的发生并不少见,但胃手术后胃植物石的形成鲜有文献报道.我院从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2例胃手术后因进食柿子而引发的胃内结石,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惠美;姜荣芝;刘作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肝性脑病(HE)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是各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高.但98%的病人有比较明确的诱因[2],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HE的关键.护理人员对46例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赏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足趾、手指屈伸联合穴位按摩防治妇科腹部手术后各种反应的临床观察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已将控制术后腹胀、切口疼痛视为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2002年9月-2004年12月对部分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实施了足趾、手指屈伸及穴位按摩,预防术后各种反应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洪伟;纪范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用于昏迷病人呼吸道管理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用于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但反复插入吸痰管,易损伤气道黏膜,造成肺部感染,还可引起循环紊乱和颅内压增高[1].2002年5月-2004年12月,护理人员对住院的22例昏迷病人行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有效清除了痰液,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宁;吴中亮;李永奇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电子杀菌空气净化器在供应室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无菌室负责暂时贮存并供给全院无菌物品,因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工作是保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我院自1994年以来一直使用电子杀菌空气净化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芳;王建美;李启勤;张帆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介绍一种去除软包装输液袋上圆珠笔字迹的方法

    近年来,软包装输液袋大量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不易破碎,输液时不需补充空气,可避免因输液环境的空气与液体接触而引起的污染.在使用过程中,为方便查对,经常用圆珠笔直接在输液袋上写上病人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等,但一旦停医嘱、改医嘱或不小心写错,须更改时,圆珠笔字迹用清水或直接擦拭都不能很好地清除干净.

    作者:汪莉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利用护士长查房联系本与本科护士沟通

    我科共计病床32张,护士8人,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护士常因倒班轮休不在等原因,护士长很难把各项任务传达下去.自2003年以来,利用护士长查房联系本把要传达的事记录下来,使各班护士都能及时了解护士长的意图.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姜荣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对策

    急诊特殊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决定了急诊护士经常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她们在日常的护理、诊疗和操作过程中,不仅有可能被感染各种经体液、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而且她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也较一般护士有较大的压力及危险性,同时,还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蔡敏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术前教育对自控镇痛病人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3种术前教育方法对自控镇痛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腹部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病人90例,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由麻醉医师进行术前教育,介绍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实验1组采用口头宣教方式进行术前教育.实验2组病人采用自控镇痛术前教育手册进行术前教育,并进行个别指导.[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能减少PCA镇痛药物的消耗量;副反应发生率有降低趋势;病人的镇痛满意度提高.[结论]口头教育和手册教育均能够有效地帮助病人使用PCA泵,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史崇清;李峥;朱开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病人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在妇科临床得到重视和普及.我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13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晓丽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实施压疮监控降低压疮发生率

    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但在临床上往往有些疾病,在采取现有护理手段后仍难以预防其发生,造成不少难免压疮.为了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6月对62例具有发生压疮高度危险的病人填写了压疮监控表,进行有效的监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对不可避免的压疮病人,在监控过程中有了原始动态的查房记录,为科室护理质量的评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徐爱月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新生儿脐部无菌敷料的改进

    新生儿脐部断端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关键部位.轻者可引起脐炎,重者可发展成菌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以往采用5cm×5 cm无菌纱布覆盖,外包一次性脐带布.经常会出现一次性脐带布连同无菌纱布移位现象,增加了脐部感染的危险.现介绍一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脐部无菌敷料.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无创纯氧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

    煤炉是我国某些地区家庭冬季取暖的主要工具,其产生的一氧化碳(CO)及煤气泄露是造成生活中CO中毒的主要原因.CO经呼吸道吸入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阻碍血氧的释放,引起组织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目的是加速一氧化碳从体内排出,解除一氧化碳对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尽快恢复功能[1].吸入加压纯氧时,肺泡氧分压增高,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离解,促进CO清除,使血红蛋白(Hb)恢复携氧功能,有效地纠正缺氧,纠正CO引起的组织中毒,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缩短病程,对预后有积极作用.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159例CO中毒病人,采用无创纯氧机械通气救治,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田丽;刘颖琪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腹腔镜操作器械的分类人工清洗

    腹腔镜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而且精细、贵重,如何正确、有效地清洗,使器械的损伤小,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我院自2003年4月以来已完成腹腔镜手术6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一例感染发生和因清洗原因致器械损坏.

    作者:漆俐红;朱玉兰;罗艳;魏江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