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张玉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造影, 支架,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介绍一种经济简易女用尿壶

    临床上腰椎骨折、骨盆骨折以及股骨骨折牵引女病人在小便时须抬高臀部置入便盆,而致骨折部位疼痛,甚至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为减轻因小便问题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及痛苦,现介绍一种简易经济的女用尿壶,可以在平卧位时解小便,效果良好.

    作者:何立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课后实习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急救素质,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原则和技术,并熟练开展和配合临床急救工作[1].以往护理本科学生在第5学期完成<急救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到第8学期才进入临床急诊科实习,并且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学生要进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和其他科室的轮转实习,科室多,时间相对少,出现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弊端,使课堂讲授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衔接.我教研室在总结往年急救护理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我校护理本科教学改革[2],并借鉴反思教学[3]等教育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急救护理学临床教学组织计划,并将其应用于本校护理本科2000级、2002级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厉瑛;陶红;桂莉;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新形势下对军队护士长工作的要求和思考

    随着军队编制的调整改革,军人护士面临着改为非现役文职人员,导致军队护士思想不稳定;加之聘用制护士的使用增多;服务对象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多;服务范围越来越大;医学模式的转变等,这些因素给护理质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作为护理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护士长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和工作作风直接决定着护理质量,影响着护士团队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给护士长的工作带来了压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张伶;李洪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我国发病率高达30%~40%,严重威胁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同时造成社会经济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疫苗被认为是控制轮状病毒感染的大希望[1].为此,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对2004年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用统一表格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深圳市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分析深圳市35岁~60岁体检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情况.[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深圳市35岁~60岁人群共1 682人,测量人体基本参数,如血压、身高、体重等,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病史、家族史及治疗情况,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结果]35岁~60岁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2%,其中男性为23.4%,女性为16.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与非高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组三酰甘油(TG)与非高血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群普查是发现和诊断高血压及多种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体检后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杨夏敏;韩全水;林小兰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臭氧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消毒中的应用

    口腔治疗中的医院交叉感染问题,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完善,口腔治疗中的器械,特别是手机、牙钻等都采用一次性或高压蒸汽灭菌消毒,但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水系统,由于储水罐、气水枪及高速钻手机管路难以拆卸,消毒较为困难.为预防院内感染,寻找一种切实可靠快速的消毒方法,对综合治疗台水系统的消毒前后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富玉;赵薇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

    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护理人员对15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根据家属的需求,进一步改进工作.

    作者:刘艳;夏颖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无创纯氧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

    煤炉是我国某些地区家庭冬季取暖的主要工具,其产生的一氧化碳(CO)及煤气泄露是造成生活中CO中毒的主要原因.CO经呼吸道吸入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阻碍血氧的释放,引起组织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目的是加速一氧化碳从体内排出,解除一氧化碳对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尽快恢复功能[1].吸入加压纯氧时,肺泡氧分压增高,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离解,促进CO清除,使血红蛋白(Hb)恢复携氧功能,有效地纠正缺氧,纠正CO引起的组织中毒,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缩短病程,对预后有积极作用.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159例CO中毒病人,采用无创纯氧机械通气救治,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田丽;刘颖琪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层流手术室过床器定期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过床器在层流手术室中的污染情况及清洗效果.[方法]建立及时清洗与定期清洗相结合的清洗制度.对4块过床器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了解清洗效果.[结果]所有过床器清洗前后细菌数均少于200 cfu/cm2.[结论]及时清洗与定期清洗相结合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刘艳玲;梁容;秦金英;区爱武;杨绮莉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足趾、手指屈伸联合穴位按摩防治妇科腹部手术后各种反应的临床观察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已将控制术后腹胀、切口疼痛视为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2002年9月-2004年12月对部分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实施了足趾、手指屈伸及穴位按摩,预防术后各种反应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洪伟;纪范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正确运用360度考核工具改善护理组织绩效

    为了增强绩效考核和管理的有效性,就360度考核应用误区、建议及教训进行探讨,力图为国内护理组织有效运用360度考核工具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杨辉;王爱琴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眼科脉冲电磁吸铁器在软组织金属异物取出中的应用

    对软组织金属异物定位,文献报道各异,如二维定位、三维定位,手术操作包括套管吸取、磁性吸引等方法[1].异物取出一般是先用X线拍片定位以后切开软组织寻找,由于金属异物可以随着肌肉的收缩而改变位置,导致金属异物在体内游走,在取异物时定位的位置往往发生改变,致使异物取出困难,往往需要在X线透视下取出,病人和医护人员需受一定量的X线辐射,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我院自1996年-2003年采用眼科脉冲电磁吸铁器用于外伤、术中断针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金属异物残留病人89例,其中83例顺利取出,失败6例,在X线透视下取出,操作简单,花时少,病人痛苦小,病人和医护人员免于X射线的照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陶桂萍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肝性脑病(HE)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是各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高.但98%的病人有比较明确的诱因[2],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HE的关键.护理人员对46例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赏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针对护理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由于它是原始的文字记录,故成为病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各种临床资料的书写、保管将成为举证倒置的有力证据.为有效提供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客观行为证据,快速、简明、准确、完整地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执行记录和特殊记录的护理情况,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于2004年设计急诊科病人抢救护理记录单,作为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取得良好实践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翁淑贞;赵丽芬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加强基地教学,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主要专科的轮转实习,使护生的实际能力得以全面提高[1-3].急诊科带教老师不断更新观念,探索出一套较为客观的目标教学方法,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麻洁;何淑红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巧制引流袋挂钩

    临床病人常带有各种引流袋,通常护理人员用绳子将引流袋系在床边或用铁丝弯成S钩挂在病人床边.护士更换引流袋、病人下床活动时都很不方便.用普通窗帘挂钩改造成简易引流袋挂钩,替代床边系绳等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GSX高效辐射烧伤治疗机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仍是全身侵袭性感染,病原菌来源于创面[1],虽然采取了早期抗休克、手术切痂、营养支持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但创面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侵袭性感染仍较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死率高[2].近年来应用GSX高效辐射烧伤治疗机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柏玲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中老年病人中发病率极高,病死率可达10%~15%.护理人员以住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对AMI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从而探讨AMI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佳方案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李素梅;蔡恒;宋雅玲;刘晓英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脐血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集质量的方法.[方法]比较分析192例脐血收集产妇的各项产科因素与脐血采集的关系.[结果]分娩方式、孕周、婴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娩出方式、穿刺次数、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等都可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结论]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供者和采集方法可有效提高脐血采集质量.

    作者:梅花;谭周敏;曾薇;唐书琴;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9期

  • 两种不同液体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正常人体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吸入气体的温化、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正常的重要条件.机械通气时,由于增加了通气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分丧失过度,造成气道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潴留及干结,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形成痰栓或痰痂,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气道充分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是生理盐水,但据报道[3],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为寻找一种合适的气道湿化液,护理人员对40例人工气道病人分别采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并对湿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纪艳 刊期: 2005年第2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