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低张灌注法提高结肠癌CT成像质量的临床研究

刘静;冯美意;周志娟;陈丽芸;潘汝群

关键词:结肠癌, CT成像, 低张灌注法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低张灌注法对提高CT成像的临床价值,为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行结肠CT检查的病人,研究组(1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CT扫描前行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低张灌肠,并与常规护理法相比较.[结果]研究组CT扫描图像清晰,病灶的显示率100%,分期的准确性88%,明显高于常规法.[结论]结肠低张灌注法为结肠癌的CT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影像学基础,为结肠癌的治疗前CT分期提供了诊断依据.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长期带管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及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TT)不仅能解除呼吸道梗阻,也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有效的方法之一.生活质量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其定义可总结为:生活质量是一个主观的、多维的概念,其中包括生理的、功能的、情感的和社会的健康[1].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带管,改变了病人的呼吸方式,给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作者:张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通过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多媒体课程评价体系,开发操作性强的医学类资源库.

    作者:朱秋群;朱继红;刘胜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护理分配制度的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2002年6月,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总体改革思路的指导下,率先将分配制度改革引入到护理管理中,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临床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倾斜[1]的分配制度.经过1 a多的实践,体现了各护理岗位的绩效、责任、风险、劳动强度,从而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了护理队伍,为医院创下了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作者:张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围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OSAH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肥胖,更确切地说是颈围增大(上半身肥胖)为OSAHS的佳预测因子[1].由于颈部脂肪堆积,造成上气道狭窄,引起睡眠期间通气不畅,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发生[2].为了探讨颈围与OSAHS的关系,证明睡眠打鼾者是否有必要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对我科2002年5月-2003年10月238例睡眠打鼾病人,测量其颈围、身高、体重,并进行PSG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龙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常常由于口腔内分泌物多,且无法进行漱口、咳痰等自主行为,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的聚集;加上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易引起口腔内菌群失调,使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溃疡,产生口腔炎等并发症,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做好这类病人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病人口腔内放置了气管插管,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现将对22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赖玉莲;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喉良性病变手术前后嗓音变化及护理

    自20世纪40年代末Potter发明了第一台声谱仪后,噪音的频谱分析发展很快.与电子计算机分析相结合,使其对嗓音的客观检测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早期嘶哑在人耳尚未分辨出来之前有些即能表现出声谱图的异常.声谱图不仅可显示嗓音病变程度,还可评估喉部手术的声学效果,对临床诊断和愈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音声障碍中,以声带良性病变(声带息肉、任克氏层水肿、声带小结、声带囊肿、慢性喉炎)为常见,发病率较高.病变局限于任克氏层.因其干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故对治疗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在任克氏浅层进行,并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以尽量保持正常振动模式的完整及功能,防止瘢痕形成及嗓音进一步恶化,为了提高喉良性病变术后病人的治愈率,我科于1999年2月-2000年10月对收治的喉良性病变病人361例进行了手术前后嗓音测试,结果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原因及护理

    阐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依据,重点综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作者:孙玉红;宋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含酚炉甘石洗剂与哈西奈德溶液联合治疗肛周瘙痒28例

    2001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含酚炉甘石剂100ml加0.025%哈西耐德溶液10ml治疗肛瘙痒28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郜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防治中盲区的教育模式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糖尿病足防治中盲区的知识教育模式.[方法]选取150例糖尿病(DM)病人,其中糖尿病足(DF)80例,入院时先评估与病人健康有关的资料,测试病人现有的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防治知识,然后针对知识盲区应用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后病人糖尿病知识理论、生活卫生常识和认知改变、合适的足部保护措施、识别高危因素能力、足部情况的检查和处理能力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教育后DF病人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明显改善.[结论]针对盲区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周雷;周玲丽;徐春兰;杨浩瑾;叶江嫔;张彩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测体温盒的制作及应用

    测体温、脉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测体温盒在日常工作中已不可缺少,因此,测体温盒设计是否科学、实用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设计并制作的新型测体温盒,经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等多家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两年多的临床使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淑萍;邢玉梅;田育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探讨重症残疾儿的护理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笔者首次将其运用于重症残疾儿的护理中,充实了重残儿的护理,并深刻认识到为患儿提供适合身心需求的完善护理的重要意义.

    作者:赵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引流袋固定调节器的设计与使用

    一次性引流袋由于其使用方便,现已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引流瓶.但在使用过程中,其固定方法一直没有一个好办法,致使护理人员常常使用胶布将其粘贴于床沿,每日更换引流袋时其胶布也必须更换,且引流液多时,胶布常因负荷过重而显黏度不够,有时导致引流袋突然坠下,引起病人不适或引流管脱落;脑室引流时,引流管需高出穿刺点15 cm~20cm,固定更不方便.为此,设计了一次性引流袋固定调节器,经临床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兰;张艳;郑蕾;朱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谈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转移

    举证责任新规则有利于病人诉讼,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有益于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负面影响则可助长病人和家属滥用诉讼权,使医疗机构陷入困境[1].医疗机构中只有积极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应对这一不利局面.

    作者:高翠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影响护士与产妇沟通的因素分析

    沟通不但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沟通去影响病人,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18 a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一个成功的助产士必须与产妇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将科学的信息传递给产妇,其意义在于能及时发现难产倾向,增加自然分娩率,减轻产妇疼痛感,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有效的沟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

    作者: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护理学系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多年来,护理学系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特色已形成,实现了院特色专业、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的三次跨越,2003年申办涉外护理专业又获成功.目前办学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除普通护理专业外,获准于2004年招收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此,于2003年开始在护理学系尝试开展双语教学.现将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秋萍;兰赛玉;张金梅;王玉香;申华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介入治疗术中肝素抗凝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肝素抗凝的性别差异性研究.[方法]选择接受诊断性介入手术的男女病人各30例,按年龄段配对入选,监测一次性静脉注射肝素钠5 000 IU前后的激活凝血时间(ACT)变化、围手术期的出血和血栓性并发症.[结果]在校正体重影响后,女性病人在静脉注射肝素后各时间点的ACT均显著大于男性(P<0.05),轻微出血并发症略高于男性.[结论]女性对肝素抗凝效应较男性更敏感,为达到相同的抗凝效果,女性肝素用量可减少.

    作者:郭丽萍;向定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研究生课程增设《康复护理学》的探讨

    我校于2003年起在研究生基础课中增设了<康复护理学>,共30学时.为了解学生对康复护理学的认识、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在开课之前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徐燕;仇瑶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生脉预防老年人围手术期急性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输入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62例,治疗组(30例)手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32例)仅输注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观察围手术期内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方法是老年围手术期后应用生脉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晓媛;王晓燕;黄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议护生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素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作者:舒剑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干扰素和苦参素联合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影响的研究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有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甚至影响到长期使用.而苦参素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有一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现将二药合用,以达到协同增效、弥补不足的目的.

    作者:田秋兰;郭萍;高风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