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美;姜荣芝;刘作超
口腔治疗中的医院交叉感染问题,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完善,口腔治疗中的器械,特别是手机、牙钻等都采用一次性或高压蒸汽灭菌消毒,但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水系统,由于储水罐、气水枪及高速钻手机管路难以拆卸,消毒较为困难.为预防院内感染,寻找一种切实可靠快速的消毒方法,对综合治疗台水系统的消毒前后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富玉;赵薇 刊期: 2005年第29期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整个国际社会都在关注老龄化问题.在美国,由于跌倒致死已成为70岁以上老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1].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现将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无菌室负责暂时贮存并供给全院无菌物品,因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工作是保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我院自1994年以来一直使用电子杀菌空气净化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芳;王建美;李启勤;张帆 刊期: 2005年第29期
1999年5月-2004年6月,我科应用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对1000例行电子肠镜检查的病人进行肠道清洁准备,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青平;张鸣青;王爱民;李仙丽;马桂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急性肺栓塞(PE)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达20%~30%[1].近年来急性PE病人明显增多,大块的肺动脉栓塞阻断肺血流可引起突然的循环障碍,是引起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2].既往采用全身溶栓或外科手术取栓方法治疗,但由于溶栓起效慢、疗效欠佳,外科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在临床较少应用.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为急性P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自2001年6月开始,采用血栓消融器(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成功抢救了7例危重PE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鸿;赵安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急诊特殊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决定了急诊护士经常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她们在日常的护理、诊疗和操作过程中,不仅有可能被感染各种经体液、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而且她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也较一般护士有较大的压力及危险性,同时,还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蔡敏 刊期: 2005年第29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而单环密集套扎术在效果及经济方面均优于标准套扎法,在单环套扎中占有重要地位[2].1999年-2004年我们应用该技术对病人进行69次治疗,取得良好疗效.EVL术前护士应给予积极的准备,术中给予密切的配合,术后给予严密的观察与护理,使疗效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萍;赵新萍;李秋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急剧增加.根据2000年北京国际肥胖会议资料,我国肥胖儿童的患病率为1.25%~17.70%,并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儿童因肥胖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已被社会所高度关注.我院睡眠呼吸监测中心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监测中有67例肥胖儿童被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占被监测肥胖儿童的65%.为此护理人员对67例肥胖儿童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巧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PICC以其操作简便、痛苦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1].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2]或热毛巾湿敷),症状完全消失需10 d~12 d.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对60例置管病人进行微波治疗仪局部热疗,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降低,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陶立芳;袁玲;陈颖君;李蓉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新生儿脐部断端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关键部位.轻者可引起脐炎,重者可发展成菌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以往采用5cm×5 cm无菌纱布覆盖,外包一次性脐带布.经常会出现一次性脐带布连同无菌纱布移位现象,增加了脐部感染的危险.现介绍一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脐部无菌敷料.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对软组织金属异物定位,文献报道各异,如二维定位、三维定位,手术操作包括套管吸取、磁性吸引等方法[1].异物取出一般是先用X线拍片定位以后切开软组织寻找,由于金属异物可以随着肌肉的收缩而改变位置,导致金属异物在体内游走,在取异物时定位的位置往往发生改变,致使异物取出困难,往往需要在X线透视下取出,病人和医护人员需受一定量的X线辐射,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我院自1996年-2003年采用眼科脉冲电磁吸铁器用于外伤、术中断针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金属异物残留病人89例,其中83例顺利取出,失败6例,在X线透视下取出,操作简单,花时少,病人痛苦小,病人和医护人员免于X射线的照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陶桂萍 刊期: 2005年第29期
为了增强绩效考核和管理的有效性,就360度考核应用误区、建议及教训进行探讨,力图为国内护理组织有效运用360度考核工具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杨辉;王爱琴 刊期: 2005年第29期
为了缓解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麻醉质量的提高和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危,逐渐兴起了麻醉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定位、定性等具体问题,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理模式.
作者:马涛洪;赵建力;田首元;刘保江;王志萍;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0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集质量的方法.[方法]比较分析192例脐血收集产妇的各项产科因素与脐血采集的关系.[结果]分娩方式、孕周、婴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娩出方式、穿刺次数、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等都可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结论]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供者和采集方法可有效提高脐血采集质量.
作者:梅花;谭周敏;曾薇;唐书琴;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临床上腰椎骨折、骨盆骨折以及股骨骨折牵引女病人在小便时须抬高臀部置入便盆,而致骨折部位疼痛,甚至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为减轻因小便问题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及痛苦,现介绍一种简易经济的女用尿壶,可以在平卧位时解小便,效果良好.
作者:何立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腹腔镜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而且精细、贵重,如何正确、有效地清洗,使器械的损伤小,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我院自2003年4月以来已完成腹腔镜手术6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一例感染发生和因清洗原因致器械损坏.
作者:漆俐红;朱玉兰;罗艳;魏江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目前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仍是全身侵袭性感染,病原菌来源于创面[1],虽然采取了早期抗休克、手术切痂、营养支持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但创面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侵袭性感染仍较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死率高[2].近年来应用GSX高效辐射烧伤治疗机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柏玲 刊期: 2005年第29期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用于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但反复插入吸痰管,易损伤气道黏膜,造成肺部感染,还可引起循环紊乱和颅内压增高[1].2002年5月-2004年12月,护理人员对住院的22例昏迷病人行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有效清除了痰液,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宁;吴中亮;李永奇 刊期: 2005年第29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中老年病人中发病率极高,病死率可达10%~15%.护理人员以住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对AMI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从而探讨AMI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佳方案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李素梅;蔡恒;宋雅玲;刘晓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