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对策

蔡敏

关键词:急诊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工作环境, 医疗事故, 一般护士, 危险性, 身心健康, 护理纠纷, 服务对象, 操作过程, 诊疗, 压力, 血液, 体液, 疾病, 感染, 对策, 传播
摘要:急诊特殊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决定了急诊护士经常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她们在日常的护理、诊疗和操作过程中,不仅有可能被感染各种经体液、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而且她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也较一般护士有较大的压力及危险性,同时,还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整个国际社会都在关注老龄化问题.在美国,由于跌倒致死已成为70岁以上老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1].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现将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病人的心理干预

    面肌痉挛(hemi facial spasm,HFS)一般指原发或继发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者,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发病时影响病人容貌,给病人身心造成较大痛苦[1].微血管减压(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采用经乳突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明确压迫或与面神经粘连的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涤纶棉固定,由于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成为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2,3].但手术前后病人心理状况如何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护理人员调查了5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前后病人的心理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强;张静;赵旭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护理人员院内参观学习探讨

    参观学习是实地观察别人的先进经验,从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我院每年都派出各级护理人员到国内外参观学习,但对占全院职工近1/3的护理队伍来说,这仅对一少部分人员可行,为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更新和拓宽护理人员的观念和工作内涵,同时又能保证科室工作的正常运转.自1998年开始,我院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院内参观学习.经6年实践证明,院内参观学习是提高护理质量的经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洁;王淑荣;王循红;王战云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手术室锐器伤登记表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等传染病感染人群不断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操作中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且易被锐器意外刺伤.因此感染HBV、HCV和HIV等的几率相当高.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5月参考协和医院的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手术室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并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丽萍;边海燕;刘燕萍;任玲爱;辛全兰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涉及新上岗护士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急诊护理安全是急诊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新上岗护士的护理安全特别突出.近年来,护理安全所致的纠纷日渐增多,护理差错和失误成为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督导、考核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李淑珍;陈树军;王金燕;曹晓宁;霍玉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钱君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介绍一种可调节性雾化管道支架

    雾化器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非常广泛,由于现有的雾化器没有设计安装管道支架,使用中暴露出明显地不足.ICU病人大多意识昏迷或体质虚弱,病房中没有陪伴,雾化治疗时,需要护士在旁守护,托住雾化管道,需要花费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科于2003年研制出一种雾化器管道支架,可调节和固定雾化管道,减轻了护士工作量.通过两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鲁桂芳;张娟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成人住院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哮喘知识的调查,并进行心理干预,测定生理指标肺功能(PEF)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哮喘病人的性格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比例高于国内常模(P<0.05);影响PEF和SaO2的因素: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干预、个性特征、疾病知识、病情严重程度.[结论]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促使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作者:宋旭红;卢莉;李大雨;李茂莲;尚志荣;张志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脐血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集质量的方法.[方法]比较分析192例脐血收集产妇的各项产科因素与脐血采集的关系.[结果]分娩方式、孕周、婴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娩出方式、穿刺次数、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等都可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结论]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供者和采集方法可有效提高脐血采集质量.

    作者:梅花;谭周敏;曾薇;唐书琴;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两种不同液体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正常人体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吸入气体的温化、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正常的重要条件.机械通气时,由于增加了通气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分丧失过度,造成气道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潴留及干结,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形成痰栓或痰痂,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气道充分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是生理盐水,但据报道[3],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为寻找一种合适的气道湿化液,护理人员对40例人工气道病人分别采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并对湿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纪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危机干预在妇科肿瘤初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肿瘤病人手术前后存在情绪障碍,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身状态,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和促进疾病康复至关重要[1].护理人员引入危机干预理念,将其和心理护理程序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邬真;李小萍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PICC以其操作简便、痛苦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1].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2]或热毛巾湿敷),症状完全消失需10 d~12 d.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对60例置管病人进行微波治疗仪局部热疗,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降低,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陶立芳;袁玲;陈颖君;李蓉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腔内血栓旋切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急性肺栓塞(PE)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达20%~30%[1].近年来急性PE病人明显增多,大块的肺动脉栓塞阻断肺血流可引起突然的循环障碍,是引起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2].既往采用全身溶栓或外科手术取栓方法治疗,但由于溶栓起效慢、疗效欠佳,外科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在临床较少应用.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为急性P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自2001年6月开始,采用血栓消融器(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成功抢救了7例危重PE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鸿;赵安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视网膜脱离病人的体位护理

    介绍了视网膜脱离病人的体位护理进展.详细阐述了卧床休息限制眼球活动的意义,卧床休息减少视网膜下液的机制,手术前的体位护理,手术后的体位护理,儿童视网膜脱离术后的体位护理,特殊卧位带来的心理压力评估和疼痛护理,出院体位指导.

    作者:张贵清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开展麻醉护理的思考

    为了缓解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麻醉质量的提高和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危,逐渐兴起了麻醉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定位、定性等具体问题,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理模式.

    作者:马涛洪;赵建力;田首元;刘保江;王志萍;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领导艺术在手术室晨会中的应用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够驾驭实际工作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非规范化的,非程序化的领导行为,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略、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素质的体现[1].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重要的是管理和决策,而会议是领导者实施管理和决策时不可缺少的基本形式和重要工具.手术室晨会因时间及工作性质的限制,不可能像其他会议一样,慢慢地去讨论,交换意见,阐述见解,等等.要使晨会成功举行,达到目的及预想的效果,就必须把握好一系列重要的环节.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手术室晨会的得与失,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华薇;周亚昭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名健康自愿受试者股静脉在平卧静息状态、下肢抬高30度、踝关节主动伸屈运动、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4种状态下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和单位时间血流量.[结果]在这4种常用护理方式中,以平卧静息状态股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慢,其他3种方式在静息状态基础上都有增加.其中,足踝主动活动组增加快,其次是足踝被动活动组,而下肢抬高组增加较少.[结论]下肢抬高及踝关节运动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以踝关节主动运动效果为理想.

    作者:蔡莉莉;徐燕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针对护理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由于它是原始的文字记录,故成为病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各种临床资料的书写、保管将成为举证倒置的有力证据.为有效提供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客观行为证据,快速、简明、准确、完整地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执行记录和特殊记录的护理情况,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于2004年设计急诊科病人抢救护理记录单,作为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取得良好实践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翁淑贞;赵丽芬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加强基地教学,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主要专科的轮转实习,使护生的实际能力得以全面提高[1-3].急诊科带教老师不断更新观念,探索出一套较为客观的目标教学方法,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麻洁;何淑红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对策

    急诊特殊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决定了急诊护士经常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她们在日常的护理、诊疗和操作过程中,不仅有可能被感染各种经体液、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而且她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也较一般护士有较大的压力及危险性,同时,还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蔡敏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