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防治中盲区的教育模式探讨

周雷;周玲丽;徐春兰;杨浩瑾;叶江嫔;张彩琴

关键词:糖尿病足, 健康教育, 防治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糖尿病足防治中盲区的知识教育模式.[方法]选取150例糖尿病(DM)病人,其中糖尿病足(DF)80例,入院时先评估与病人健康有关的资料,测试病人现有的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防治知识,然后针对知识盲区应用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后病人糖尿病知识理论、生活卫生常识和认知改变、合适的足部保护措施、识别高危因素能力、足部情况的检查和处理能力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教育后DF病人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明显改善.[结论]针对盲区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控制.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导尿中预防漏尿技巧

    导尿是临床治疗中常规护理操作技术.在留置导尿中我科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发现气囊内注入10 ml生理盐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尿;但再注入生理盐水5 ml~10ml后,效果满意.

    作者:楼爱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生脉预防老年人围手术期急性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输入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62例,治疗组(30例)手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32例)仅输注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观察围手术期内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方法是老年围手术期后应用生脉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晓媛;王晓燕;黄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对实验动物行创面细菌定量检测的经验体会

    感染是影响创伤修复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战争创伤救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1].感染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机体防御功能;二是致病菌的毒力、侵袭力和细菌量.创面组织细菌定量检测可准确地反映创面组织内的细菌含量,是判断不同抗菌药物和不同防治方法对创伤感染防治效果的重要而基本的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侵袭性感染也是有效而实用的[2].通过细菌定量检测,可为创伤机体的清创时机、方法及抗生索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然而在细菌定量检测过程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判断能力,这与个人的技术经验及细菌学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伤口护理工作鼢者,特别对进行创面愈合实验研究的护理工作者来说,细菌定量检测是一项陌生而难度较大的技术.如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实验的信度,是实验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24只创伤大鼠进行创面细菌定量检测,总结出几点经验与体会,以供探讨.

    作者:杨瑞;李亚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干扰素和苦参素联合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影响的研究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有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甚至影响到长期使用.而苦参素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有一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现将二药合用,以达到协同增效、弥补不足的目的.

    作者:田秋兰;郭萍;高风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谈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转移

    举证责任新规则有利于病人诉讼,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有益于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负面影响则可助长病人和家属滥用诉讼权,使医疗机构陷入困境[1].医疗机构中只有积极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应对这一不利局面.

    作者:高翠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灌肠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介绍了传统灌肠器、改良灌肠器、一次性灌肠器的优缺点,并建议研制一种安全、无创、易行、经济的灌肠器.

    作者:谭柳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测体温盒的制作及应用

    测体温、脉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测体温盒在日常工作中已不可缺少,因此,测体温盒设计是否科学、实用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设计并制作的新型测体温盒,经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等多家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两年多的临床使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淑萍;邢玉梅;田育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泛影葡胺加温后注射降低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高渗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为广大基层医院CT增强扫描时普遍使用.由于增强扫描所用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时有发生[1].为预防毒副反应的发生,临床采用一系列措施,如重视造影前检查、严格做过敏试验、术前给皮质激素或抗组织胺药等[2].现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于2002年11月-2003年5月采用泛影葡胺加温后注射给药,明显地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结果如下.

    作者:闵凡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门诊输液科调整工作报酬分配方法的探讨

    我院是一所具有50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基层医院,门诊输液科输液病人多,服务质量要求高,护士工作量大,而人力资源有限.本着充分挖掘每位护士的工作潜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的原则,探索出一种调整分配、综合能力系数及工作量因素的分配方法,实施1 a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君;张潭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结肠低张灌注法提高结肠癌CT成像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结肠低张灌注法对提高CT成像的临床价值,为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行结肠CT检查的病人,研究组(1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CT扫描前行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低张灌肠,并与常规护理法相比较.[结果]研究组CT扫描图像清晰,病灶的显示率100%,分期的准确性88%,明显高于常规法.[结论]结肠低张灌注法为结肠癌的CT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影像学基础,为结肠癌的治疗前CT分期提供了诊断依据.

    作者:刘静;冯美意;周志娟;陈丽芸;潘汝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局部封闭加针刺和外涂碘酊治疗甲下疣的临床观察

    甲下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表现为单纯性角化,表面粗糙,触之硬固,待侵及皮肤时出现典型的赘疣状损害,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并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破坏甲的生长,易导致裂口疼痛及继发感染,如遇有摩擦或撞击时常引起剧痛,影响病人日常生活与工作.现应用利巴韦林加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甲下疣加针刺、外涂2%碘酊治疗甲下疣32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李艾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局部封闭巧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作者:何为;张玉莲;吕宝玉;王婉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氧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氧疗效果,为临床用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高原环境,制作失血性休克兔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氧疗加补液(Ⅰ、Ⅱ、Ⅲ组)、氧疗(Ⅳ组)和单纯补液组(V组),休克1 h后进行治疗,观察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存活时间;再设计理想浓度氧疗加补液(T组)和单纯补液对照(C组),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Ⅰ组、Ⅱ组MAP回升与Ⅳ组有差异(P<0.05,P<0.01);Ⅰ组CVP回升与Ⅳ组、V组比较有差异(P<0.01);治疗1 hⅣ组HCO3-下降与Ⅰ组比较,P<0.05;Ⅰ组成活时间长;治疗后T组、C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的提高与休克1 h比较均有差异(P<0.01);C组mPAP升高较T组明显(P<0.05).[结论]氧疗是高原失血性休克扩容救治条件下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在安全范围内选择高浓度持续给氧,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有效循环血量,减轻酸中毒,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王仙园;周娟;董燕;程红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护理分配制度的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2002年6月,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总体改革思路的指导下,率先将分配制度改革引入到护理管理中,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临床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倾斜[1]的分配制度.经过1 a多的实践,体现了各护理岗位的绩效、责任、风险、劳动强度,从而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了护理队伍,为医院创下了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作者:张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我科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燕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例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注射术后并发急性胃扩张病人的护理

    近年来,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重视,获得较满意的疗效[1].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注射术(EVS)的并发症有出血、溃疡、穿孔、狭窄、胸腔积液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1],但并发急性胃扩张十分罕见.1984年Sabanathn等[2]曾报道1例.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该病病人,经积极抢救、治疗,取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与气道阻塞和呼吸控制功能异常有关[1].临床表现为病人的睡眠连续性遭到破坏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过度困倦、夜间睡眠频繁中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格改变等,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造成损害,更为严重的是睡眠时有发生窒息的可能而危及生命.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病人的呼吸功能情况,我院呼吸科自2001年开始对睡眠呼吸障碍病人进行夜间全程监测,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熟睡时窒息的发生.

    作者:刘慧凤;蔡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不同品牌一次性1 ml注射器残余药液的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品牌一次性1ml注射器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方法]收集5种品牌6种批号的一次性1ml注射器,分成6组,每组随机抽取注射器各30支,测定其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结果]6组注射器的死腔容量之间存在差异(P<0.01),且平均死腔容量为0.045 ml~0.066 ml.[结论]不同品牌及针头型号的一次性1 ml注射器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不同.临床使用时应先测定其死腔容量,以保证使用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作者:罗海燕;王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例Shwachman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Shwachman综合征即儿童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综合征,由Shwachman在1964年首次报道,又称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一种少见的影响多系统的疾病,发病率为1.:20 000,多数在生后2月~10月发病,慢性腹泻常为首发症状.本病有如下特点: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脂肪泻:出现营养吸收障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肠液中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低下,主要病理改变为胰腺腺泡大部分被脂肪取代,但胰岛功能正常;②血液学异常:通常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可减少,骨髓增生正常,但粒系各期细胞增生减低,成熟受阻滞,随年龄增加可以进展或相对稳定;③骨骼发育迟缓:15%~30%可出现干骺端骨发育不全,骨密度不一致,有骨质吸收和破坏,以长骨为主,随病变加重出现功能障碍,如双拇指畸形[1].另有文献报道,此病可出现肝肿大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2],还可能出现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性白血病[3].

    作者:赵改婷;高荣花;耿少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食管癌病人行渗透疗法的护理

    我院胸外科1998年4月-1999年10月应用渗透疗法治疗已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晚期食管癌病人20例,收到了一定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兰;刘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